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武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建設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影視資源具有生動的聲像和豐富的信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影視資源,不僅符合語文課程的學科特點,也契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認知經驗,能夠同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探究興趣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明確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根據語文教材內容和教學需求,為學生精心選擇影視資源和材料,開展多姿多彩的語文探究活動,利用影視資源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合作學習、創意寫作,從而改善僵化的語文教學環境,高效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下面就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芻議。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影視資源,主要包括電視劇、電影、紀錄片、動畫、戲劇、廣告片等類型,其基本特點是聲像一體,具有特定的場景、主題和情節。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指教師根據語文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在互聯網平臺中為學生收集相應的影視素材,借助影視素材創設情境、講授新課、組織探究、設計作業等,以此達到激趣導學、增強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經過學情調查和理論實踐研究可以發現,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語文課程內容以語言文字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往教師采用純粹的講授法,很難帶給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畏難情緒。而影視資源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習材料,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最突出的價值就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如在語文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片段,為學生創設有聲有色的學習情境,以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及情感,同時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影視情境進行討論,這些都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索語文新課的興趣和動機。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素材比較匱乏,教師和學生只能依賴語文教材和少量的參考書,這不僅會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也會制約語文教學內容的創新。而影視資源的形式和內容都非常豐富,將影視資源引入初中語文教學,能夠顯著擴展語文教學內容。如在介紹一些文學名家和歷史人物時,教師就可以收集以文學名家和歷史人物為主角的影視作品,并播放相關影視片段,然后指導學生結合人物背景介紹,了解相關人物的人生經歷與成就,從而全面拓展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視野。
語文是一門強調探究的科目,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探究能力,必須在探究活動的設計方面求新求異,如此才能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究意識。影視資源具有引導探究的功能和優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應用影視資源,有助于教師創新設計多樣化的語文探究活動,如在文本閱讀中,教師可以播放與文本內容有關的影視劇片段,先引導學生參考影視劇片段解析文本所描寫的場景和情節,再組織學生根據影視素材和文本內容,合作開展角色扮演、人物性格解讀等探究活動,從而實現語文探究活動的創新和改良,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與合作探究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能夠發揮良好的激趣作用,教師想要將激趣作用最大化,應該善于利用影視資源為學生創設語文學習情境。情境創設法以認知和構建理論為基礎,依托影視資源的教學情境,順應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需求,教師應根據語文課程目標,收集整理影視資源,創設多媒體情境,提出導學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影視內容展開互動討論,教師再適時揭示新課主題,從而喚醒學生的語文求知欲和學習期待。
在應用影視資源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或作者信息,搜集與之相關的影視作品,然后對素材進行二次加工,截取合適的時長和片段,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如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在介紹作者背景資料時,就可以收集以作者為原型的影視劇作品,并且把詩詞的創作背景和影視內容對應起來,如詩詞是作者在貶謫時期創作的,教師就可以選取影視作品中反映作者貶謫經歷的片段;若詩詞是作者在游學、異地任職時創作的,教師也可以展示相應的影視片段。在學生觀看完影視片段后,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結合影視片段中作者的經歷,大家認為作者在這個時期創作的詩詞,傳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立即聯系影視片段分析作者的心境,教師順勢在白板上出示詩詞題目,并對學生說:“下面我們就共同品讀這首詩詞名篇,驗證詩詞傳遞的思想情感是否如大家預測一般。”這樣通過創設影視資源情境,學生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創作意圖及詩詞創作背景都產生了深入了解,同時以濃厚興趣投入詩詞賞析活動之中[1]。
文本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目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處于形成階段,在分析文本內容等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影視資源是非常直觀的閱讀教學材料,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有對應的影視作品。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應用影視資源呈現文本,甄選與文本相關的優秀影視作品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結合真實、具象的影視畫面,理解和剖析文字所描繪的場景、人物等,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效率。
在應用影視資源呈現文本時,教師應該針對教材中的小說、名著節選,優選經典的影視劇集,剪輯出與教材文本對應的劇情片段,然后播放給學生,并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啟發學生對照劇情片段,分析文本語言描寫的人物和情狀。如在名著節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名著章節,在影視劇作品中找到對應片段,引導學生觀看。在學生觀看完劇情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這段劇情講述了一件什么事?一共出現了幾個人物?他們分別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學生圍繞劇情展開討論和復述,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相互核對劇情復述結果,指導學生把劇情反映的主要事件、主要出場人物等,先記錄在閱讀筆記上,構建對名著內容的第一印象。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研讀名著文本,讓學生分組初讀文本,將文本中每個人物的出場描寫、語言動作描寫和環境描寫等文字勾畫出來。然后教師再播放一遍劇情片段,提醒學生細心觀看劇中對人物形象和環境的還原,繼續提問:“同學們,把劇情片段和名著原文結合起來分析,你認為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怎樣的?”學生立即互動表述自己對人物性格的認識,教師時不時向學生發問,如學生認為某個人物的性格是潑辣的,教師馬上追問:“從哪里看出的?能用文本語句或者劇情片段詳細說明嗎?”學生舉例說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后,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把概括內容標注在閱讀筆記中。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名著文本的語言特色:“同學們,名著節選中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在劇情片段中有所體現嗎?”學生經過討論和分析,摘錄出文本中的修辭語句和精彩的描寫內容,并聯系劇情片段體會文本的語言風格,這樣通過影視資源呈現文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質量都能夠獲得強化,從而切實發揮出影視資源的教學功用[2]。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追求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化的課堂模式,對此教師應開發多元化的資源,設計語文探究活動,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與探究的機會。影視資源具有輔助語文教學探究的優勢,教師應當加強應用影視資源開展語文探究活動,借助適宜的影視素材,引領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表達、互動探索等活動,從而達成語文課程三維目標,鍛煉學生的語文探究技能。
在應用影視資源開展語文探究活動時,教師應該根據語文教學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落實影視資源素材的合理選擇,同時立足學生共同參與探究的原則,設計合作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探究活動。如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與小說對應的影視劇片段,指導學生結合影視劇片段開展小組探究式的小說閱讀,在學生通過探討初步了解小說概要后,教師發布角色扮演探究任務:“同學們,影視劇片段中演員的表演非常生動傳神,下面請大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小說內容演繹出來。”在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探究過程中,教師循環播放影視劇片段,指導學生模仿劇中演員的神態、動作和說話語氣,塑造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對小說內容的理解,為角色創編表情和臺詞,使學生加深對小說內容和角色的感悟,這樣基于影視資源開展角色扮演探究,能夠使學生的語文探究技能和個性品質獲得提升[3]。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以往教師實施寫作教學,可用的資源較少,學生面對文題和作文要求冥思苦想,思路閉塞、語言匱乏等情況普遍存在,導致學生作文質量不佳。影視資源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寫作素材,其具備的靈動聲像,也能有效促進學生寫作靈感的迸發。為此,教師應該應用影視資源優化語文寫作教學,補充寫作素材,激活學生的語文寫作靈感。
在應用影視資源優化語文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作文題目和相關要求,借助影視資源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或直接將影視素材作為寫作藍本,引導學生參照具體的影視畫面開展創作。如在關于人物描寫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影視資源庫中收集典型的人物故事情節,播放影視素材,然后教師出示文學作品中對這些人物的形象描寫片段。在學生觀看和閱讀之后,教師可以發布寫作任務和要求:“同學們,請大家在影視素材中任選一個人物,參考文學作品中對該人物的描寫方法,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影視素材中的人物外貌、著裝以及行為表現等,先寫出人物的大體形象,然后指導學生分析人物描寫片段中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對作文人物進行細節和心理的補充,這樣通過影視資源優化寫作,學生寫作思路閉塞的情況就能得到有效改善,作文內容也能實現言之有物的效果[4]。
作業設計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一環,以往語文作業通常是記誦課文,學生參與語文作業探究的興趣十分低迷。影視資源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教師不妨應用影視資源設計語文作業,創新學生的作業探索模式,從而鞏固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促使學生自主開展語文課外拓展活動。
在應用影視資源設計語文作業時,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示相關影視材料,在影視材料的基礎上,設計開發手動操作、資料收集、課外閱讀、微作文等形式的語文作業。如課堂閱讀語篇和某地的風土人情有關,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就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該地區風貌的紀錄片,在學生觀看后,教師引出作業內容:“同學們,通過觀看這段紀錄片,大家不難發現該地區的歷史文明非常悠久,除了課文中反映的風土民俗,還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請大家課后在互聯網平臺收集該地區的歷史人文資料,分享到學習群中。”在線上作業反饋階段,學生通過分享多種多樣的歷史人文資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課文所描寫地區的文化風貌,這樣在紀錄片資源的帶動下,語文作業的創新性大幅提升,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和課后拓展意識也得到提高[5]。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擴展教學內容,還有助于教師設計多樣化的探究活動。教師應借助影視資源創設情境,喚醒學生的學習期待,借助影視資源呈現文本、開展探究、優化寫作、設計作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探究能力,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創新語文作業設計模式,從而實現影視資源在語文教學各環節中的有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