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孜州康巴文化資源豐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對實現文化與旅游、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發展規劃及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創新方式及廣度和深度、宣傳及品牌建設、協同推進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應完善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資源;創新文旅融合方式,推進文化資源的資本轉化;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宣傳以及融合品牌建設;協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完善政策支持短板。
【關鍵詞】文旅融合;甘孜州;文化;旅游
【中圖分類號】 G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8-0139(2023)2-0047-7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①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產業及相關要素之間相互滲透、交叉匯合或整合重組,逐步突破原有的產業邊界或要素領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體的現象與過程。”②
當前,文化已成為推動旅游發展的關鍵動力,文旅深度融合成為未來影響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最大變量。甘孜州是四川省西北部以藏民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州,處于康巴地區的主體區域,曾是國家深度貧困區,生態脆弱,但康巴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甘孜州可充分利用康巴文化資源稟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甘孜州生態、優勢、特色產業,實現文化與旅游、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有效遏制返貧風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現代化進程。目前,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應積極采取有效策略,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一、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取得的成效
(一)制定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政策
2012年,《中共甘孜州委關于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文化強州的決定》的出臺為推進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制定的《甘孜州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實施方案(2013—2015年)》明確提出:“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2013年制定的《實施全域旅游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和《甘孜州優先發展旅游業實施方案》,2016年制定的《甘孜州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管理辦法》,2017年制定的《甘孜州重點資源管理辦法(試行)》等,為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政策保障。2020年甘孜州制定的“十四五”規劃中又明確提出要“推動生態旅游與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緊接著2021年制定的甘孜州《“十四五”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指出了要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提出了新謀劃,這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發展動力。
①丁海明,劉小兵:《助力甘孜文旅融合發展:我州計劃于今年6月完成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甘孜日報》2020年1月8日第3版。
②甘孜州文旅局:《脫貧致富賦新能文旅融合登新高——甘孜州交出建州70周年文旅奮進答卷》,鳳凰網,http://baby.ifeng.com/c/7zW5PHwjfZl.2020-09-05.
③賀茜:《甘孜州促文旅融合發展》,中國政府網,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20/8/14/de58cd9b72 bb411ea40dc61e696479ff.shtml.2020-08-14.
(二)推進了文化資源的普查
為推進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甘孜州2019年制定了《甘孜州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方案》,對甘孜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器樂樂種、古籍和8大類旅游資源進行了普查,對古籍、美術館藏品、地方戲曲劇種、文物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僅瀘定一縣調查就整理出“文化旅游資源1829處,其中文化資源797個,含文物754個、古籍1本、傳統器樂1種;非物質文化遺產41項。”①
(三)實施了有效的文旅融合方式
1.推進了文化旅游發展
一是進行了生態與文化資源融合發展旅游。將文化資源與自然生態資源融合,已建成“A級景區67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②
,構建了“三環一帶兩濕地”的全域旅游格局。二是推進了節慶文藝與旅游融合,打造了節慶旅游、紅色旅游、文化演藝、體育賽事等主題型文化產品,重點推進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節、康定國際情歌節、鄉城香巴拉藝術節、九龍游海節、海螺溝冰川溫泉節等7個文旅節會活動;編演了《飛奪瀘定橋》《美人谷》《金山銀山》等劇目③。三是發展了文旅融合新業態。基于文旅融合理念,通過“文旅+”模式,連續舉辦“天空跑”、百公里徒步越野賽、環貢嘎山百公里戶外山地運動挑戰賽等大型文旅融合賽事活動。四是推進了特色場館、特色村寨建設和旅游開發。如建設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館,形成了濃縮的甘孜州文化,具有參觀、體驗、教育和研究功能。同時,甘孜州有許多民族村寨富有康巴文化特色,如南路理塘縣的千戶藏寨;北路石渠縣洛須鎮龍溪卡村,東路的丹巴縣中路鄉基卡依村等。
2.推進了文旅產品生產與銷售
一是推進了文旅產品生產。推進工藝旅游產品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典型的有甘孜縣格薩爾王城暨百村產業基地,集結了300多家商家,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泥塑、藏刀、銀器等集市,直接為129個貧困村增加1100余萬元的收入①
。甘孜州推進了非遺衍生品、圣潔甘孜系列文創產品研發,讓非遺產品“進景區、進酒店”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唐卡、佛具、藏刀、金屬手工藝、牛羊毛絨等產品銷售到國內外市場,收入額達1.2億元②。二是推進了文旅融合企業和園區建設。甘孜州為推進“絲路甘孜·康藏秘境”文化旅游產品,基于北部區域8個縣(市)培育了德格藏藝通公司、白玉董察文化公司等文創企業。在鄉村文化旅游上推進了合作社建設,如理塘發展的霍曲吉祥牧場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牦牛等資源入股,由旅游公司負責投入建設并運營管理。合作社集草原觀光、宗教文化、民俗體驗、餐飲購物于一體,將普通放牧地變成綜合性文旅勝地。甘孜州推進了文旅園區建設,目前,建成了全省首批“非遺”體驗基地8個,德格麥宿非物質文化產業園區成為藏羌彝文化省級產業園區,另外有州級文化產業園區4個,設立了上百個“圣潔甘孜”特色文創產品專營店③。
①蘭色拉姆:《甘孜州力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搜狐網, https://www.sohu.com/a/421027321_120158407.2020-09-26.
②州文化廣電旅游局:《甘孜州多措并舉助力民族文化新發展》,甘孜州政府網,http://www.gzz.gov.cn/gzzrmzf/c100044/202111/ec40e23084774e72a8cda54134322430.shtml.2021-11-15.
③賀茜:《甘孜州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甘孜州政府網, 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20/9/18/f53808c9781b49fe810c46f086be5014.shtml.2020-09-18.
④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全文細則)》,經濟形勢報告網,http://www.china-cer.com.cn/shisiwuguihua/2021060412970.html. 2021-06-04.
(四)推進了文旅融合宣傳、研討、品牌建設活動
為了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打開發展市場,積極推進了文化旅游宣傳。如2021年在重慶市舉行文化旅游推介會,通過活動展示甘孜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絕美的景色,宣傳甘孜州特色傳統服飾、建筑、工藝、民族歌舞、風俗習慣等特色。通過網紅效應,如通過“丁真+理塘”模式,宣傳甘孜州文化旅游。為了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甘孜州還開展了文化資源開發的研究活動,推進文旅融合品牌建設。如為了推進甘孜州格薩爾文化品牌轉化文旅融合品牌,2019年,甘孜州開展了“康巴之旅——找尋格薩爾的足跡”大型尋訪考察活動。同年又舉行“格薩爾文化在甘孜”主題學術研討會。2022年,舉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的甘孜州格薩爾文化與文旅融合”研討會。近年來,甘孜州精心推出“絲路甘孜·康藏秘境”旅游線路4條,在全國率先邀請考古、歷史、人文、地理、藏文化等領域專家學者對康北8縣(市)“南絲路”進行歷史人文科學考察,“絲路甘孜·康藏秘境”成為甘孜文化旅游的新產品、新品牌。此外,在紅色文化旅游方面也推進瀘定橋等紅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設。目前,結合自然和人文景觀,打造了“格薩爾文化旅游帶”“大香格里拉”“大貢嘎”等文化旅游精品,創設了4條景觀大道和6條精品線路。
二、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存在的不足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指出:要“推進文化和旅游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同時,推進文旅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④。《“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指出:文旅融合發展要“推動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研學旅游、主題公園、主題酒店、特色民宿等業態提質升級,不斷培育融合新業態”①。只有創新文旅融合方式,才能推進融合的廣度和深度,高質量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但甘孜州目前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
(一)發展規劃及文化資源挖掘整理不足
甘孜州康巴文化資源豐富,通過文旅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雖制定了一些旅游發展規劃,但還尚未針對文旅融合發展制定專門規劃。在甘孜州“十四五”規劃和甘孜州的《“十四五”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中雖然提出了要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但如何推進、如何規劃并未明確,尤其對如何推進文旅融合產業空間布局還較模糊,已有的規劃布局與其他生態旅游規劃等融合在一塊,也沒有更好彰顯文旅融合發展的清晰戰略。文旅融合發展規劃不足必然影響文旅融合提檔升級和提質增效。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需要盤點、挖掘甘孜州的文化資源,尤其是有特色的康巴文化資源。目前盡管進行了一些文化資源的清理,但盤點整理還不足,對于梳理出優勢特色的康巴文化資源如何整合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推進文旅經濟帶、經濟圈建設,形成新的增長點還不明確。
①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澎湃網,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76103.2021-06-09.
②范周:《文旅融合的理論與實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年第11期。
(二)創新方式不足,融合廣度和深度不夠
甘孜州目前雖然推進了文化融合方式,但仍比較局限,更多是在全域旅游發展推廣背景下,將文化直接作為旅游資源,讓游客直接參觀人文景觀,很難給游客帶來難忘的沉浸式體驗。另外,雖然也創新推進了節慶、特色村寨旅游活動,但仍缺乏文化內涵,同質化特點明顯,對游客吸引力不足。同時,通過“文旅+”模式運作,文旅與其他領域融合不足,新業態構建還不足,產業鏈、價值鏈延伸不夠,導致深度和廣度不足,制約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三)宣傳及品牌建設不足
推進文旅融合產品與服務的營銷對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甘孜州為推進旅游發展,積極進行了宣傳活動,但專門針對文旅產品與服務宣傳不足,以至于很多游客并不知康巴文化是什么。鑒于豐富多彩的康巴文化宣傳力度不足,很難激起人們來旅游的欲望,因此,制約了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也影響了其文旅品牌建設。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還缺乏有影響的文旅線路、文旅圈、文旅園區,沒有系列的拳頭產品與服務,導致文旅融合價值提升不足,制約了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
(四)協同推進不足,存在政策支持短板
由于行政區劃和文化區劃在空間分布的不一致性,文旅融合發展應推進區域間的統一協調和廣泛合作②,文旅融合發展是行政區劃內外有機協同發展的一個系統工程。目前,甘孜州的文旅發展還存在單打獨斗的局面,沒有形成科學有序、協同一致規劃和管理,影響文旅資源的系統化整合重構,制約形成完整而豐富的文化旅游線路及品牌建設和價值提升。文旅融合發展仍需較多政策支持來推進投資和消費。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雖然吸引了許多游客,但每到節假日,公路堵塞,食宿、停車困難,暴露了其交通和接待能力的短板。此外,稅收、資金、人才、技術等支持上都還存在短板,影響了文旅融合深度推進。
三、深入推進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完善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資源
甘孜州康巴文化深厚,文化資源多樣,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中,文旅融合空間大,發展持續性強,應從發展戰略上確定文旅融合產業是支柱主導產業的思路,制定長效發展規劃。在甘孜州目前已有的文化產業等發展政策基礎上,根據新時期國家功能定位方略、長江經濟帶整體發展要求、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及其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布局理念,甘孜州高速公路和川藏鐵路建設規劃對旅游的點軸帶動效應需求,專門制定出《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文旅融合發展思路、戰略重點、實施方案。明確重點文旅景點、文旅線路、文旅圈、文旅產品;規劃扶持重點文化企業發展與園區建設,創新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對康巴文化等文化資源深度調查、整理,摸清甘孜州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程度,評估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潛力,為制定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政策,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奠定基礎。應按照六大類文化資源普查標準及《四川省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試行)》,進一步深度調查整理,進行文化資源分類、整合資源,挖掘開發價值,推進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積極發展文化與旅游融合,形成特色的文化旅游服務;通過文化與加工技術結合,開發文化旅游加工產品,帶來文化文本價值增值,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二)創新文旅融合方式,推進文化資源的資本轉化
1.推進文化資源與旅游的融合
一是推進鄉村和牧區文化與旅游融合。甘孜州鄉村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牧區有牧民定居點、帳篷;鄉村與牧區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些都可轉化為旅游資源,發展農家樂、牧家樂,發展鄉村、牧區旅游。二是節慶與民族藝術文化資源及旅游融合。甘孜州有豐富多彩的節慶,大量豐富的表演藝術等在節慶上集中上演,這些資源均可轉為旅游資源。三是推進特色村寨文化資源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有較多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點,同時甘孜州也通過開發打造了一些特色村寨。目前,甘孜州有10個村寨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應大力發展特色村寨旅游,將民族文化集中通過村寨展示,帶來綜合的經濟收入。四是推進文化場館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建設了一些有特色的文化場館,典型的是甘孜州博物館和格薩爾王城。應通過宣傳,充分利用資源,使之積極融入旅游產業。五是大力推進茶馬古道、唐蕃古道、古文化遺址資源與旅游融合。通過線路設計,設施完善,形成甘孜州精品旅游品牌。六是大力推進紅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紅軍長征在甘孜州活動范圍廣、活動時間長,留下的革命事跡和歷史遺跡多,應充分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形成有代表的長征、革命的旅游線與點,結合各地的紅軍長征紀念館、長征文化博物館等,形成典型的紅色文化旅游圈,從而獲得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2.推進工藝文化與旅游融合
甘孜州民間技藝、工藝較多,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位居全省前列,應積極挖掘、開發,形成有特色的工藝旅游產品。一要推進甘孜州唐卡藝術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的唐卡獨具特色,應通過開發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其中,噶瑪嘎孜唐卡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郎卡杰唐卡為省級非遺項目。二要推進雕版印刷技藝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德格印經院是中國雕版印刷活化石,包括了藏族雕版印刷技術和藏紙制作技術,可將之包裝,形成旅游產品。三是推進金屬鍛造技藝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白玉河坡的金屬鍛造品最負盛名,被譽為“格薩爾兵器部落”,該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應充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將其發展為特色的旅游產品。四是推進土陶燒制技藝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稻城縣赤土鄉阿西村的“阿西土陶”最有名氣,是藏族傳統的土法手工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應充分利用該資源,創新豐富的旅游產品獲得經濟價值。五是推進旋木技藝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旋木技藝獨特,稻城縣德沙村最有名氣,形成的產品繁多,民族文化特色濃厚,生活中具有實用性,也能作為藝術品收藏。通過開發能成為市場的旅游產品。六是推進藏醫藥技藝與旅游的融合。甘孜州藏醫藥久負盛名,以甘孜州為中心的藏醫藥為“南派藏醫藥”,應積極將藏醫藥轉化為有特色的保健、治病的旅游產品;同時積極融入到康養產業中,創新推進多文化融合發展特色旅游產品。
3.推進創意文化與旅游的融合
將甘孜州優秀的文化資源制作成影視作品、歌曲、畫冊、游戲、動漫等,形成旅游產品。一是要推進康定情歌文化產品多樣化發展。康定情歌歌曲具有享譽全球的知名度,應充分挖掘情歌文化,融入影視、文學等中,形成核心文創,同時融入到藝術品、生活用品、玩具等上,延長價值鏈,形成甘孜州有品牌的文創旅游產品。二是要推進格薩爾文化產品系列化。要創新格薩爾說唱、歌舞會等,進行旅游展演,豐富甘孜州文化旅游;將格薩爾文化元素融入藝術品等上,形成系列產品。三是要開發香格里拉文化。甘孜州稻城亞丁有香格里拉魂美譽,應以康巴文化為底蘊,稻城藏民族文化為特色,賦予香格里拉魂的文化內涵;同時與迪慶的香格里拉文化協同,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品牌。四是要大力推進茶馬古道文化深化。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從甘孜州經過,形成許多交易市場、鍋莊,應通過開發形成有特色的影視作品等,并形成甘孜州的文化品牌,開發出系列創意文化產品以實現其最大化價值。五是要大力推進甘孜州紅色文化產品開發。甘孜州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應推進紅色文化影視作品、音樂、文學作品、舞蹈、舞臺劇、動漫等開發傳播,同時形成豐富的周邊文創產品,開發出系列紅色文化旅游產品,推進紅色文化教育,也實現經濟價值。
此外,在深入推進文旅融合中,要切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方式,運用產業鏈“整合延伸,集聚互補”的機制,切實推進“文旅+康養”“文旅+工業”“文旅+農業”“文旅+商貿”“文旅+體育”“文旅+教育”“文旅+科技”等延伸跨界融合,形成聯動效應,形成更多新業態,帶來更多文旅融合產品與服務。
(三)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宣傳,融合品牌建設
增強消費者對甘孜州文旅服務與產品的了解是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關鍵。可通過發行畫冊、媒體廣告、文藝表演等方式進行宣傳;舉辦康巴文化研討會,文旅融合產品展銷會等,推介康巴文化,宣傳文旅服務與產品。根據網絡時代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通過“文旅+直播+短視頻”“微博+微信+抖音+直播”等進行宣傳;通過網紅效應,擴大甘孜州文旅品牌影響力。同時,還可通過文學、影視、歌曲、動漫游戲等綜合應用的方式推進文旅融合產業發展。
甘孜州文化資源豐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可通過品牌建設,實現文旅價值最大化。在品牌塑造中,要選準著力點。一是打造一些文旅融合景點品牌,如甘孜格薩爾王城、德格阿須格薩爾文化演繹園、德格康巴文化博覽園,瀘定橋革命紀念館、甘孜州博物館等。二是打造一些文旅融合圈。
如康北的格薩爾文化旅游圈、康南的香巴拉文化旅游圈;康東的康定情歌文化旅游圈和瀘定橋紅色旅游圈。三是要打造有品牌的文化旅游線路,如茶馬古道旅游線、紅軍長征旅游線、川藏公路317和318特色村寨旅游線等,通過線與圈好點相連,提升甘孜州整體文旅品牌的影響力。
(四)協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完善政策支持短板
甘孜州推進州內文旅景點、線路與圈帶建設中,要積極推進深度協同。當前,短期的逗留游與一定周期的駐留游讓消費者更愿意選擇深度接觸旅游的文化內涵,獲得文化享受。尤其是駐留游,如康養型旅游,在深度享受甘孜州美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獲得對特色的民俗文化的深入體驗,還增加了甘孜州特有的中藏醫療和醫藥等消費。因此,甘孜州各地不同文旅區相互協同,資源共享,讓旅游消費者多樣選擇停和游,獲得深度享受,共同增加經濟收益。同時,要與甘孜州周邊旅游景區進行協同發展。甘孜州是康巴文化中心,其他還包括西藏昌都市、青海玉樹州和果洛州、云南迪慶州、四川阿壩州及木里縣等地,康巴文化區應共同打造相連相通的文旅線路、文旅圈層、文旅經濟帶,形成協同發展機制,讓旅游者在大康巴文化區有更多選擇,從而形成一個世界級的有文化特色的文旅區品牌,形成聚集效能,吸引更多國內外消費者,帶來整合規模效應。
另外,在完善融合發展政策支持短板方面,一是要提升交通、食宿、停車、醫療等方面的支持。完善交通體系,加寬公路、增加公路,尤其積極支持全境高速公路和貫穿甘孜州川藏鐵路建設,徹底改變甘孜州交通困境;推進酒店、賓館、民宿、餐飲、停車、醫療等建設,尤其完善高原旅店供氧建設,完善高反醫療救助服務等,提高游客接待容量和質量。二是要增加資金支持。甘孜州文旅融合發展需要通過優惠政策,鼓勵融資機構為文旅企業和園區發展進行融資;支持設立文化和旅游金融專營機構,支持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等抵(質)押融資;同時吸引國內投資者進行投資發展,通過優惠稅收等政策支持文旅企業發展。三是要推進技術支持。文旅融合發展需要更多技術投入,要推進甘孜州特有的文旅融合發展技術的研發,支持網絡技術、高科技技術等用于文化與旅游融合中的使用,推進智慧化建設,形成新業態、新的文創產品,讓文旅獲得創新發展。四是要加強人才支持。文旅融合要發展,人才支持最為關鍵。要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規劃設計人才、網絡人才、高技術人才、營銷人才、數字文旅人才等的培養與引進,同時也要積極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傳統人才,讓技藝傳承發揚。五是要提供土地等資源的支持。可基于《關于支持旅游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國土資規〔2015〕10號)、《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文旅資源發〔2018〕98號)等規定,通過出讓、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優惠用地。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合理推進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推進增減掛鉤項目解決文旅產業用地。
結 語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旅融合已成為未來中國旅游業發展的主導趨勢。甘孜州應積極采取有效策略,深入推進理念融合、職能融合、資源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對外融合,做到“宜融則融、能融盡融”,高質量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文化賦能、旅游帶動,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有效遏制返貧風險,推進甘孜州現代化進程。
(責任編輯 劉金蘭)
〔基金項目〕 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科技計劃資助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四川涉藏地區返貧風險及其韌性治理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2JDR0081);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項目“康巴文化資源現狀及向文化資本轉化研究 ”(項目編號:KBYJ2021B01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杜明義,四川民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四川 康定 6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