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樂亭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樂亭 063600)
桃作為一種口感好、營養豐富的水果,在樂亭縣經濟作物中占據重要位置[1]。樂亭縣鮮桃種植可追溯到20 世紀90年代,2006年之后隨著現代化種植技術和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設施桃種植面積發展到2.5 萬畝,由于棚室種植年限的增加和盲目施肥,造成了棚室土壤酸化、養分失衡、土傳病害及有益菌群減少等諸多問題,使設施桃產量和品質下降,生長發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土壤調理產品具有調理退化土壤理化性質、改善土壤環境、增強肥力、提高產品品質的作用,本試驗以設施桃為試驗作物,驗證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親土1 號”土壤修復劑的效果。
1.1 供試材料。供試土壤調理劑為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親土1 號(腐殖酸≥30 g/L,N+P2O5+K2O ≥300 g/L,pH 值6.5)。供試設施桃品種為春雪。
1.2 試驗時間和地點。①時間:2020年10月25日~2021年3月25日。②地點:試驗地位于唐山市樂亭縣高甸村。地形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在當地屬中等水平,面積2 畝。土壤類型:潮土,土壤質地:輕壤。土壤養分狀況見表1。

表1 示范田土壤養分
1.3 試驗方法。本試驗設2 個處理,不設重復。示范田和對照田面積均為1 畝,病蟲害防治措施和其它管理措施保持一致。對照組:常規施肥;試驗組:常規施肥+親土1 號。常規施肥方法如表2 所示;試驗組在2021年2月15日沖施親土1 號土壤調理劑5 L,其它同常規施肥。

表2 設施桃肥料施用方法
1.4 田間管理方法。試驗田肥力均勻,地勢平坦,桃樹露地栽培,3年樹齡,株行距1.5 m×1.3 m,畝栽培40 棵。11月下旬扣棚升溫,植株統一管理,長勢健壯一致,2月上旬開花,3月中下旬為硬核期,4月上旬果實膨大期,4月下旬進入果實成熟期。4 d 采摘1 次,共采摘4 次,于5月下旬收獲完畢。
1.5 調查與分析方法。成熟期進行采摘測產,分別隨機選取對照組和試驗組不同植株的果實30 粒,10 粒為1 組,分3 組進行果實品質和相關指標的測定。預處理之后,用折射儀法測定可溶性固形物,滴定法測定Vc 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中和法測定可滴定酸度。
2.1 土壤調理劑對桃樹生物學性狀的影響。田間調查表明,示范桃樹施用供試土壤調理劑后,群體長勢整齊,葉色更綠,坐果率增加5.3%,單株果數提高0.8個,單果重提高13.1 g,詳見表3。

表3 土壤調理劑對果實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2.2 供試肥料對果實品質的影響。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必然會影響產品的口感,同一品種的水果在統一管理(修剪、病蟲害防治和肥水管理等)和同等生態環境(光照、水分、溫度等)條件下,土壤的環境便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通常農戶更關注桃產量,為追求產量的最大化長期盲目施肥,導致土壤的理化性質變差,直接造成果品質量下降。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度都是衡量果實品質高低的重要指標。由表4 可知,試驗組的果實品質優于對照組,其中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5%,Vc 含量提高0.1 mg/100 g,可溶性糖提高0.87%,可滴定酸度降低0.17%。由此可見,施用金正大土壤調理劑提高了果實品質。

表4 桃果實品質
2.3 不同處理對桃產量及產值的影響。在對照田和試驗田隨機選取長勢一致的植株5 棵,對所選植株的果實分別稱重,測產結果如表5。同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每株平均增產4.3 kg,折合畝增產171.2 kg,增產率9.7%。由此可見,施用金正大土壤調理劑提高了果園產量。

表5 產量統計表 (產量單位: kg)
2.4 投入產出比分析。桃的市場價格約為12 元/kg,隨果實品質和市場需求上下浮動。試驗組畝產量高于對照組,果品品質也有所提高,因此銷售價格整體略高于對照組。從表6 可以看出,試驗組畝產值增加1 950 元;除去人工、水肥和農藥等支出,畝純收益增加1 800 元。

表6 經濟效益分析表
設施果菜的連作栽培和不科學施肥導致土壤養分不均衡、板結、鹽漬化等一系列問題[2~4],這也是限制設施果菜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土壤調理劑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5]。本試驗中,示范組的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含量都比對照組有所升高,而可滴定酸低于對照組,說明桃品質提高,口感更好。此外,從經濟效益看,示范田比對照田增產171.2 kg/畝,增產率9.7%,產量的增加和品質的提高帶來了更高的收益,試驗組每畝純收益增加1 800 元。可見,親土一號的使用能夠提高耕地質量,促進果品高質量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