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貴州綠茶”成為全國省級茶葉類第一個國家級農產品登記保護產品,開創了全國省級茶葉類地標品牌保護的先河。
經過5年的品牌耕耘,“貴州綠茶”有力地促進了貴州綠茶品質的顯著提升,貴州綠茶生產企業集群逐步形成。貴州綠茶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走出了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品牌強農”之路。
為貫徹落實《貴州省“十四五”茶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唱響貴州綠茶品牌”有關要求,2022年以來,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作為持標單位,在有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就用好、用活“貴州綠茶”農產品地理標志,助推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現在,通過《2022年貴州綠茶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報告》進行全面梳理和回顧。
一、鞏固發展授權用標企業,克服疫情影響促進對外拓展
2022年上半年,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共通過官網和媒體對外公布了兩批貴州綠茶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企業名單,并對黎平縣天益家庭農場等8家到期企業的證書進行了及時變更登記。截至2022年底,貴州綠茶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使用企業已達304家,基本實現了各級龍頭企業全覆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8家,省級龍頭企業109家。
盡管2022年全國各地疫情零星散發,但未影響貴州綠茶授權用標企業“走出去”的腳步。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授權企業共印制“貴州綠茶”包裝袋(盒)173.9萬個,以貴州陽春白雪茶業有限公司、貴州七茶茶業有限公司、貴州安順瀑布茶業有限公司、六盤水市水城區茶葉發展有限公司為代表的49家企業,以組團或自發形式前往貴州省外參與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共計169場(次),展現了在困難面前,貴州茶企不等不靠,持續扛起貴州綠茶“走出去”大旗的風采。
二、強化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大力提升地標產品質量
自2020年起,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根據上級部門要求,配合各級茶葉主管部門,積極發動并指導貴州綠茶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使用企業入駐國家質量追溯平臺。目前,301家授權企業中已有251家企業成功注冊,2家企業進入注冊審核階段。
2022年以來,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積極配合用標企業提質增效,組織專家深入茶山茶園、生產車間開展貴州綠茶加工技術培訓,指導服務企業10余次。為進一步提升貴州綠茶產品質量,推動省綠茶加工生產向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和優質化邁進,在省茶葉專班、省品牌專班、省農產品檢測中心等單位的支持下,開展了“貴州綠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得到了用標企業的積極響應,選送的48只茶樣經專家感官審評和質量檢測后發現,產品品質優于往年,理化指標全部合格,說明貴州綠茶在茶園管護、加工品質、質量安全上均有了大幅提升,值得消費者信賴。清鎮紅楓山韻茶場有限公司、貴州涼都水城春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湄潭蓮旗堂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選送的產品被評為金獎。
為全面掌握和正確研判2022年貴州綠茶產銷情況,指導和服務全省茶行業,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聯合各市州、縣(市、區)茶葉主產縣行業組織,圍繞2022年貴州綠茶產銷情況進行了調研,并于5月23日在貴陽召開2022年貴州綠茶春茶產銷情況通報會,對外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貴州綠茶相關數據。數據顯示,貴州綠茶的主導地位和市場增幅依然強勁,為用標企業全年的生產、加工、銷售增添了市場拓展的信心。
2022年4月至5月,為進一步引導企業規范生產,提升加工水平和產品質量,經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意,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面向貴州省全境茶葉生產企業正式啟動貴州綠茶實物標準樣的制備工作,涉及貴州綠茶卷曲形、扁形、顆粒形、直條形四大類型,分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為企業對標對樣生產提供了范本,有效促進了貴州綠茶產品品質提升。
三、多渠道多形式廣泛推介,跨界融合頻造社會熱點
在各級黨委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圍繞“貴州綠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推介活動。
2022年1月,貴陽召開第十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無論從舞臺設計還是到內容設置,貴州綠茶品牌貫穿始終,主流媒體紛紛發聲,貴州省湄潭縣栗香茶業有限公司首推貴州綠茶“大地標”產品發布獲得廣泛關注,占得市場先機;2月份舉行的晴隆早春茶經銷商大會,通過在北京、濟南、天津、濟南、深圳、南昌等地持續舉辦多場品鑒活動,“貴州綠茶·晴隆綠茶”迅速出圈,全國訂單紛至沓來;4月份,與百度APP聯手打造“貴州茶的妙趣之旅”線上宣傳活動,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話題閱讀量突破42.3萬人次,有23名天南海北的幸運網友獲贈由10家貴州綠茶授權企業提供的價值200元至2180元不等的精美茶禮,貴州綠茶“收割”了一波實實在在的流量;5月份,第15屆南明“黔茶飄香·品茗健康”暨“國際茶日”茶文化系列活動開幕式上發布“我為貴州綠茶代言·做好茶文化傳播者”倡議書,甲秀樓、青云市集、逸天城商場、喜來登酒店、沃爾瑪超市等貴陽人流密集的休閑勝地、購物場所和核心商圈,以及來自省內9個市州的數十家授權用標企業統一進駐,為炎炎夏日中的貴陽市民送上一杯杯干凈、好喝、不貴的貴州綠茶;6月份,隨著貴州省茶產業博覽會的召開,由全國各地3941.6萬網民投票選出的貴州綠茶五個“十佳”評選結果也隨之出爐,對宣傳貴州茶產業起到了強有力地助推作用;7月份,在貴州金沙貢茶茶業有限公司、貴州納雍金蟾山茶業發展有限公司、貴州普安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配合下,印有“貴州綠茶”品牌logo的10余輛貴陽公交車上線運行,每天在貴陽主城區穿行12個小時以上,途經知名商圈、社區、景點,成為林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8月份,由省農業農村廳農業品牌專班、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農產品地理標志新媒體推廣技能培訓班的學員走進“貴州綠茶”栗香茶業旗艦店,以“貴州綠茶”為典型案例,學習如何運用新媒體傳播、短視頻編導及制作,打造高人氣直播間,進而推進區域品牌建設,助推黔貨出山。
四、大力普及貴州沖泡方法,打造濃郁的品牌文化氛圍
作為“貴州綠茶”的首推沖泡方式,貴州省級地方標準《貴州茶葉沖泡品飲指南》中的核心內容——“高水溫、多投茶、快出湯、茶水分離、不洗茶”的貴州沖泡方式經過多年的推廣和實踐,解決了貴州綠茶與經銷商、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為持續做好貴州沖泡的普及與推廣,2022年5月至8月,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分別在貴陽市南明區、觀山湖區、花溪區舉辦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貴州綠茶”全民沖泡大賽和貴州沖泡體驗活動,上千名社會各界愛茶人士積極參與;2022年以來,隨著《淡話黔茶》《貴州茶談》《貴州沖泡繪本》等多本以貴州茶為主要內容的書籍面世,在向市場介紹“貴州綠茶”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傳播“貴州沖泡”方法,讓消費者了解如何在短時間內方便、快捷地呈現一杯符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貴州好茶,促進了貴州綠茶的市場銷售,培養了一大批喜愛貴州綠茶的忠實粉絲。
五、貴州綠茶地標深入人心,媒體宣傳助力成為業界“頂流”
2022年春,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王貴撰文《貴州綠茶 "那看不見的綠》,援引央視熱播電視劇《人世間》中“貴州綠茶”的“特別客串”,將貴州綠茶的歷史氣韻和時代精神娓娓道來,在行業內外引發熱議。隨后不久,由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聯合制作的貴州綠茶宣傳片(英文版)與廣大觀眾見面,貴州綠茶進一步走進全國消費者的視野里、心坎里。
6月至7月,貴州綠茶栗香茶業貴陽旗艦店和貴州綠茶烏蒙利民品牌店先后落戶貴陽市雙龍經濟區和浙江省安吉縣,開啟了省級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融合發展的新一輪嘗試;8月下旬,由省農業品牌專班、省農安站主辦的全省農產品地理標志新媒體推廣技能培訓班再次走進貴州省旅游景區雙龍鎮,30多名電商領域的青年才俊在鏡頭前向全國網友傾力推介“貴州綠茶”,助推黔茶出山、黔貨出山;9月份,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等單位在北京聯合發布“2022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貴州綠茶”在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價值評價中榜上有名,彰顯了貴州綠茶獨特的品牌魅力;11月份,在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僑務委員會的積極推動下,對11家符合條件的“貴州綠茶”境外經銷店進行授牌,標志著“貴州綠茶”“出海”進入強勁發展階段。
2022年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充分發揮自身信息服務和媒體資源整合優勢,借力中央和省級媒體掀起宣傳巨瀾,對“貴州綠茶”展開廣泛宣傳。2022年1月至8月,圍繞貴州綠茶相關話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發稿65篇、貴州廣播電視臺動靜新聞發稿49條、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客戶端發稿76篇。“貴州茶香”微信公眾號發稿55篇。截至目前,百度詞條收錄“貴州綠茶”相關內容已超過3300萬條,成為業界頂流。
與此同時,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還對已運行4年的“貴州綠茶網”進行了全新升級改版。改版后,貴州綠茶網的頁面設計清新、簡潔、流暢、富有時代感,并且運行速度大大提升,內容更加豐富,搜索更加便捷,功能更加完備。網站詳細記錄了貴州綠茶的“前世今生”,網友可欣賞下載貴州綠茶公益宣傳視頻,茶企可按照指定程序申請用標,后期還將陸續增加縣域茶葉公用品牌專欄,打通貴州綠茶公用品牌體系的“任督二脈”。
六、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貴州綠茶有關規范文本有待修訂。在2021年底的“貴州綠茶”抽檢工作中,出現水溶性灰分、茶多酚、水浸出物3項指標不合格的情況,經反復調查、多方分析后發現,此次抽檢依據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查詢系統”中貴州綠茶產品簡介中較為籠統的有關表述,并未參考最新的《貴州綠茶》(DB52/T 442.1—2017)省級地方標準。自2017年獲標以來,貴州省相繼發布了《貴州綠茶地理標志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貴州綠茶》《貴州抹茶》《貴州茶葉沖泡品飲指南》等一系列規范文本,經過5年的運行,文本中涉及的有關描述和數值都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檢驗和確定,有必要對有關描述和指標進行仔細斟酌和進一步調整。
(二)貴州綠茶尚難成企業對外拓展的“種子選手”。據了解,現有授權企業中常年生產、銷售印有“貴州綠茶”品牌標識產品的授權企業不足總數的三分之二,將“貴州綠茶”產品作為企業市場拓展主力軍的僅有栗香茶業、安順瀑布等少數企業。“貴州綠茶”授權書在相當一部分企業那里成了擺設,僅能實現一定的行政用途和宣傳效果,缺乏品牌溢價和市場效力。只有當申報地理標志有關項目或重要獎勵的時候,這部分企業才愿意印制少量產品包裝“臨陣磨槍”,通過短期行為以最低代價去換取政策扶持。
(三)大地標建設需要更多幫助與支持。“貴州綠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范圍覆蓋貴州全省61個縣(區)和貴安新區,組織發動與監督管理是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作為持標單位,團結全省授權用標企業實屬不易。圍繞地標工作的組織發動、用標跟蹤、監督管理、技能培訓、服務賦能、市場拓展、宣傳推廣等都亟需得到更多的指導與支持。
(執筆:蔣照俊。本版圖片由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