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母語遷移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目前,教學中的遷移主要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正遷移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借助母語對另一種語言進行學習,增強理解。負遷移會讓學生受到已知語言的影響,阻礙新知識的學習。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正確應用遷移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母語遷移的重要性
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味地強調加強學生的日常英語知識背誦,而這種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排斥的心理,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充分利用母語教授學生語文寫作、古詩背誦等方法,并輔以生動形象的講解。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借助這種方式,做好母語遷移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科學閱讀、語法學習以及作文寫作等方法。這種母語遷移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樂意接受英語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母語遷移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知識閱讀與探索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巧妙地利用母語遷移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學應用母語遷移的原則
(一)實效原則
為了深入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小學英語母語遷移教學中,最關鍵的就是給學生帶來真實且豐富的語言體驗,這就要求教師遵循實效原則,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背景和母語掌握情況,并借助各種方式創造具有較強真實性和現實性的語言聆聽、表達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并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借助母語獲取新知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英語母語遷移教學中,英語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要關注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實際使用情況。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記憶知識的情況,還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母語溝通,通過感受學生在實際語境中運用知識的情況,靈活運用母語情境化指導,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水平。實現母語遷移需要教師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制訂與內容相適合的聽說情境式教學方案。除此之外,對于任何知識的學習,主動是成功的關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實效性,要與學生加強母語的情境溝通,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表達。
(二)互動原則
在小學英語母語遷移教學中利用互動原則,教師能和學生探討課堂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充分借助母語感受學生的內心變化,了解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情境創設、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母語情境下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借助母語進行情境教學可以增強師生交流的親切感,使學生樂于學習。針對較為復雜的語法知識或者閱讀句式,教師應借助母語采用歸納法、問答法等方式,使學生在享受樂趣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發散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母語遷移,主動思考與主動探究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品質。因此,在小學英語授課中教師要遵循發散原則,即通過母語創設探究式、問題式、啟發式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探究的過程中實現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進而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發揮情境優勢。大多數學生認為英語的學習是枯燥的,而實際上,任何知識的學習都不是枯燥的,只要教師設計合理的課堂,運用母語遷移拉近課本知識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聯系,便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趣味,從而使學生主動發散思維、探索問題。因此,在小學英語授課之前,英語教師應提前對課程的設計進行全面規劃,注重授課過程中的趣味性以及母語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再死記硬背,而是利用良好的學習方法進行記憶。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母語遷移存在的問題
(一)課本劇教學中母語融入不夠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方式主要以知識的灌輸為主,忽視了課堂設計的情境化以及母語的引導。并且,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主要以傳話式的教學為主,經常使用英語進行引導,忽視了母語遷移教學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小學英語課本劇教學過程中,課本劇的運用缺乏母語情境與課本知識的融合,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合作設計不科學
在小學英語課堂合作設計中,很多教師在英語活動指導過程中只賦予了活動學習的標簽,但在具體的開展環節中存在形式大于實踐的現象。另外,很多教師對英語游戲化教學設計不合理,經常用英語向學生闡述合作探究的方式,并且分組不科學,大部分學生一頭霧水,不理解教師的意思,導致活動開展的效果不理想,無法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作業設計缺乏趣味性
以往的英語作業除了抄寫就是背誦,練習題的形式多是以單選題為主。這樣單一的英語作業,一是便于教師批改作業,二是便于家長輔導作業,唯獨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全是單選題根本無法體現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并且大量的英文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深入,教師更不敢布置大量作業,只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選擇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完成作業的動力。總之,目前的小學英語作業需要融入母語,使作業設計凸顯趣味性與綜合性。
(四)課堂教學缺乏母語激勵
目前,很多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是按照教師的計劃按部就班,缺乏自身的規劃,只是應付教師與家長的任務。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三點:(1)小學生的整體思想意識不成熟,不能發現英語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無法對英語做出系統的規劃與打算。(2)大多數小學生沒有主動預習、復習課程的習慣,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非常不利。(3)英語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家長與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不強烈。即使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用英語表揚、激勵學生,但學生長期生活在母語環境下,他們對英語的激勵并不敏感,因此教師需要在后續的激勵中充分借助母語與英語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情感變化。
四、小學英語教學中母語遷移應用的策略
(一)以“優化課本劇”突出學生主體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國家越發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課本劇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地利用母語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劇本的表演過程中,主動承擔一些角色,更好地參與溝通交流。在表演活動中,教師要盡量運用母語進行輔助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角色的特點,進而發揮演繹中的主體地位。當前,在很多課本劇教學中,由于教師缺乏母語的引導,學生未充分認知角色便開始表演,這不僅不利于課本劇表演的整體進程,還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英語教師要認識到這一誤區,及時轉變思想,將課堂表演交給學生,巧妙借助母語指導的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At a snack ba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通過母語講述小紅帽的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故事后續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教師可以趁著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利用多媒體展示小紅帽如何與惡狼斗智斗勇的故事。首先,教師展示小紅帽將狼帶到a snack bar里面的畫面,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小紅帽與惡狼斗智斗勇的畫面,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可以展示狼對一些食物的名稱不熟悉,只得向小紅帽請教。在學生已經被故事吸引的情況下,教師要利用母語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是否可以扮演小紅帽幫助大灰狼認識畫面中的這些食物?在此情景下學生通常會紛紛舉手,想要充當小紅帽這一角色。為了更好地渲染課本劇的場景,教師可以把提前準備好的小紅帽與狼的頭飾拿出來,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話劇表演。在此過程中,學生便可以在積極樂觀的學習氛圍中掌握食物的名稱,從而學到新的英語單詞。
(二)以“科學分組”創造趣味學習環境
在應用母語遷移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要在小組合作學習前對照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梳理,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科學分組,并運用母語指導分組情況,這樣能讓學生深入理解分組的意義。在分組的方式上,通常每組可以定員五人,不同時間段之后可以進行科學調整,使學生可以在不同組間進行輪換,從而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小組。同時,為了讓學生對小組學習有融入感和自豪感,每節課在小組探究過程中都需要派一名代表進行發言,而發言的內容需要小組成員互相協助、互相合作完成。發言人員也要適當地輪換,只有這樣才能給予每位小組成員自我展現的機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教師還可以要求發言的成員運用“母語+英語”相互轉換的方式回答問題,凸顯情境的趣味性。
(三)以“融入母語”提升作業的趣味性
為了更好地體現小學英語作業的基礎職能,教師應設計出具有趣味性、高效性的小學英語作業。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y Calendar”為例,教師對作業進行了分層設計,通過融入母語的方式提升作業的價值。
針對后進生:后進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針對這一課,教師可以讓后進生制作家庭生日表。后進生掌握的詞匯量有限,所以教師讓后進生制作家庭生日表時,要讓他們采取中英文結合的方式來顯示,并且要在生日表內體現出家庭成員的生日愿望、想要的禮物等。在制作家庭生日表的過程中,后進生要利用中英文結合的方式和家人進行溝通交流,一方面是鍛煉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是實現中文表達方式的遷移,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生活化作業中。
針對學優生:學優生的基礎知識扎實,且詞匯量也比較豐富。因此,學優生很適合拓展類的作業,可以很好地鍛煉學優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教師可以讓學優生在學完本課的基礎上制訂年度計劃表。教師可以利用母語指導的方式,讓學生以現有的月份為分界線,總結自己過去每個月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獲等,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每個月要完成什么目標。這樣的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一方面能借助中文計劃的遷移,制訂英文計劃,調動學生制訂年度計劃表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在制作年度計劃表時豐富了詞匯量與語法,對自己的學習規劃也會更加清晰,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以“母語激勵”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勵學生,給學生營造更舒適的學習氛圍以及情感體驗,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內在潛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借助趣味課堂中的母語激勵方式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與對知識獲取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母語激勵策略上,教師可以通過表揚、評價以及批評等方式開展。在母語激勵內容上,教師可以將激勵策略分為形態獎懲以及榜樣等,這些激勵策略的分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一些研究可以發現,在眾多的母語激勵策略中,能起到良好促進效果的便是合理的策略。教師在激勵時,可以用母語表達“你的背誦太連貫了”“你對這篇課文的思想表達太精彩了”“這次模擬,你的成績太棒了”等,利用這些母語式的激勵語言,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并顯著提升學習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常雪婷.淺析母語正遷移在小學英語語法學習中的影響[J].內蒙古教育,2019(12):83-84.
[2]王金鵬.淺談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母語遷移作用[J].學周刊,2018(13):76-77.
[3]張菀心.母語遷移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2(4):39.
(作者單位:雷山縣黃里完全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