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甘肅肅南 734400)
化學是初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也是難點課程,學習化學可以開發學生的科學品質和邏輯思維,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養成樂于研究的好習慣。然而,很多學生一提到化學就感覺頭疼,普遍認為化學難學,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煩情緒,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化學教學應該合理規劃教學目標,讓初高中知識融會貫通,加深學生對自然學科的好感,嘗試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使化學課堂充滿生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化學教師要善于創新求變,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實驗操作,都要體現出新時代的化學教學思想,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準確把握初高中化學,形成學習體系。下面分別論述初高中化學銜接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策略,旨在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初中化學是學生接觸化學的起始階段,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教材中的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學習感受。而高中化學的知識難度較大,對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抽象思維要求很高,教師的教學重點會集中到思維鍛煉上,有些學生跟不上節奏,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組織復習初中知識,導致學生的化學儲備不足,化學基礎不夠扎實,阻礙了化學能力的快速提高。
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化學存在一定的被動性和依賴性,只要是教師講的內容都會認真聽講,而對于一些教師沒有講到的內容則不去自主學習,久而久之會產生學習的惰性。而到了高中后,需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無論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都必須積極尋找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所以,當一些初中生剛剛步入高中以后,難以適應高中的學習方式,不僅不進行化學知識的探索,也找不到學習化學的目標和方向,阻礙自身化學素養的提升。
學生升到高中后,面對復雜的化學知識和枯燥的實驗操作,難免會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在心理上不適應高中學習生活,降低了化學學習效率。面對這樣的情況,化學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好學生的心理銜接工作,既要幫助學困生快速追上學習進度,還要確保學優生的能力得到突破,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教師可以在每節課開始前,給學生講一些化學學習的小插曲或者發生在化學家身上的小故事,一方面縮小學生與化學的距離,另一方面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化學課堂充滿趣味。教師要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糾正,從學生的視角去調整教學進度,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習的自信,從而順利過渡到高中的學習狀態。
初高中化學具有可持續性,學生在初中形成的學習方法和觀念將會影響高中化學的學習效果,尤其是一些錯誤的觀念,很容易消磨學生的意志,更易對其產生消極的影響。核心素養在教育領域的推廣進入深水區,化學教師應該依據“起點低,步子小”的指導思想,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將學生的化學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成就感。學習化學不應該局限于教材,而要到廣闊的網絡和生活中尋找化學知識。學習化學不應該完全禁錮在教師的思維里,而要善于質疑問難和求根溯源,這樣才能提高化學學習的質量,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針對有些學生不重視化學的情況,教師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要給學生講道理,還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使學生明白素質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要培養全方位發展的新時代人才。不僅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剖析,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感受學生對化學的情緒,確定適當的心理疏導策略。對于不愿意當面與教師交流的學生,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微信聊天的方式進行咨詢,既保護了學生的隱私和自尊心,還能教會學生自我轉變。
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具有緊密的聯系,初中化學重在基礎,涉及的知識面雖廣,卻缺乏深度,具有較強的感性特征;高中化學知識博而深,知識由形象向抽象過渡,更注重知識本質的挖掘,在初中化學的層次上提升了一個臺階。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停留在初中的學習方法上,容易導致事倍功半的結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法銜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指導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快速適應高中化學學習。
教學實踐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學生對于初中化學或多或少會遺忘,影響了化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深入。為了在初高中知識間建立起有效的銜接,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羅列預習清單,既包括對初中知識的復習,又要有新知的預習,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記錄下來,從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聽課,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比如在高中化學中酸堿鹽的電離及性質是學生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圖表為學生展示初中階段學過的酸、堿、鹽分類,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稀釋酸堿溶液的方法、PH 試紙的使用方法等,為新知教學奠定基礎。在課堂聽講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嚴格要求,改掉學生在初中階段形成的懶散、隨意的學習態度,用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和有力的語音語調,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留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的解題思路、講解問題的方法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記好課堂筆記,在課堂上不僅能夠獲得知識,還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在課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養成及時復習的好習慣,及時回顧課堂所學知識,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所學知識,使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初高中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便于理解記憶。
初中化學是對學生化學學習的啟蒙,教師在教學時以基礎知識和基本化學技能為主,只需學生“知其然”。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和理論化發展,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學生能夠把學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的解決中,并要有所創新、有所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初中教學方法上進行有效的改進與創新,擴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深度和應用范圍,讓學生獲得知識、能力與素養的全面發展。
高中化學在知識量和知識難度上和初中相比有很大的差異,對于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學習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在教學之初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教學節奏,先慢后快,讓學生有一個過渡的階段,循序漸進地將學生引入正常的教學節奏中。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時,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為主。進入高中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已經漸趨成熟,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脫離時代。為此,化學教師要引入啟發式教學法,注重啟發和引導,提出利用導學案和微課進行自主學習的想法,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對于一些較復雜的化學知識和化學問題,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改變固有的學習習慣,打造互動型課堂,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深刻體會社會發展,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和構建者,打造生本課堂。無論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在知識的構建中都離不開生活經驗的支持。化學教師要延續初中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適時引入與生活有關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化學知識巧妙融于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化學。同時,教師還可以以現實生活為背景設計化學習題,這種新型的題目能夠令學生耳目一新,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將學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不僅能夠檢驗學習效果,還可以增強對化學的好感。
構建科學完整的化學知識結構是發展核心素養的前提,需要得到廣大化學教師的重視,力爭為學生創造完整的知識框架,帶領學生聯想、發散、推導、發現新知、接受新知、運用新知。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握知識銜接,在新知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啟發和引導,把初中所學的知識和高中學習的新知識聯系起來,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和多層次思考問題,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逐步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提高自身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革新思路,利用初中的化學知識作為課堂導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與延伸,通過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入,使學生順其自然地進入新知學習中,降低化學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初中化學知識以基礎為主,有很多化學原理和化學概念在初中階段存在表述不全面、不完善的現象,進入高中階段后,這些化學原理和概念與新知會產生矛盾,不免讓學生懷疑自己在初中學到的化學知識是否正確。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機會,建立初高中化學知識的有效銜接,引導學生借助初中知識挖掘新知識,探尋初中化學原理和化學概念表述的正確性,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原有的化學原理和概念,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初高中化學知識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也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化學知識在初中化學中沒有涉及,也沒有出現在高中的化學教材中,但這些知識卻是高中階段學習的必要條件,也是聯系初高中化學知識的橋梁。所以教師在新知教學時要把這部分知識補充進去,對學生初中形成的化學知識體系進行完善,從而順其自然地引出新知教學,讓化學學習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比如,初中化學只介紹了陰陽離子的概念,讓學生知道了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并未提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概念,高中教師在教學離子反應和化學鍵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就可以補充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有關內容,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當前各學科教學的主要出發點與歸宿。化學實驗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簡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加了化學的可操作性,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實現核心素養培養助力。初中化學實驗相對簡單,主要為了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化學實驗思維。而高中化學實驗相對復雜,主要為了培養學生探究化學的意識,強化應用能力,為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除了知識教學外,教師還要注重實驗教學,特別是要重視初高中化學實驗的銜接,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在設計化學實驗時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初高中化學新課標要求,同時還要通過檢測課堂觀察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已有實驗能力,根據教學需要和學情,科學合理地設計化學實驗,打破教材的束縛,使實驗教學目標更明確、重點更突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在實驗操作前,教師要注重對知識的溫故知新,以初中實驗知識作為高中實驗教學的切入點,通過對初中知識的回顧,讓學生掌握各種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地了解實驗的操作原理,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提高實驗教學的成功率。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任務較為輕松,特別是在雙減政策下,學生的課后時間更加寬松和自由,化學家庭小實驗成為學生課后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其獲取化學知識的新途徑,激發他們的創造動機。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化學知識和經驗遷移到實驗中,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對傳統實驗進行改進與創新,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品質,不斷發展化學思維,形成實驗素養。
綜上所述,初高中化學銜接是一項系統功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化學教師要把握化學知識的特點,對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進行合理融合,以全新的形式滲透給學生,不斷扎實化學基礎,深化化學認知。還要訓練學生心理素質,因材施教,使學生適應化學教學的節奏和難度,成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