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古詩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是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它們內涵豐富,意境高遠,富有哲理,而且語言凝練,朗朗上口,傳承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池上》和《小兒垂釣》這兩首古詩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村兒童形象,傳達給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趣和樸素的美感。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的《池上》寫鄉村孩童的天真可愛,一是“偷采”,二是“不解”。二年級上冊的《小兒垂釣》描繪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下面筆者結合語文核心素養評析這兩首古詩的教學。
一、少講多讀,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顧之川老師在《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一文中指出:閱讀教學,應通過閱讀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披文入情,激發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人文與審美素養?!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針對古詩教學,明確提出第一學段“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古詩的語言精練、言簡意賅,需要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去感悟。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直接想象詩中的畫面,感悟詩中的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在讀中品味詩歌。
【片段1】
師:小娃看到這么多荷葉和蓮蓬,他是怎么去采蓮蓬的呢?誰來解讀情境?
生:小娃看見荷花千姿百態,碧綠的蓮蓬露出了乳白色的籽兒,于是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插圖,展開想象,想象小娃采蓮時的神態和動作。
生1:于是他悄悄地撐著小艇往荷花深處駛去,小娃東張西望生怕被別人發現,他采了滿滿一籮筐蓮蓬,滿心歡喜地離開了。
師:“悄悄地”“東張西望”和“滿心歡喜”仿佛看到了小娃偷采時的神態和動作,非常生動、準確。
生2:于是他迅速地摘下一片荷葉戴在頭上,生怕被別人看見,他東瞧瞧西看看,見四周沒人,便偷吃了好多蓮子,美滋滋地撐著小艇唱著歌離開了。
師:你仔細觀察了插圖,同時展開了合理的想象,很棒!
【點評】葉圣陶先生指出:“畫面不單是文字說明,且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币虼?,插圖是學生想象內容、理解古詩的好幫手。為了讓學生對“偷采白蓮回”這句詩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想象小娃當時“偷采”的畫面,教師可以結合書中插圖,適時、適度地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賦予圖中人物一定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進行入情入境式的大膽想象,想象小娃是如何偷采白蓮的。
經過一番引導和鋪墊,詩中的意象已不僅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娃,還有一幅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畫面。此時,教師再讓學生想象著畫面品讀古詩,感受詩中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對小娃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少講多議,滲透方法,合作探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琪老師在《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一文中指出:在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課堂上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和協作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還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很大的幫助。
【片段2】
師:咱們從小就背了很多古詩,作為一個中國人,這些古典的詩詞和我們的生活乃至生命緊緊聯系在一起。上課之前,我們來做一個對詩游戲。
師:牧童騎黃牛。
生:歌聲振林樾。
師:兒童散學歸來早。
生: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同學們對答如流,真好。讀了這些詩句,你有什么發現?
生:這些詩都是描寫兒童的。
師:兒童是中國古詩中的常見主題,今天咱們再來學習一首和兒童有關的詩——《池上》。
師:池上的意思就是——
生:在池塘上。
師:學習詩歌第一步就是要“熟讀詩句”,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以及讀對詩的節奏,指名讀。(朗讀點評:字正腔圓地讀“撐、艇、萍”、有節奏地讀。)
【點評】課堂伊始,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通過對詩的形式進入古詩的意境中。接下來,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從生活世界走進文本,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初讀古詩,教師把讀詩的要求交代得清楚、明白,并在對學生朗讀古詩的點評中滲透了讀詩方法——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味。學生讀得扎實投入,興趣盎然。
【片段3】
師:我們用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想象詩境的步驟學習了古詩《池上》。與白居易一樣喜歡鄉村兒童的還有詩人胡令能,你能不能按照這樣的步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小兒垂釣》呢?(出示四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熟讀詩句: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詩的節奏。
理解詩意: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詩的意思。
想象詩境:結合插圖和詩意,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選擇其中一小組進行匯報交流。
生1讀《小兒垂釣》。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2再讀《小兒垂釣》。
師:誰來匯報你們組理解的詩意?
生3匯報。
師:結合插圖,想想稚子是怎么釣魚的?說說你想象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生4: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問路,小兒向路人招招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點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古詩《小兒垂釣》時,教師總結了《池上》的學習方法:“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想象詩境”,并出示自學提示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學,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小組匯報:讀懂了什么,想象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既是幫助學生梳理古詩學習的方法,又體現了“教—扶—放”的教學過程,真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日積月累下來,學生欣賞古詩的水平會得以提高。
【片段4】
師:小娃,你會撐船嗎?做做撐船的動作,感覺怎么樣?這里換成“劃”好嗎?請你讀。(朗讀點評:聲音多么洪亮?。。?/p>
師:“偷”在字典里有三種解釋。透過“偷”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讓你“偷采”你會怎么做呢?小娃偷采白蓮時會有什么動作,又會有什么表情呢?指名讀。(朗讀點評:偷采白蓮的樂趣被你讀出來了。)
師:這里“開”是散開、分開的意思,老師還讀出了“公開”的意思,你們覺得呢?
師:這個小娃知道自己的行蹤被公開了嗎?
生:不知道。
師:你們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不解”。
【點評】白居易的詩相對淺顯易懂,在遣詞用字方面也是精妙絕倫。緊扣“撐、偷、不解、開”這些“點睛”之筆,教師不僅讓學生感受詞語本身的美,也結合語境體會到詩人用詞的準確性?!盀槭裁词菗涡⊥Ф皇莿澬⊥??你能做做撐的動作嗎?”“‘偷’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在這里選擇哪一種解釋?”“小娃知道自己的行蹤被公開了嗎?你是從哪一個詞語中讀出來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對“浮萍一道開”中“開”的理解,大部分學生都能讀出“向兩邊散開”的意思,當教師問到“你還讀出了什么意思?”時,學生進行了思考和討論,最終在教師的點撥下也讀出了“行蹤被公開”的意思,思維得到了發散。
三、少講多思,引發思考,啟迪智慧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币虼?,教師要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及時點撥。顧之川在《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一文中指出:教師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應注意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閱讀的興趣和發現的眼光。好學生不再是像過去那樣把已有的知識爛熟于心,而是能夠敢于質疑、善于質疑,能夠自己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片段5】
師:“遙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遙招手”是遠遠地招手。
師:一起做做動作。
生:搖手的動作。
師:你們認為是這樣嗎?這是“遙搖手”吧。
生:應做招手的動作。
師:為什么遠遠地招手,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師:真是有禮貌的孩子啊!想想看,他在招手之前可能還會做出什么動作?
生1:指指自己的魚竿。
生2:做出讓路人不要出聲的動作。
師:結合插圖,想想他是怎么釣魚的呢?讓我們把這一幕演出來。
【點評】學貴在疑。為什么是“遙招手”而不是“遙搖手”?蓬頭稚子當時究竟是什么動作和神情?他是讓路人靠近點說話還是讓路人不要過來?此處是理解這首詩的難點,學生出現了疑問,思維產生了碰撞,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蓬頭稚子是讓路人不要過來,害怕嚇到魚兒;有的學生認為蓬頭稚子是讓路人靠近點小聲說話,不要把魚兒嚇跑了。此時,教師沒有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扶一把”,給一點小幫助“大家看看書中的插圖,稚子做了什么動作?”“稚子在招手之前還可能做了什么動作?”“稚子是一位有禮貌的孩子,如果不搭理路人,會顯得很沒有禮貌呢!”最后學生理解了“遙招手”的意思。
【片段6】
師:學到這里,我想問一下,當時白居易、胡令能可能在哪兒?
生1:白居易就在遠處看著小娃。
生2:白居易就是這位小娃。
生3:胡令能是問路的人。
生4:胡令能是蓬頭稚子。
生5:胡令能在遠處看到了這一切。
【點評】兩首古詩學完之后,教師巧妙地提出了問題:你覺得詩人白居易和胡令能當時在哪里?這一問題看似可有可無,卻引發了學生積極的思考和激烈的討論。不難發現,兩位詩人正是都有一顆童心才寫出了兒童的天真可愛,也才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詩。
總之,筆者認為,指向語文核心素養下的第一學段古詩教學致力于反復誦讀古詩,想象并描繪畫面,獲得情感體驗,欣賞優美的語言,保持學習熱情,從而主動積累更多的古詩。教師在教學時要少講多讀、少講多議、少講多思,從而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學生真正形成了語文學科的品格和能力,其語文核心素養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參考文獻:
[1]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15-17.
[2]時琪.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6(7):9.
[3]張琳.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考試與評價,2016(7):46-47.
(作者單位:揚州市育才小學西區校)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