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華
不同的社會發展時代,UI設計有著不同的設計需求,日趨智能便捷的科技生活中,人們對于UI界面要素的理解和把控能力日益提高。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人”越來越成為UI設計的焦點。一款UI設計的新品能否獲得受眾的青睞,成為市場新品的“寵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戶的體驗。人性至上的時代背景下,UI設計不僅要實現視野上的美觀、享受,手感上的便捷舒適,還需要在受眾的操作使用中帶來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基于此,系統分析并合理運用受眾的心理,最大限度滿足受眾的體驗感、獲得感,對于創新UI設計的心理狀態也將變得尤為關鍵。
UI(User Interface),即用戶界面、人機界面,廣義上指人機交互的媒介。UI設計,也就是用戶界面設計,由人機交互設計演變而來,具有多學科交叉性。目前,UI設計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用戶研究、界面交互設計、界面視覺設計及界面技術開發四部分,跨越了心理學、藝術設計、計算機學科等多個研究領域[1]。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設備的普及人機交互產品功能的復雜化以及受眾體驗的多元發展,人機交互產品中的UI設計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和重視。而UI設計也不在局限于狹義的視覺設計表層,更多涉及隱藏于UI設計背后的受眾心理、受眾行為及情感的體驗等。
UI設計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如智能聯網汽車設計、多功能廚房研究、沉浸式游戲設備以及智能手機界面等都能夠看到UI設計的痕跡,技術的穩步提升使得人機交互融入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業界在UI設計的實踐過程中發現了UI設計界面美觀和人性化,能夠幫助人機交互產品獲得用戶的青睞,于是便逐漸形成了以用戶為中心的UI設計理念。基于此,UI設計的用戶心理研究受到了重視,與之相關的受眾心理、自適應人機交互、智能環境搭建以及多通道多媒體用戶界面等以受眾為核心的子課題也成為了UI設計研究的重點[2]。
UI設計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攻克技術上的難關,讓受眾在接觸UI設計時能夠享受智能化的服務,同時還要通過對技術的運用與實踐完美突破人機對話的技術壁壘。UI設計不僅注重對技術的研究,更關注人的需求,UI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借助成熟的技術,以更舒適、更便捷的方式服務于人。因此,UI設計過程中需要了解清楚特定的受眾群體,并結合受眾的心理特征,深入剖析受眾接觸UI設計時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夠洞悉受眾對于UI設計的深層需求,以便更好地進行UI設計。
UI設計需要以信息為紐帶才能夠實現,只有通過信息錄入、信息處理以及信息輸出,人與計算機之間才能夠完成信息交換。因此,UI設計要了解受眾語言才能夠與受眾實現信息交換,受眾對信息的需求往往是了解受眾語言的突破口。受眾在接觸UI設計界面的過程中,首先要滿足的就是自身的求知欲,受眾希望能夠通過UI設計的產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掌握自己不懂、不會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從而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其次要滿足自己的情境認知,了解和掌控自己所處的環境,受眾對情境的認知不同也會影響受眾對信息的敏感程度。不論是信息認知還是情境認知都是受眾在接觸UI設計產品時滿足認知心理的主要方式。
好奇心理又稱喜新心理,是指受眾總是容易被一些獨特的、新奇的內容或形式所吸引。UI設計產品中,常規的界面已經很難引起受眾的心理波動,越來越多的UI設計開始追求界面的“有機”和好玩。例如,手機界面開始追求更豐富的元素,Apple品牌的手機在界面設計的過程中開始使用彩虹的漸變色,大膽的漸變風格、飽和度更高的漸變運用讓整體的色彩感覺更加年輕化與活躍,通過視覺沖擊引起了年輕受眾的追捧。受眾需要的不僅僅是獲得信息來滿足自身的認知心理,同時也需要新的互動機制引發受眾的好奇心,竭力滿足受眾的好奇心,在受眾好奇心的驅動下,面對UI設計產品時受眾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明顯增強。
隨著UI設計熱潮的來臨,同一領域內的UI設計產品也越來越豐富,在產品信息爆發式增長的市場環境中,受眾接觸和使用UI設計產品的行為會受到選擇性心理的影響。受眾選擇性心理的形成受其生存的環境、接觸的群體以及接受的教育影響,同時也與受眾的性格特征、情緒態度密切相關,選擇性心理是受眾在選擇人機互動產品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積極的思維現象和行為結果[3]。受眾的選擇性心理會導致受眾在接觸UI設計產品時無意識地進行選擇性接觸,這種接觸行為相對被動,當受眾無意識地接觸到產品后就會進入選擇性理解的環節。進入選擇性理解環節后,受眾會依據自己的文化傾向植入自己對UI設計產品理念的理解,并在這個過程中感受UI設計產品的理念、審美范疇以及藝術風格等是否與自己的固有認知相協調,這個過程相對積極主動。
UI設計產品在進入市場的過程中必然需要面對一定的群體,在這個過程中,受眾對于UI設計產品的印象也會受到群體態度和群體印象的影響,從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支配受眾的行為模式。由于大多數個體都希望自身能夠在群體中找到支撐點,懷著渴望被群體接納和認可的心態,受眾的行為和決定會不自覺地向群體靠攏,直到與群體趨于一致,于是便產生了從眾心理。在從眾心理的支配下,受眾在選擇產品時會有一定的沖動,如風靡一時的Switch健身環,將游戲與健身相結合,并設置了擠壓、拉伸和重力三種交互方式,受到了大量年輕群體的喜愛。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因此,生活的環境和人生閱歷也會被局限在一定的空間之中。UI設計產品一方面借助人機交互設計能夠在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支撐下,實現人與計算機的直接交互,虛擬環境與現實環境的直接交互,甚至是不同感官系統間的交互,能夠為受眾帶來比電影更加沉浸式的感受,另一方面,借助UI界面設計使得受眾能夠在人機交互的過程中更便捷和更和諧,從而引發更加強烈的沉浸感。受眾期待通過人性化的UI設計產品融入到不同情境之中,進而通過情感共振完成移情,以滿足從“功能需要”到“情感構建”的深層次連接需求,與UI設計產品進行更深層的情感聯系,從而獲得共情與心理認同。
UI設計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將其焦點集中在了如何通過技術升級研發出高科技、智能化、多功能的產品,長久以來的技術崇拜反而忽略了受眾使用UI設計產品的感受和心理。這就需要充分了解受眾心理,分析受眾的產品需求,從而抓住UI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的結合”的這一主要特點,重新審視受眾心理視角下UI設計的方向。
受眾的認知心理需求是受眾接觸UI設計產品的主要驅動力,盡管UI設計需要在人機互動的基礎上注重舒適與美觀,但這個過程中,受眾的認知心理需要得到滿足,以此來消除受眾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焦慮。知識的正確性、信息的準確性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受眾的認知心理,增強受眾對UI設計產品的信賴和認可。但是,當前有很多UI設計產品無法兼顧知識性與便捷性,一些界面的知識正確率較低、信息涵蓋面較窄,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存疑,導致受眾在接觸UI設計產品時不能夠獲得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無助于提高受眾認知行為的有效性,不僅降低了受眾對于UI設計產品的好感,甚至會導致受眾產生逆反心理。受眾的逆反心理一旦產生,受眾就會下意識地排斥、抵觸或是回避與UI設計產品的再次接觸,不利于UI設計產品的推廣和發展。
因此,UI設計應當做好基礎知識把關,任何領域的UI設計產品在設計之前都要將基礎知識核實到位。UI設計不斷簡化的過程中也不能夠忽略信息傳達的準確性,許多UI設計產品的內部系統對受眾傳遞的信號理解有誤,常常答非所問甚至做出錯誤的操作,這就需要UI設計產品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匹配,只有提高人機交互系統收錄信息的準確性,才能夠提升受眾的使用效率。
受眾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去接觸和探索UI設計產品,并期待UI設計產品能夠給自己帶來驚喜和快樂。因此,UI設計需要增強UI設計產品的趣味性。UI設計產品的趣味性從受眾激活UI設計產品的方式入手,設計師可以設置多元化的激活方式,既可以通過聲音、表情、動作等多種固定的方式激活,也可以為受眾量身打造個性化的激活方式,這樣能夠激發受眾使用UI設計產品的興趣。UI設計產品一方面可以通過界面的美觀性和個性化設計來吸引受眾的眼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產品的靈活性為受眾提供更多“開盲盒”式的選擇,增強產品與受眾之間的神秘感,便于在受眾了解產品的基礎上保留一些神秘的解鎖環節。
此外,注重受眾與產品的互動過程,當受眾與UI設計產品互動時,不僅要為受眾提供最終的結果,還需要體現出結果產生的過程。例如,智能健康體脂儀特地設置了6顆花瓣狀的LED燈,目的就是為了在受眾站在體脂儀的剎那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體脂數據,而是可以通過LED燈閃爍感受體脂數據生成的過程,并在LED燈閃爍的過程中增強受眾對自己體脂結果的心理期待。全新的UI設計產品不應再將人機互動的重點放在結果上,而是幫助受眾真正融入到互動的過程中來,讓受眾在互動過程中真正的感受到一種參與感,并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心情。
UI設計產品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面對的受眾群體不同所提供的服務也應當有所差異,這樣才能夠迎合受眾的選擇性心理。UI設計產品設計前期應當做好核心受眾群的調研,市場調查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受眾使用UI設計產品的目的、對UI設計產品的重點需求進行了解,另一方面也應當收集受眾的一些相關信息,如生活環境、文化傾向以及社交習慣等,從這些與受眾息息相關的信息中掌握受眾心理,UI設計產品的設計才能夠更人性化和貼近受眾的真實需求。
此外,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推動著萬物互聯走向了萬物互融,UI設計產品的數據能夠被完整地記錄下來并在各個終端自由流轉,這也意味著不僅要在UI設計前期做好核心受眾群的調研,UI設計產品投入運營的過程中同樣要借助數據進一步完善核心受眾的調研工作。用精準的數據去分析受眾心理將有助于UI設計產品與受眾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增強受眾與UI設計產品之間的黏性,為受眾和產品之間建立一條情感紐帶。例如,OPPO手機語音助手小布通過長期對核心受眾群的調研,發現兒童以及習慣用粵語交流的用戶群不斷擴大,因此,推出了“小布有童心”“知心好友”和“粵語模式”三大全新功能并配以豐富的界面環境,不僅進一步提升了UI設計產品的服務質量,同時也滿足了受眾的情感需求,受眾面對的小布不再是一個機械的、靜態的答疑機器,而是一個有溫度、能交心、可信賴的朋友。
隨著UI設計發展的進程加速,UI設計為了在智能化、便捷性、靈活性以及高效性等方面進行突破,必然需要采集、收錄以及留存受眾更多的個人信息。受眾的一切信息甚至是一個微小的面部表情都會被記錄、分析并以數據的方式永久保存下來,UI設計的高卷入度會讓受眾的所有隱私都無處遁形,無形之中會令受眾感到自己進入了“數字監獄”,UI設計的安全性也成為了UI設計產品能否獲得受眾信賴的關鍵。因此,UI設計過程中也要注重受眾隱私安全的保護,技術的融入要限定在服務受眾的范圍之內,而不是過度借助技術肆無忌憚的獲取受眾的數據,“窺探”受眾的隱私,蠶食受眾的隱秘空間。UI設計產品過度參與受眾生活容易本末倒置,不僅不能夠獲得受眾的信賴,反而容易引起受眾的排斥心理。
受眾隱私安全的保護一方面需要依靠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UI設計領域政策法規的約束,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技術的力量,在UI設計過程中植入雙向的“限制”程序。首先,雙向“限制”程序可以限制人機交互企業的一些行為,如企業非法提取受眾信息、未經受眾授權修改受眾使用痕跡等等;其次,雙向“限制”程序可以限制受眾的行為,一方面要允許受眾的操作可逆、可撤,另一方面,利用技術提前設置一些禁止受眾進行的操作,在受眾作出危險的選擇時自動開啟系統的提示,一旦受眾超越權限使用產品便強制下線等。雙向“限制”程序既可以讓受眾安心使用UI設計產品,也可以很好地保護受眾的個人隱私和心理健康。
曾有人大膽提出了“UI設計依靠的不是技術而是設計”,可見設計在UI設計中的重要性,但“如何設計”“從什么方向著手設計”已然成為了這個時代UI設計發展面臨的新課題。從受眾入手,并對受眾心理予以高度重視將是UI設計在智能時代獲得大眾信賴和認可的高速通道,這也意味著UI設計不僅需要有知識、有個性,更要有溫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高水平、人性化、符合受眾心理期待的UI設計產品能夠進入市場,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