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規則主導與制度耦合:自治、法治與德治的辯證關系分析

2023-04-15 16:05:27池建華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3年1期

魯 旭,池建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體系中,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促進基層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保障。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不斷探索并形成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以鄉村善治為目標的中國特色鄉村治理道路,其標志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重大理論命題。

關于自治、法治與德治之間的關系,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表述是“自治為基”、“法治為本”,關于“德治”并無類似表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的表述是“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三者之間應當是“有機結合”。郁建興、任杰認為:“基層社會治理中自治、法治與德治是可以結合而且必須結合的。自治是法治與德治的基礎,法治是自治與德治的邊界和保障,德治是較高追求,德治以自治與法治為基石,并對自治與法治形成有力補充。”①郁建興,任杰:《中國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自治、法治與德治》,《學術月刊》2018年第12期,第64頁。鄧大才認為:“自治、法治、德治是三種不同的治理方式,三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總體來看,三者不是同一層面的治理方式,自治是核心,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基礎。”①鄧大才:《走向善治之路:自治、法治與德治的選擇與組合——以鄉村治理體系為研究對象》,《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第4期,第32-38頁。本文以制度與規則為核心,著重分析自治、法治與德治形成的制度耦合,探析自治、法治與德治的辯證統一關系。

一、自治的基礎性地位:自治與他治

“依法律意義而言,則自治之反面為他治。”②陳顧遠:《地方自治通論》,上海泰東圖書局,1929年,第4頁。自治即自我管理,他治即由其他外在力量予以管理或者控制。自治的基礎性地位是我國村民自治這一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時自治又有其理論淵源、歷史傳統與當代要求。自治與他治也并非絕對地對立。認識和理解自治,可以首先從他治這一角度進行對照,有助于更好認識自治的意義。

(一)自治的理論淵源

“自治意味著不像他治那樣,由外人制定團體的章程,而是團體成員按照其本質制定章程。”③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林榮遠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79頁。人類社會原初時期,團體組織發育非常緩慢,人與人之間的經濟社會交往主要局限于極為有限的空間范圍之內,并不需要復雜的制度體系予以規制。這種自治存在隨意性、易變性的特點,自治所依賴的規則也是隨機的。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行為在長期的互動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復雜,形成了復雜的社會關系,利益沖突和糾紛也日漸增多。人們在不斷地行為互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些普遍性的規則,制度也就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和強化。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的歷史也就產生了,統治者依靠國家權威和強制力取得了戰爭、刑罰等事項的裁斷權。

國家的產生并不意味著社會的消亡,形成了國家與社會的雙重結構。關于自治與他治的區分,也是基于“國家——社會”的二元框架產生的,否則便難以理解自治為什么能夠存在。自治和他治也不可能是完全割裂的,只是各自發揮的空間和范圍有所差異。“從管理、管制、管控的角度理解Government這個詞時,就會含有意志的沖突以及一部分人服從另一部分人的意思,社會的治者也必然只能是一部分而非全體。但從指導方面的意義來理解這個詞時,就會含有決定政策、目標、引導社會生活的意思,社會的治者可能是少數,也可能是多數。全社會的所有成員都來參加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標,原則上是可能的。如果所有或大多數成員的確參與這一任務,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社會稱之為自治的。”④科恩:《論民主》,聶崇信,朱秀賢譯,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8-9頁。相較于他治,自治的歷史和傳統更為長久,無論在哪一個歷史時期,自治或者社會自治都是必然存在的,同時也要與他治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二)自治的歷史傳統

作為國家治理的一部分,鄉村治理離不開國家治理。自治一直是中國鄉村治理的主線,同時也是國家治理之下的治理形態。古代中國,“眾民不能自治,立君以治之,立君治民,乃是天意”。①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清嘉慶刻本尚書正義》,中華書局,2009年,第383頁。“立君治民”,意味著傳統國家的開始,應對的則是民不能自治的問題。自治含義有二:一是個人自我約束,修身養性,立德向善;二是某一人群或者某一區域范圍內的自我管理。

在中國傳統思想體系中,宋代理學家程頤有言:“伏念臣才識迂疏,學術膚淺,自治不足,焉能教人。”②程顥,程頤:《二程集》,《文集卷第六·伊川先生文二·表疏》,“辭免西京國子監教授表”,王孝魚點校,中華書局,2004年,第535頁。傳統儒家視野中的自治主要表現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③李文炤:《周禮集傳》,趙載光校點,岳麓書社,2012年,第258頁。這是儒家內圣外王的基本進路。費孝通先生提出了“鄉土中國”、“鄉土社會”的經典命題,其中維持鄉土社會運行的則主要是禮治,形成了禮治秩序。“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確,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罷了。”④費孝通:《鄉土中國》,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頁。“成規”即人們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形成、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則,屬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疇,在儒家思想體系中表現為親親尊尊、尊老愛幼等倫理道德。

鄉土社會的結構并不是最初就自然而成的。錢穆先生指出:“宋以前,大體可稱為古代中國,宋以后,乃為后代中國。秦前,乃封建貴族社會。東漢以下,士族門第興起。魏晉南北朝至于隋唐,皆屬門第社會,可稱為是古代變相的貴族社會。宋以下,始是純粹的平民社會。”⑤錢穆:《理學與藝術》,宋史座談會編輯:《宋史研究集(第七輯)》,臺灣書局,1974年,第2頁。到了宋代,門閥士族為平民出身的士族所取代,由于職事官設置數量的限制,大部分通過科舉的士人并不能夠很快就進入官場,更多的是繼續生活于本族、本鄉之內。“他們將精力投入到家族和所在區域的社會生活中,由此開始出現了士紳階層。”⑥潘萍:《<天圣·獄官令>與唐宋司法理念之變——以官員、奴婢的司法待遇為視點》,《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6期,第49頁。宋代鄉土社會存在著數量巨大的平民型宗族,反過來大多數平民型宗族又都重視科舉取士,甚至出現數代為官、數代為相。而唐朝時期那種世代顯赫的門閥士族已經不復存在。“唐朝崔、盧、李、鄭及城南韋、杜二家,蟬聯珪組,世為顯著。至本朝絕無聞人。”⑦王明清:《揮塵錄·前錄》,田松清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4頁。宋代儒家注重在鄉土社會踐行宗法思想,組織宗族,纂修族譜,制定族規,發展族產,興辦義學,制定家禮。北宋儒家士大夫的實踐是分散的、少量的,典型的有范仲淹的義莊、歐陽修、蘇洵等人的修譜實踐,呂大臨兄弟對鄉約的訂立。到了南宋,儒家士人積極投身于鄉村建設。朱熹制《家禮》,將抽象的儒家倫理孝道轉化成為平民皆可遵循的禮制規范,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朱熹言:“誠愿得與同志之士熟講而勉行之,庶幾古人所以修身齊家之道、謹終追遠之心猶可復見,而于國家所以崇禮化導民之意,亦或有小補云。”⑧朱熹撰,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7冊《家禮·家禮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73頁。

鄉規民約是傳統鄉土社會運行的重要社會規范。歷史上現在已知的最早的鄉規民約實踐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陜西藍田呂大忠、呂大鈞、呂大防、呂大臨共同議定、現題呂大鈞的《呂氏鄉約》。《呂氏鄉約》分“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罰式”、“聚會”、“主事”等七部分,前四部分為四綱目,后三部分包括懲罰方式、議事方式、鄉約組織等。呂大鈞從“張載學,能守其師說而踐履之”,①脫脫等:《宋史》卷340《呂大鈞傳》,中華書局,1977年,第10847頁。可以說呂大鈞是張載宗法思想的直接實踐者。其后,南宋朱熹在確認《呂氏鄉約》的基礎上對其有所增損,而成《增損呂氏鄉約》,朱熹言:“鄉約四條,本出藍田呂氏,今取其他書及附己意,稍增損之,以通于今”。②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4《增損呂氏鄉約》,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94-3603頁。明朝時期,王陽明于南贛為官,積極對當地民眾進行教化,定《南贛鄉約》,其主旨是“今特為鄉約,以協和爾民,自今凡爾同約之民,皆宜孝爾父母,敬爾兄長,教訓爾子孫,和順爾鄉里,死喪相助,患難相恤,善相勸勉,惡相告戒,息訟罷爭,講信修睦,務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③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卷17《別錄九·公移二》,《南贛鄉約》,王曉昕、趙平略點校,中華書局,2015年,第727頁。從歷史發展來看,“鄉約的興盛在時間上與宋明理學和宗族的發展相一致,衰落至消解與清末中國社會轉型折向現代化相關”。④張中秋:《鄉約的諸屬性及其文化原理認識》,《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第52頁。不過作為一種制度性規范,經由朱熹等儒家發展和推崇,鄉規民約成為傳統中國鄉土社會秩序維持的重要行為規范。

在中國傳統諸子百家治理思想體系中,還有一個學派值得注意,那就是道家。道家倡導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實際上也暗含民間自治的意蘊,但其立足點主要是國家,而不是社會本身。道家崇道,故宣揚以道治國,反對用法。“道不足以治則用法,法不足治則用術,術不足以治則用權,權不足治則用勢,勢不足則反權。權用則反術,術用則反法,法用則反道,道用則無為而自治。”⑤洪邁:《容齋隨筆·續筆錄》卷14《尹文子》,孔凡禮點校,中華書局,2005年,第386頁。《淮南子》亦言:“君子修行而使善無名,布施而使仁無章,故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來,民淡利而不知利之所由出,故無為而自治。”⑥劉安編:《淮南子集釋》卷14《詮言訓》,何寧集釋,中華書局,1998年,第1011頁。道家則是從天道哲學的層面理解。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⑦朱謙之:《老子校釋》,《道經一章》,中華書局,1984年,第3頁。但是到了后來黃老道家則開始將天道與人道結合,關注國家治理。《黃帝四經》即有《經法》專篇,涉及道與法的關系,《經法·道法》開篇即云:“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殹(也)”。⑧陳鼓應注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2頁。早期道家主張的無為而治實際上已經發生著改變,開始進入國家治理、社會治理領域。

(三)自治的當前要求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同樣需要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在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方面,也強調要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加強自治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推進村級事務公開,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指導農村普遍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有9處提及村規民約,強調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同時將村規民約作為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的重要行為規范。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自治方面著重強調:“行政村是基本治理單元,要強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村規民約,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關于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在“推進鄉村依法治理”中也有5處涉及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依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等自治制度。落實和完善村規民約草案審核和備案制度,健全合法有效的村規民約落實執行機制,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

二、作為他治的法治保障

作為一項國家治理的重要方式,法律制度的產生也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大致上是一個從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的演變,也大致上是一個從非正式制度到正式制度的演變過程。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了以法治軌道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階段。

(一)法治在鄉村治理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近代中國,戰爭頻仍,社會混亂,法治建設亦是嚴重停滯。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法治進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依法治國”正式被寫入憲法。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憲法》中即有村民委員會的直接法律淵源,《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村民自治進行了具體落實。

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歷史性文獻,強調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法律和社會規范也在此處同時出現,社會規范是涵攝于法律、法治的范圍之內,表明在國家治理視野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能夠實現有機結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黨的十九大報告專門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統籌推進鄉村治理和社會治理是基本要求,而法治則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將“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指導思想,首次提出“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還明確了“建設法治鄉村”的目標。法治鄉村建設主要屬于他治的范疇,強調國家政府等外部力量運用法治手段保障鄉村治理。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有“推進鄉村法治建設”專節,對法治鄉村提出了具體要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雖然主題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但也重視鄉村治理。關于法治鄉村建設,意見提出要:“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綜合執法。”2020年3月25日,《關于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指明了新時代法治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繼續強調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對法治鄉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法治鄉村建設的主要任務

法治中國、法治社會、法治鄉村等關涉鄉村治理法治化的重大命題陸續提出,并成為全國全社會的普遍性共識。法治鄉村建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其一,加強農業農村領域立法,提供立法保障。狹義上的鄉村治理主要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但是由于鄉村社會公共事務存在關聯性,鄉村治理與其他農業農村領域立法也是密切關聯的,直接涉及村民的合法權益。因此,在農業農村領域首先應當健全完善鄉村治理立法,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修訂完善。廣義上的鄉村治理則是涵蓋農業農村各個領域,涉及農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農業農村綜合改革正在全國部分農村地區推行,也取得了許多成效,有的可以通過立法手段將經驗上升為國家立法。

其二,做好普法宣傳和法律服務工作,增強村民法治觀念。鄉村社會的秩序維持不僅依靠國家法律法規等正式制度,也要依賴鄉規民約、倫理道德等非正式制度。目前我國的法律規范體系龐雜,領域眾多,有一些立法并不直接與農業農村事務相關,這些不是普法宣傳的重點。而關于婚姻家庭、村民自治、土地制度等方面的立法應當成為農村地區普法宣傳工作的重點。法律服務工作也是當前農村法治建設重點推進的事務,主要目的是解決農村地區法律服務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

其三,運用國家權威,化解矛盾糾紛,懲治違法犯罪行為。鄉村社會矛盾糾紛一般來說并不嚴重危及鄉村秩序,通過雙方協商、村內調解等內部渠道基本可以得到解決。但是當涉及到違法犯罪行為時,鄉村內部力量不足以解決,并且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也必須由國家力量介入,不能由鄉村內部私下解決。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維護司法權威也應當落實到鄉村治理過程,促進法治國家、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三、寓于自治與法治之中的德治

傳統中國鄉村治理的自治與道德教化本身就是一體的,自治的核心內容是弘揚儒家倫理道德,促進鄰里和睦,維護鄉村和諧穩定。當代鄉村治理中需要繼續強化德治的積極作用,要求重視挖掘和運用家風家教、鄉規民約等中國傳統有益治理資源,弘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良法促善治,著力促進鄉村治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協調統一。

(一)德治依賴自治而存在

道德與法律是社會控制的兩種主要手段,與法律依賴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不同,道德首先依賴個人內心自覺踐履而發揮作用。德治可概括為是“人類社會用道德控制和評價社會成員行為的一種手段”。①郝鐵川:《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頁。鄉村社會的德治實現,主要依賴的是鄉村內部成員的相互評價,國家力量介入相對有限,國家力量主要發揮保障作用,而鄉村社會內部的道德評價主要表現為道德宣傳、模范表彰、不道德行為處理等方面。德治總體上主要是寓于自治之中的一種治理形式,德治依賴自治而存在。

關于推進德治的措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鄉風文明,二是“三治結合”。將鄉風文明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總目標,本身就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性的體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提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教育引導、制度保障主要涉及政府責任,實踐養成則是促進德治的核心,主要是村民自覺實踐。

相較于自治、法治,德治本身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并不突出,更需要創新載體形式,事實上也主要是依附于自治載體。“三治結合”之中的德治,主要強調要“提升鄉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在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方面則是體現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結合,其連接點則是村規民約。意見提出要:“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實現村規民約行政村全覆蓋。依靠群眾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提倡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孝道、尊老愛幼、扶殘助殘、和諧敦睦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當前鄉村治理實踐過程中,江西、四川等鄉村地區,通過設立道德“紅黑榜”、運用積分制等創新形式,選聘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組織載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道德“紅黑榜”主要是將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或者個人公示在“紅榜”上,將背離道德要求的行為或者個人公示在“黑榜”上,以此發揮道德的教化功能。道德“紅黑榜”表面上看主要是德治實踐,但同時在評議程序、評議內容方面又強化了自治、法治的功能。積分制則強調對個體行為以分數累加或者扣除的形式進行評價,同時以積分換購物品等手段予以保障實施。積分制的內容設置也主要是家庭倫理道德、社會公共道德等道德層面,同時也包含自覺履行法院判決等法治建設的內容。

家庭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家庭建設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家庭倫理道德體系既是中國傳統鄉村治理的另一項重要治理資源,家風家教是直接體現形式,在當代鄉村治理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要“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即將家教家風延伸到鄉村治理領域,“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鄉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強調鄉村德治。從內容和實施角度來看,家風家教屬于家庭自治、鄉村自治的范疇,促進了自治與德治的結合。

(二)以德治村與依法治村相結合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法治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同樣對德治有重點關注,將“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原則。反映到鄉村治理領域,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則具體要求依法治村與以德治村相結合,二者不可偏廢,二者統一于鄉村治理實踐之中。

其一,立法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將符合鄉村發展需要、社會和諧穩定的道德規范寫入相關法律。此類道德規范既包含對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傳承,又包含新時代背景下產生的道德規范。《民法典》第1條中即含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這也是當前鄉村治理中加強德治建設的著力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覆蓋國家、社會、公民等各個層面,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同時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民法典》第8條繼續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也包含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是支撐和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鄉村治理德治建設的重要方面。“公序良俗”是一個概括性術語,其標準并不確定,但其內容總體上是符合人類社會公共秩序和普遍性道德觀念要求的規范。

其二,在司法過程中,審判機關也應當注重對道德規范的弘揚,應當在充分查明糾紛或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結合雙方當事人之間的鄉村社會關系網絡,綜合考慮法理、事理與情理。“無論是情,是理,還是法,其最終追求是構建個人生活和國家發展的良善秩序,而不是簡單地為了解決一個案件。”①池建華:《鄉土司法中的法、理、情》,《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第5頁。家事審判是當前鄉村治理中以德治村與依法治村相結合的鮮明體現。家事審判兼具“家事的”和“中國的”②李擁軍:《作為治理技術的司法:家事審判的中國模式》,《法學評論》2019年第6期,第71頁。兩大特性。家事審判處理的是發生在家庭內部、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具有濃厚的倫理道德屬性。家事審判的核心是恰當運用司法的手段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既涉及財產關系,更涉及身份關系。與財產關系相比,身份關系是基礎,也是解決家庭矛盾糾紛的突破口,而家庭倫理道德則是直接基于身份關系產生的。國家法律、倫理道德、公序良俗是必不可少的行為規范,需要在法治國家建設的總體框架下,在各自適用領域充分發揮作用。

四、結語

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排列順序實質上也反映了在鄉村治理中的不同定位。自治居其首,這是對我國長期實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再次確認和強化。鄉村治理的現代化,首先是自治水平的不斷提高,鄉村民主政治事業更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本質特征的生動體現。村民主體性、積極性是鄉村治理各項事務順利開展的前提。我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內,鄉村治理主要以自治為主,同時在當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的視野下,法治也可以在一定的空間內發揮其積極作用。費孝通先生曾言:“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這不是見外了嗎?’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矩。”①費孝通:《鄉土中國》,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頁。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利益沖突和糾紛不可避免,法治憑借國家權威可以在許多糾紛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法治與自治在當前的鄉村治理中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自治的實現必須在憲法法律構建的規范體系范圍內,通過權力的制衡、權利的保障等來逐步達成。”②黃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4頁。費孝通筆下的“規矩”在當前一個表現形式是村規民約,由《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直接明確規定,在鄉村治理歷史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強化法律對村規民約的審查功能,確保村規民約的內容和實施不侵犯村民的合法權益,則是體現了自治與法治的結合。在法治中國、法治鄉村建設背景下,法律在鄉村治理中的限度和力度需要進一步探討,其落腳點則是保障自治,促進德治。同時,村規民約本身就有法律上的來源依據,是自治的有效載體,同時也可以成為德治的有效載體,從而促進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結合,在制度耦合之下,促進治理有效,推動鄉村振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亚洲天堂777| a天堂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导航在线|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网站|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久久精品丝袜|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激情视频综合网| 伊人天堂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a级高清毛片| 1024国产在线| 日韩毛片基地|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色综合狠狠操| 欧美一级片在线|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精品国产www|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久草中文网|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日本午夜三级| 97se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成一级| 99激情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www|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区|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午夜视频日本|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国产va视频|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第一页亚洲| 国产97视频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国产白浆视频|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