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能夠為教師的教學過程提供指導。在該理念的引導下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教師要理解“教育即生活”的內涵,將生活教育理念應用在語文閱讀課堂中,通過生活化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產生深刻的閱讀感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內涵和應用原則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內涵
生活教育理念由陶行知先生提出,除了該理念,陶行知還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知名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念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要明確生活教育理念的內涵,用生活教育理念指導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想理解生活教育理念的內涵,教師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分析:從教育的價值來說,教師要明確教育并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生活教育理念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從教育方法的層面來說,生活教育理念可以讓教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相互融合,將生活化資源應用到課堂中。
(二)生活教育理念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原則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注重選擇性。在教學設計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網絡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生活化資源,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生活化資源,確保生活化資源能夠與文章內容相匹配。同時,教師要引入合適的生活元素,將生活元素應用在語文課堂中。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適度性。生活化資源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但是部分教師過于重視生活化教育,在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生活化資源,很多內容與文章內容的關聯性較低,僅僅是為了彰顯生活教育理念,違背了應用生活教育理念的初衷。引入大量的生活化資源后,原本的文章解讀時間將會被壓縮,教師也很難針對生活化資源進行延伸,導致生活化資源無法發揮最大的價值和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遵循適度性原則,在必要的情況下引入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化資源。
二、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發展中,教師需要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生活教育理念和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在閱讀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生活教育理念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收獲,能夠彰顯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通過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語文課堂更加活躍、輕松、靈活,學生會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主動閱讀文章和分析文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生活教育理念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具備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生活化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生活教育理念的內涵比較豐富,教師可以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教師要充分認識生活教育理念的作用,在該理念的指導下展開閱讀教學,使語文閱讀課堂呈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需要明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掌控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最終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設置教學目標,將生活教育目標和閱讀教學目標結合起來,在生活化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育學生,使生活化教育貫穿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要深入研究和科學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以生活化教學目標為導向,將生活化內容與閱讀內容融合到一起,為閱讀教學過程提供指導和幫助,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語文知識,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在閱讀和學習中產生深刻的感悟,使學生熱愛生活、喜歡閱讀,通過生活化教育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以《金色的草地》為例,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確定生活化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自然和熱愛自然,從自然景象中獲得生活樂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自然的習慣。為了實現該目標,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因為文字和圖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想象與理解,所以學生無法形成深刻的感悟。教師可以根據文章描述的畫面在當地尋找類似的自然場景,帶領學生到現實生活場景中,鼓勵學生觀察自然,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文章,感受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草地會在什么時候變成金色?有的學生非常喜歡觀察自然,根據自己觀察過的畫面說出答案;有的學生很少觀察自然,會通過查找資料的方式得到答案。經過該問題,學生會知道小草在秋末時期枯萎,此時草地會變成金黃色,春季到來之后,草地又會變成綠色。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驗證曾經學習的理論知識,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結合文本內容探究生活化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和觀察自然實現本堂課的生活化教學目標。
(二)引入生活化內容
為了實現生活化閱讀教學目標,教師要在語文閱讀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內容,生活化內容往往能夠吸引小學生,使小學生根據生活化內容理解文章。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選擇合適的生活化內容,確保生活化內容能夠與文章相匹配,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充分激發學生對生活化內容和文本內容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體驗和深刻的閱讀感悟,掌握文章中的重難點知識,進一步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如在《畫楊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這篇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引入生活化內容,讓學生回憶過去的生活經歷。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被誤解的經歷,根據自己曾經的經歷理解作者的情感,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內容時,還可以結合文章中的內容探究生活中的相關事件,通過生活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消除閱讀教學中的障礙。教師還可以在《扁鵲治病》的閱讀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內容,使學生領悟這則故事的寓意,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展開教學,讓學生回憶自己感冒時的狀態。有的學生會想到不想吃藥、打針而故意隱瞞病情會加重病情。教師將學生生活經驗和文本內容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寓意。再如,在《肥皂泡》的生活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工具,根據課文內容準備肥皂、吸管、水瓶等物品,讓學生根據文章中描述的步驟與方法進行操作,通過生活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在生活化工具的應用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引入生活化資源
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與作者和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為了強化學生的感受,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引入生活化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教學內容。教師要利用網絡查找閱讀教學資源,在課堂中引入高質量的閱讀教學資源,以此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在《送元二使安西》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古詩中的內容引入相應的生活化資源,在備課過程中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化資源,如展示柳樹、雨景等圖片,使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感受離別的傷感。教師還可以引入音頻資源,如離別主題的音樂或富有感情的古詩朗誦音頻,讓學生閉眼想象古詩中的場景和離別的畫面,將文本、畫面、聲音巧妙融合到一起,使學生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場景畫面,在生活化資源的作用下使學生產生真實的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再現生活化場景,讓學生根據古詩內容編寫對話,在表演過程中表達出與友人離別的不舍之情。教師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可充分發揮出生活化資源的優勢。如在《火燒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查找火燒云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直接觀察火燒云的畫面,將文中關于火燒云的描述與視頻中的火燒云景象聯系到一起。教師查找資料時,可以將搜集到的生活化資源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
(四)創設生活化情境
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真實的體驗感受。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情境中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教師不僅要根據閱讀教學目標和文章的主要內容創設生活化情境,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喜好,關注學生的需求。在生活化情境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交流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獲得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情境教學能夠讓閱讀教學課堂更加活躍,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會積極投入生活化情境,也會認真閱讀文章和分析文章,在生活化情境中深入理解文章,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在《燕子》的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并沒有近距離觀察過燕子,對燕子的了解比較有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教師可以查找燕子的高清圖片,播放燕子飛行的視頻。通過燕子的圖片與視頻創設生活化情境,學生可進一步了解燕子的相關特點,對燕子形成深刻的印象。在閱讀文章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燕子的外形和飛行的特點,在學生的參與下共同創設生活化情境,為課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課文中形容燕子的飛行動作時,使用了“掠過”一詞,當學生觀看過燕子飛行畫面時,就會理解文章為什么用這一詞匯進行描述。學生會將課文中的文字和自己觀察到的畫面結合起來,根據文章內容想象出具體的畫面,更透徹地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
(五)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閱讀教學的實際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并保證其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后的生活之中,通過寫作的形式將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教育”為思路,便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而達到教學做合一的目的,也便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加強生活中物象的運用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下冊中的《開滿鮮花的小路》一課時,課文運用了許多擬人手法來描寫動物,其中也描寫了鮮花的艷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在課下仔細琢磨動物的形態,同時利用演繹的形式背誦課文對話,來理解動物們對話背后的含義。然后利用生活日記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從花種的種植開始記錄,讓學生觀察其生長狀態,來理解為什么松鼠太太說“這絢麗多彩的花朵便是最美好的禮物”。此種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思考思維,使其在角色扮演中不斷揣摩課文中動物的對話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產生自己的認知與理解,通過生活日記的形式將課文中抽象的事物變得具象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鍛煉其習作能力。
2.展開趣味性的生活教學活動
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為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增強生活勞動意識,則在課堂中開展種植小能手的活動,讓學生在上課之前收集一些種子,了解其種植方法,在課堂上分享,讓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并細細品味原文中的擬人化寫作手法,在活動結束后適當地布置作業,讓學生依照原文中的表達形式模仿自己所種植植物的生長形態。在活動中學生不僅收獲了課堂以外的植物種植拓展知識,還能夠了解作者描寫植物時采用此種手法的道理,便于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發揮生活教育理念的價值,根據生活教育理念設計教學目標,制訂生活化的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引入生活化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和自然,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市南街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