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就堅持做一件事。”這是在第十一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上,記者見到貴州黃紅纓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紅纓茶業”)董事長黃紅纓時,聽到的第一句話。
黃紅纓是湖南人。2011年,她在湖南省開發的綠色生態立體農業產業園由于國家開發建設修建高速公路被征用。她本可選擇安逸度日,但她帶著團隊踏上了二次創業的征程,前后走了12萬公里,東西南北走了個遍。中國的每一片集約化、規模化農業示范區和茶葉主產區,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和腳印。幾經抉擇,她最后選中了貴州黔南州甕安縣建中鎮果水村這片雖貧瘠但卻適宜茶葉生長的土地。那時,這里是省級一類深度貧困鄉鎮,出行、運輸還要靠騎騾子和馬。
2012年,黃紅纓率領團隊在甕安縣建中鎮創辦了茶園。正是這個茶園,把黃紅纓從湖南人變成了貴州甕安人。寒來暑往,3000多個日夜砥礪耕耘,黃紅纓帶領團隊把荒山建設成如今蔥綠的萬畝茶園。
茶園不僅要開荒建設,更需要精心管護。如何管護好上萬畝茶園?多年來,黃紅纓組織對茶農進行培訓,每期培訓班人數達800人,授課老師既有貴州省茶葉研究所的博土,也有常年服務在基層的技術人員,培訓既接地氣,又能使農民接觸到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很受當地茶農歡迎。
黃紅纓茶業依托產業可年提供1700個就業崗位,年均發放勞務工資1000余萬元,實現企業所在村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帶動建檔立卡脫貧戶209戶743人實現自主增收。上千名工人在種植基地常年打工,很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真正實現綠了荒山富了民。
“如果要打分的話,營銷宣傳可能是不及格。”黃紅纓這樣評價自己的公司。正是這種務實的精神,黃紅纓的茶園贏得了村民的信賴和市場的認可,不斷發展壯大。
以農人良知為指引,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十年來,黃紅纓在做茶的路上,始終把質量安全放在首位——建高標準,做干凈茶。企業的茶產品已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歐盟有機認證以及SC外貿備案。
如今,黃紅纓茶業擁有1.2萬畝茶園發展集約規模化生態農業,其中,黃金芽1800余畝,是全球面積規模最大的黃金芽種植示范基地;白茶6000畝,綠茶4800畝以及少量其他試驗品種。公司擁有精制茶加工廠12800 平方米,是“甕安黃金芽”“貴州綠茶”“都勻毛尖”“甕安歐標茶”商標授權使用單位和重點生產企業,年茶葉生產產能800噸,年產值超2.5億元。據黃紅纓介紹,公司下一步發展規劃將發力國際市場。
黃紅纓的付出得到了群眾和政府的肯定,個人先后獲得“貴州省優秀企業家”“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