在“1+X”證書制度下,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更加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優化與選擇,從而使中職院校的教學與企業相結合,提升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深入分析了“1+X”證書制度下中職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課程設置、明確學習目標、加強校企合作、重視實踐教學等教學改革措施,希望能夠促進中職院校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1+X”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
(一)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中職院校采取“1+X”證書制度教學模式,在其專業課程體系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模式,有利于促進新技術和新模式在中職院校的傳播,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中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當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較快,中職院校應推廣“1+X”證書制度,改變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復合型人才,促進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職院校采取“1+X”證書制度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了解未來我國的數據庫管理新技術與新的發展模式,有利于促進相關行業的進步。
(二)深化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發展
中職院校在進行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時,應用“1+X”證書制度優化教學方法,可以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實現跨界教育,使學校教育由單一的教育模式向多方面的教育模式轉變,深化企業在學生職業教育中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中職院校采取“1+X”證書制度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和學生順應職業發展規律,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X”證書制度標準由行業優秀企業和優秀院校教師共同起草并開發,能夠有效把握行業的發展需求,對中職院校了解新產業、新技術和新模式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增進校企合作教學的發展。
(三)改變人才的評價機制
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職業教育應突出對職業市場的把握力度,從而為社會經濟建設輸送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采取“1+X”證書制度,有利于促進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同時也會改變人才的評價模式。“1+X”證書制度改變了以往職業教育應用普通教育對人才進行評價的模式,對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學科技能進行科學、精準的評價,能使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較好地融合,構建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評價模式,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1+X”證書制度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的設置不合理
當前,中職院校在進行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時,課程設置并沒有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標準進行優化,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相關學科的知識結構有所欠缺,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不豐富,使學生在學習時,無法了解行業的前沿信息和新模式、新技術。中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沒有與“X”證書標準融合互通,影響了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當前,一些中職院校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主要是讓其符合應試教育,一些學生學習考證的主要目的是順利畢業,對職業規劃不清晰、不明確。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中職教師在教學中并未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讓學生掌握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導致學生的信心不足。同時,中職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其發展。
(三)“雙師型”人才隊伍不足
在中職院校的教育中,“雙師型”教師是教學的保障,可以為學生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但是中職院校的一些教師不具備“雙師型”教師的能力,在教學中,缺乏學科技能運用能力,而且在教學中只進行自己負責的學科的教學活動,跨學科教學能力不足。企業導師雖然具備較強的實踐經驗和職業技能,但是欠缺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學水平。
(四)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不完善
中職院校在“1+X”證書制度下與企業展開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養,要求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的崗位需求相適應。但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中職院校經常會與不相適應的企業展開合作,導致學校在與企業展開人才交流、教學資源置換的時候,雙方都無法適應,浪費了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還有的企業在與中職院校合作的過程中,只讓學校為其培養合適的人才,而沒有為學校的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導致學校的教學水平無法提升。
(五)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中職院校在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教學的時候,沒有建立完善的教學模式,教學流程相對落后,與“1+X”證書制度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不相適應,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重視情境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忽視了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有效掌握相關技能。
三、“1+X”證書制度下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課證融合的課程體系
在開展職業教育的時候,課程體系是中職院校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也是實現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講授法進行教學,實現課證融合,優化課程體系的建設,使其能夠體現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中職院校應根據數據庫管理系統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與評價的相關內容,優化自身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課程體系,使其能夠滿足證書考核的需要,同時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教師應根據市場的發展變化,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流程的優化,重新構建與社會發展和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課程結構。例如,在進行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時,應根據數據庫管理系統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標準,將數據庫管理系統等知識融入課程體系中,增加新的課程,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知識進行補充與完善,從而實現“1”與“X”的結合,利用講授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中職院校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中,還要對當前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使其涵蓋“X”證書的考核內容,并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相關的學科課程中,形成適合學生學習的校本課程,成為中職院校的教學特色。中職院校在進行課程優化的時候,還要以社會和企業的崗位要求為依據,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改革格局,促進學生學科素養和職業技能的提升。
(二)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職業教育在應用“1+X”證書制度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時,應注意將人才培養方案與產業發展趨勢相融合,形成以產業發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是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與優秀教師共同制訂的,在制訂的過程中會將新技術、前沿科技等融入其中,從而體現出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中職院校利用證書標準進行課程標準的建設,選擇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將證書培訓和課程教學融合,使學生在完成證書培訓的相關任務的同時,學習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相關的知識。教學目標是中職院校開展教學的標準,根據“X”證書標準優化教學目標,有助于中職院校把握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動態,使學生了解未來的崗位工作和要求,提升崗位適應能力。在“1+X”證書制度下,中職院校在設置教學目標時,需要考慮學生的素質、知識與能力三方面內容,并實現“1”與“X”證書的融合。中職院?;诋a業導向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應重視對學科教學目標、職業要求等的梳理,從而深化學科教學目標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結合,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方向。例如,在進行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的培養時,可以讓學生考取數據庫管理系統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數據庫語言、數據庫模式等方面對接學科課程,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使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得以提升。
(三)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1+X”證書制度下,中職院校教師要熟練掌握學科知識,深入了解實踐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重視對行業新技術和新模式的了解和學習。另外,教師還要掌握前沿技術,避免自身的知識體系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步伐,對學生的知識體系產生不利影響。“雙師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模擬教學法,一方面針對學科課程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對學生進行實踐知識的教學,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模擬實戰教學。中職院校應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組織教師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讓其參加培訓活動,了解“X”證書考核的具體要求,從而在教學活動中將自身的經驗傳授給學生。教師考取與自身教學學科相關的初級、中級以及高級考評員資格證書,有利于其對“X”證書的考核標準進行研究,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計相關課程,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考試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同時,中職院校還可以讓教師到企業學習,對教師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使其在具體的工作中提升動手能力,了解行業前沿科技,然后將技術帶回學校,實現跨學科人才培養。此外,教師還可以與企業的技術人員共同建立研究中心,請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到學校講學,利用豐富的案例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技能,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四)加強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在“1+X”證書制度下,中職院校在開展學科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教學法,使學生具備學歷教育水平,同時適應企業的生活。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符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利用社會力量和企業力量促進職業教育水平的提升,實現辦學格局的多元化,豐富教學資源。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人才的培養需求,和具備一定條件的企業展開充分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企業的實訓基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另一方面獲得知名企業的認可,合作開發“X”證書,增強“X”證書的認可度,根據產業發展優化自身的教學體系,實現產教聯合,使自己的辦學能力不斷提升,從而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中職院校在進行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時,應重視和數據庫管理系統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訂標準的相關企業展開密切合作,利用企業的培訓場地,為學生實習和實訓創造有利條件,優化課程體系,重視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學科技能。在合作中,中職院校不僅要和相關企業進行資源共享,還要重視豐富實訓內容,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培養技能型人才,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中職院校應鼓勵學生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和企業進行溝通,保證學生在相關單位進行實習和實訓。
(五)優化教學模式
在中職院校的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選擇情境教學法,實現“1+X”證書制度下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與數據庫管理系統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合。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1+X”證書制度的要求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和職業技能。例如,某校在進行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前、課中、課后、專項訓練與考核評價的教學流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課前,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預習知識,然后通過問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與探索將要學習的知識。課中,教師應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將相關知識與技能融入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認識、任務解析與技能強化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課后,教師還設計了針對性的拓展問題,讓學生合作完成拓展知識的探究,提升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專項訓練是針對學生存在的不足,對學生展開技能訓練,使其提升綜合素養??己嗽u價是根據“1+X”證書制度標準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從而促進教學策略的調整與優化。
總之,在“1+X”證書制度下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教育時,中職院校可以選擇講授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校企合作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重視自身職業素養和學科技能的提升,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使其在社會中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教學中,中職院校應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從而不斷提高“1+X”證書制度下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升,滿足學生的具體學習需要,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農業學校)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