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林,邢 蕾,張文娟,熊忙利,尹寶英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寵物心理與行為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以寵物常見心理為基礎,研究寵物行為、寵物不良行為的預防與糾正、寵物馴導等方面的內容,以便充分發揮寵物為飼主提供幫助和滿足心理需求的特長,從而達到增加寵物主人的快樂和成就感的目標[1]。寵物心理與行為課程著眼于寵物行業的發展趨勢,旨在打造適應社會需求開設的新專業課程,同時也是重要的臨床應用實踐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課程建立在寵物解剖生理、寵物營養與護理、寵物鑒賞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通過該課程學習能夠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一定程度了解寵物養護、寵物行為、寵物馴導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在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中,寵物心理與行為課程教學方式方法有了很大改進和完善,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與研究,現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工學結合、教學方法及理實一體等教學改革方面以及關于中職寵物美容與護理一體化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中職寵物臨床診療一體化課程研究實踐與分析,以及提高寵物行為與訓導課程學習效果的措施等[2-6]。
根據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基于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儀祉農林學院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3 年制高職學生的寵物心理與行為課程教學,從多元化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方面入手,進行了探索和研究。結合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根據教材及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在理論授課中逐步滲透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以及實踐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啟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設計,參與理論課程設計,結合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微介入、適度介入和深度介入3 種方法選擇適宜介入方法,及時提出較為可行的解決思路和對策,以期為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和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支持,為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綜合能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7-9]。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院校,是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院校,全國文明單位、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和陜西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同時也是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校園環境優美[10]。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所在區域為周秦漢唐等十三朝古都,周朝大學——辟雍所在地,坐落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灃西新城。
自建校以來,學院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學生就業導向,立足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綜合能力,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和改革,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加大精品課程建設和優秀教材建設力度,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促進校企(政)合作、工學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寵物心理與行為課程是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所屬二級學院儀祉農林學院3 年制高職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開設院校有70 多年的辦學歷史,師資力量雄厚,組成合理。自儀祉農校建立以來,形成了以農科為優勢的辦學特色,始終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發展道路”的理念,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的農林類專業技能應用型人才。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背景下,學院立足區域鄉村振興工作實際,及時完善校(政)企合作新機制,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期為區域經濟發展輸送更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是儀祉農林學院開設的5個農業類特色專業之一,建設基礎厚實,實驗平臺良好。已建有寵物美容、寵物診療、預防獸醫、寵物疫病檢測、寵物解剖、寵物綜合實驗實訓室等校內校外實驗實訓平臺,擁有天使寵物醫院、好主人寵物醫院、你我它寵物醫院等校外實訓基地。采取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現代寵物行業發展的技能型人才,畢業學生初步掌握寵物護理、寵物美容、寵物疫病防治、寵物馴導等領域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是能夠從事寵物養護、寵物美容、寵物馴導、寵物食品配制、寵物食品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專業技術技能型復合人才。
儀祉農林學院3 年制高職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開設課程主要有《畜牧概論》《動物藥理》《動物病理》《動物微生物與免疫》《動物生物化學》《動物傳染病》《動物防疫與檢疫》《動物解剖生理》《獸醫診療技術》《獸醫組織胚胎學》《中獸醫》《動物產科病》《動物寄生蟲病》《動物內科病》《動物外科手術與外科病》和《寵物心理與行為》等課程。
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寵物診療機構、寵物美容店、犬貓飼養場、軍警犬基地、寵物用品店以及與寵物相關的飼料、獸藥企業就業,可從事寵物美容、寵物繁育、寵物馴導、寵物管理、寵物食品生產與檢測、寵物保健、寵物疾病預防以及寵物用品研發等方面工作[1]。
單獨招生作為教育部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選拔錄取機制,受到越來越多學生與家長的青睞。陜西省教育廳在2015 年出臺了《關于2015 年陜西省普通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的指導意見》(陜教生〔2015〕2 號)文件,其中單獨考試招生是陜西省普通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4 種模式之一[11],通過單招錄取的學生和參加其他招生方式錄取的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儀祉農林學院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的學生主要來源于學院的單獨考試招生。
學院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學生生源大都來源于單獨招生考試和高考統一招生考試,單招生源學生所占比例較大,學生普遍缺乏扎實的生物學相關領域基礎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弱,但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和課后知識鞏固提升中,要因生施教,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和手段,注重課程中的重難點、抽象知識點的教學,重視課堂氛圍,以便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寵物心理與行為課程授課對象為3 年制高職大二學生,這些學生思維活躍,形象思維比較發達,關注興趣廣泛,愿意接受和嘗試新事物,對新鮮事物敏感,自信心較強,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但邏輯分析能力相對有限,理解能力偏低,對專業知識的把握程度和分析應用能力較差,實踐技能不強。
單招學生自律性相對參加統一高考招生的生源學生來說,自制力稍差,學習主動性不強,自主學習意識缺乏,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普遍不強,學習主動性較差,未形成系統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單一,學習方式死板,傾向于死記硬背[12]。學生學習方式大都為被動學習,學習動力不足,專業課程自主學習設計不合理,缺乏科學的學習計劃,特別是缺少中長期的規劃。學習過程中,他們不考慮學科之間的聯系,對所學專業知識缺乏系統合理的整合,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國家教育發展綱要》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有深遠影響,應當給予足夠重視。高職學生大多是與信息時代共同成長起來的,隨著網絡資源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年輕一代的高職大學生更加依賴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網絡資源成為其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高職學生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獲取更加方便快捷[13]。因此,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是實踐教學課時普遍偏少,內容大多基于基礎理論教學,導致課本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相脫離;二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高職教育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時代需求,但在靈活多樣的教學環境下,有的授課老師仍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授課老師未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教學活動;三是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的培養和鍛煉明顯不足,導致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發展受限和核心競爭力下降。
3.2.1 合理融入思政元素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是高校貫徹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14,15]。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越合理、越積極、越扎實,立德樹人就越高效、越穩妥[16]。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研究合理有效將思政元素巧妙地引入專業課堂教學過程,實現思政元素和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對完成專業課程教學目標、高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17]。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打造精品專業課程和優秀教材,發揮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協同作用,是新時期寵物心理與行為專業課程建設的必然要求。在寵物心理與行為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逐步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加強理論研究的融合力度,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不斷挖掘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推動思政元素建設真正進入專業課程教學課堂。
3.2.2 加強課程團隊建設 加強課程團隊建設,讓青年教師合理融入課程團隊,漸進式輸入新鮮血液,深入企業調研學習,了解企業實際用人需求,豐富實踐教學技能,拓展課程教學空間和手段。同時,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做到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緊密相連,將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要求深度融合,課程教學目標緊扣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根據學生就業企業的反饋和市場人才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
隨著中國寵物養護與馴導行業的快速發展,寵物行業相關企業人才需求在不斷變化和更新,對寵物養護與馴導相關技術要求也在不斷發展和提高。市場的需求就是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結合人力資源市場用人需求,學院按需培養,不斷豐富完善教學內容和加強課程團隊建設,以促進學生更高效高質量就業。
3.2.3 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 在課程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方法與手段,立足課程教學實際和學情分析,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相應課程章節教學中配合應用。多媒體教學上,以視頻、音頻和動畫為基礎教授,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案例教學上,設計臨床案例,激發學生的思索與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提升專業課程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實現學生核心技能的逐步提升。實踐實訓教學上,通過設計模擬試驗,強化課程所學理論知識,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所占比例,加入自主設計性試驗,突出教學過程實踐技能,強調可操作性和重復性,促進學生積極探索并學習知識,增強學生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課前自學課后鞏固提升,積極探索,及時檢查和反饋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2.4 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式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有自身特點和屬性,短時間內高職院校學生的課程教學與本科院校的課程教學仍存在一定差異。在高職院校學生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逐漸完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課堂教學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授課教師為輔的教學方式,將啟發式教學與項目教學有效結合,真正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目標[18]。針對在線開放的網絡課程教學資源,根據自愿組合的原則,分小組討論進行學習,每個小組1 個學習點,由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學習網絡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學生通過網絡自學探討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實現在網絡上的互相學習和交流學習[19,20]。
3.2.5 “教、學、做”一體化 隨著行業發展用人需求的不斷提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也處在不斷改革和完善之中。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步到位,持續的探索和實踐非常必要,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21]。在課程教學和改革的過程中,邊教、邊學、邊做可將課程實際教學內容與企業人才需求有效銜接,有利于激活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專業課程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實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