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唯亞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習作,本單元語文要素目標是“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編者從讀寫結合的理念出發,單元內安排學習的課文《花鐘》《蜜蜂》和《小蝦》都突出了觀察事物變化的內容,尤其是《蜜蜂》寫的就是一次實驗的過程。因此,本次習作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結合班級學情,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完成的習作在質量和水平上有明顯提高。
一、確定適宜的習作目標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從學習任務群看可歸入實用性閱讀與表達。這里的實用性指向的是記錄做小實驗的過程情況及目的。《蜜蜂》中法布爾就是為了弄清楚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而做的實驗;而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過程并實時記錄。有鑒于此,本次習作教學需要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動手操作、觀察、記錄。
首先是如何觀察的問題。觀察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集中訓練過的內容。本單元對觀察上的要求有所提高,那就是針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變化進行觀察并記錄變化情況,目的是能夠進行有序觀察與表達。
其次是關注實驗的過程。本次習作要求觀察實驗的過程,觀察對象處于動態之中,實驗中的變化有時候是轉瞬即逝的,需要觀察者用心捕捉才能把握,把這樣的過程寫清楚。這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有效分解實驗過程和步驟,學習《蜜蜂》中提供的方法,借助記錄卡記錄實驗過程與結果,再選擇合適的過程表達支架,以有效解決關注實驗過程的重點問題。
最后是動手操作的問題。習作題目中的關鍵詞是“做”,學生必須先明確自己想通過實驗解決什么問題,再準備相關材料動手操作、觀察、記錄,看看能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樣的觀察直接,對結果的分析是可信的,表達的過程是清楚的。
根據上述分析與思考,本次教學目標可以定位為:1.按照步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情況并進行記錄;2.借助“先……接著……然后……最后……”表達支架把實驗過程寫清楚;3.注意寫出實驗過程中自己的心情與感受。
二、實驗活動的操作觀察
作為實用性表達訓練,實用性需要體現在“用”上,相對于本次習作來說就是具體的實驗。而班級學生中,想通過實驗解決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這就需要教師盡力支持,否則大家同做一個實驗再寫下相同的過程與結果,習作雷同就避免不了。可見,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實驗活動并進行觀察與記錄,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首先在范文《蜜蜂》中學習。《蜜蜂》一課寫的是法布爾做實驗的具體情形,是本單元最適合作為習作范本的課文。教師先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為什么要開展相關實驗,隨后通過課后練習1訓練寫清楚小實驗的板塊,然后通過梳理法布爾做實驗的情況記錄下實驗的過程。
其次是進行實驗示范。教師想揭開魔術師讓雞蛋飄起來的秘密,將實驗需要的材料燒杯、水、雞蛋、“神秘物質”包、攪拌棒等準備好。第一步,讓學生把水倒入燒杯中,再將雞蛋放進去,學生觀察雞蛋是沉在水中的;第二步,讓學生打開神秘物質包倒入一些在燒杯中,用攪拌棒攪拌,觀察雞蛋,仍然是沉在水中;第三步,倒入一半神秘物質在水中攪拌,觀察雞蛋,位置有些上升;第四步,將神秘物質持續倒入水中,不斷攪拌,觀察雞蛋,發現雞蛋慢慢浮起來了;第五步,讓幫助實驗的學生嘗嘗神秘物質并揭秘是鹽。實驗完成后,讓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說實驗的過程和所觀察到的變化情況。最后是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事開展一次小實驗,請科學教師開放實驗室為學生開展相關實驗提供幫助,重點是觀察實驗過程中的變化并進行記錄;實驗后及時進行梳理與補充觀察情況。
這些實驗和操作活動雖然在本次習作課堂之外,但根據具體學情卻是不可缺少的,直接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也為學生怎樣寫在表達順序上進行了積累與強調。這是實用性表達中很突出的實踐性特點,需要教師結合班級學情進行設計與安排。
三、提出重點的表達要求
學生經歷了上述從學習到實踐的過程,有了表達素材方面的豐富積累,為進入習作表達做足了充分準備。
首先,教師組織學生借助實驗記錄圖表開展小組交流活動。交流時需要對照圖表說出:自己開展的小實驗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為了做好實驗準備了哪些材料,實驗過程分為幾步,每一步實驗中觀察到哪些與想解決的問題有關的現象,分析實驗過程中的變化得出了什么結果,實驗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等;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就沒有弄明白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交流,學生對自己所進行的實驗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實驗過程有更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習作提示要求。在本單元習作提示中,一是給出了比較明確的表達支架,即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的句式來體現表達順序;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實驗圖表中的第一步、第二步等所表達的順序進行比較,自己喜歡用哪種都可以,只是要表達的順序中超出四步時,還是采用“第X步”更實用一些,畢竟三年級學生對表示前后接續的連接詞積累是有限的。二是提出了寫實驗中的心情與發現的要求,實際上這是在把過程寫清楚之外,把事情寫清楚的要求,在實驗中實驗有變化,心情自然會產生變化,把實驗過程中這樣的內容寫出來,能夠體現自己在想解決的問題中的思考與收獲,使實驗的結果更豐富也更吸引人。只是不要求每一步實驗都要寫,可以在最重要的步驟中寫一寫就行了,以達到突出重點的效果。
四、開展及時的評價修改
首先是示范評價。教師選擇優秀習作初稿和有普遍性問題的習作初稿,通過投屏引導學生對照標準(主要是實驗過程有沒有按照順序寫清楚,有沒有寫出實驗中自己的發現與心情等)進行評價。
其次是小組互評。學生對照標準對同伴習作進行評價,至少要明確提出兩條以上優點和一條不足之處,對不足之處最好能夠提供具體的修改方法。
最后,學生根據示范評價方法和小組評改提出的問題進行修改。修改時先把自己的習作放聲讀一讀,重點解決字詞句方面的問題,在讀不通順的地方找一找原因,如漏字、添字,上下句之間缺乏聯系等,并努力修改通順。然后針對同伴提出的實驗過程表達順序方面的問題進行修改,使習作達到單元目標要求。
總之,在《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從實用性表達的角度,指導學生通過具體操作積累材料,采用有效支架進行表達,真正在習作中把實驗過程寫清楚。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澥浦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