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成成
2022 年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回首過去十年, 我國智庫建設與國家治理在雙向賦能、互惠互融中得到全面發展。 自2006 年天津提出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以來, 天津航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以港口的樞紐服務和智庫的高端服務相結合的天津航運服務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2022年9 月, 天津成立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 提出全面強化港口經濟發展有關戰略規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課題與政策儲備研究,突出專業港航智庫建設對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和港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面向新的歷史方位, 天津專業港航智庫建設應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找準自身定位、回應時代需求、服務天津發展,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港航智庫。
近年來, 國家高度重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2015 年1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對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做出頂層設計。 2015 年11 月,中宣部出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和相關配套政策,選取25 家智庫作為首批高端智庫建設試點。 2018 年3 月,交通運輸部印發 《促進交通運輸新型智庫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交通運輸和港航領域專業智庫建設提供基本遵循。 天津要發揮港口樞紐作用, 擦亮港口經濟生態“名片”,既需要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與行業規劃, 也需要優化強化本地專業港航智庫建設, 發揮智庫平臺的群策群力、 理論支持和創新驅動作用。
優化強化專業港航智庫建設, 發揮行業智囊和決策輔助作用, 有利于從全局視角統籌天津港口經濟發展,滿足國家、 京津冀和天津自身發展需求, 統籌謀劃好存量與增量、地方與區域、現在與未來的關系, 創新港口經濟發展模式, 提升天津港口經濟綜合競爭力。
依托天津對外開放優勢, 加快專業港航智庫建設,有利于準確研判天津港口經濟發展面臨的關鍵性、戰略性問題,通過與外部合作和跨界交流,對行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和前沿熱點進行綜合論證分析,能夠為政府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并為港航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思路借鑒和方向指引。
優化強化專業港航智庫建設,有利于匯聚政府部門、港航管理機構、 行業研究平臺、 專業高校院系和港航企業等關鍵要素, 全面整合港航研究資源, 凝聚高級管理人員和專家學者力量, 成為天津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優化強化專業港航智庫建設, 通過聚焦天津港口經濟服務交通強國、 海洋強國戰略和腹地經濟社會發展等關鍵命題,自主開展前瞻性、儲備性研究成果, 有效發揮智庫咨政建言、政策解讀、前沿跟蹤的關鍵作用, 成為驅動天津港口經濟轉型發展的強力引擎。
目前, 國內主要航運中心城市中,已有上海、大連、深圳等多地成立了不同層級的專業港航智庫機構, 為我國港航海事創新發展起到關鍵引領作用 (如表1 所示)。其中,“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等機構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 發揮著重要研究論證與建言獻策作用, 并通過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 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先進經驗進行全球推廣, 極大地提升了上海港航業影響力;“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研究院” 借助大連海事大學的綜合科研能力和行業學術地位, 輔之以大連市交通行業主管部門的平臺優勢, 通過舉辦高層次國際性港航論壇, 已在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嶄露頭角;“深圳國際海事研究院”多次向政府部門提交專題研究報告, 為粵港澳大灣區港航一體化發展和海事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表1 我國港航領域主要專業智庫情況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作為上海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的高端港航智庫代表, 成立于2008 年7 月,掛靠上海海事大學。 該研究中心搭建了由“產學研政企”多方構成的理事會, 并形成了由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虹口區政府4 家核心單位支撐的航運中心發展“4+1”體系。其中上海海事大學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承擔高校在編人員經費和部分運營經費; 上海市教委保障協同創新建設經費; 虹口區政府免費提供辦公場所和學術活動支持;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全權委托該中心開展相關港航發展的課題研究。
成立十余年來,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通過廣泛聯絡國內外航運組織、 企業和院校,凝聚國內外一流專家,搭建國際航運研究平臺,形成豐碩的研究成果體系:定期發布干散貨、 集裝箱班輪《市場分析報告》《全球港口發展報告》《中國航運景氣報告》《全球港航信息化發展報告》等高水平研究成果,解析最新行業變化與發展趨勢;建立了涵蓋港口碼頭、 航運市場、航運服務、產業經濟、景氣指數五大板塊, 具有中國航運特色的一站式數據服務平臺;創辦了《海運情報》《航運評論》《中國港航發展評論》等港航業權威學術期刊;多次組織“港口物流發展論壇”“國際港航盛典”“世界海運市場展望及熱點論壇”等國際性港航交流活動,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建設貢獻重要力量。
為切實推進大連市 “兩先區”(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和 “三中心”(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加強東北亞航運中心軟實力建設, 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研究院于2022 年3 月正式成立。 該研究院掛靠大連海事大學, 以實體化平臺建設運行, 實行理事顧問委員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是大連市委市政府認定的重點新型智庫, 同時由大連海事大學和大連市交通局分別擔任高校理事長和政府理事長。 在充分發揮大連海事大學在港口航運、物流供應鏈、交通運輸等領域的研究優勢基礎上, 廣泛吸納政府、高校、企業、行業協會、國際組織等多方資源,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的行業智庫團隊。
該研究院以“打造國際一流‘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創新平臺, 建成大連港航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理念策源地”為目標,重點圍繞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國際物流中心, 開展政策研究與創新實踐研究, 并聚焦灣區發展、樞紐通道建設、多式聯運“一單制”、海上環境保護、航運中心與自貿區聯動、 干散貨和集裝箱航運價格指數等方面開展專題研究。同時,發揮大連海事大學教育資源優勢, 聚焦智慧港航、 綠色港航、航運金融保險、國際海事法律、自由港政策等領域,定期舉辦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高端峰會, 有效提升了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品牌影響力。
2022 年1 月,深圳市鹽田區發布 《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區實施方案(2022—2025 年)》, 明確提出成立國際海事研究院,打造國際海事領域政府智庫。在深圳市政府政研室、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圳海事局、鹽田港集團、招商局集團、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會、 深圳市交易集團等單位支持下, 深圳國際海事研究院于2022 年6 月正式成立, 成為深圳特區首家國際海事研究智庫機構。
該研究院以國際海事智庫發展、國際海事行業服務、國際海事學術創新為基本宗旨,按照“立足鹽田、支撐深圳、合作香港、引領灣區、服務中國、面向世界”的建設思路, 重點推進國際海事領域的智庫建設、行業服務、論壇會議、產業集群、技術孵化、國際合作等六方面工作,致力于打造成為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海事領域的政府智庫機構、 中國國際海事和港航業發展的研究和咨詢服務平臺、 全球國際海事學術研究和科技發展的協同創新中心, 為深圳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近年來, 天津市積極融入國家戰略, 推動環渤海港口深化合作, 天津港口吞吐量持續快速增長, 集裝箱樞紐港地位不斷提升,智慧、綠色港口建設深入推進, 海鐵聯運量高速增長, 世界一流港口建設逐步邁向新臺階。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繼續發揮租賃業全國領先的優勢,產業集聚效應愈加明顯, 口岸服務功能不斷優化。 但相比國內主要航運中心城市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港航綜合服務軟實力方面的建設舉措和經驗, 天津圍繞港口經濟和航運中心建設發展的論證研究依托港口企業內部智庫較多, 在高層次專業港航研究機構建設方面, 存在重視不夠、力度不足、發展滯后等問題。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和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研究院的發展分別依托上海海事大學和大連海事大學兩所國內專業高校, 匯聚了地區乃至全國豐富的學術資源和權威的專家資源,為兩所行業智庫發展奠定基礎、把握方向。 天津本地高校資源豐富,擁有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雙一流高校,但多為綜合性大學,缺少港航物流領域專精院系,且與上海等先進地區相比,天津本地港航智庫與專家資源嚴重不足,港口企業內部智庫“形單影只”,難以形成資源優勢互補。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由上海市政府牽頭、 聯合各相關部門及企業機構成立,常年參與交通運輸行業與上海市港航發展的重要事項論證及改革發展研究。 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研究院掛靠大連海事大學, 在組織運作、經費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得到大連市政府的全面支持。相比之下,天津港口企業內部智庫不具備政府背景,無法有效聯動市域范圍內其他行業研究資源, 難以有效整合全市高校、 研究機構及港航企業平臺。同時,研究工作出發點和站位不夠高,難以在行業內合力發出 “天津聲音”,提供“天津思路”。
當前, 天津市高度重視港口經濟發展, 著力提升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地位, 但面臨港口功能布局不盡合理、綜合服務功能不強、 智慧化綠色化水平不高、 港城關系缺乏統籌等一些問題。 天津港集團企業內部智庫的研究成果雖緊密圍繞與政府決策關聯度較強的港口發展規劃、智慧化數字化轉型、區域港航綜合服務能級提升等熱點, 但因政企分離下的體制機制問題, 相關研究成果和建言舉措無法及時并直接輔助天津市政府作出關鍵行業決策和重大部署, 對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相關決策的支撐作用發揮不夠。
在天津凝聚核心力量、大力發展港口經濟的背景下, 發揮天津港航要素和資源稟賦優勢, 通過深度借鑒上海、大連、深圳等地專業港航智庫在政策咨詢、 行業研究、信息發布、航運大數據挖掘、 學術交流合作以及產學研結合等領域優秀成果和發展經驗, 加快構建天津市級專業港航智庫。
按照“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思路, 建議由天津市主要委辦局和濱海新區政府部門,聯合天津社科院、天津社科聯、 天津國資研究院等政府智庫,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專業院校以及天津本地港航物流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天津市級港航智庫”。 實現從專注港口企業發展向服務天津市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 “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核心定位與 “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的 “政府智庫”職能轉變。 同時,參照上海、大連模式,天津市級港航智庫應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理事會應內設專家委員會, 邀請對港口、航運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資深港航企業高級管理人員, 港航業自律機構權威專家擔任委員。
1.世界眼光。 天津市級港航智庫應加強與世界一流對標, 圍繞港口經濟發展有關政策法規、港航服務、臨港經濟等產業生態培育和市場環境分析, 密切關注克拉克森、德魯里、Alphaliner(法國航運咨詢機構) 等國際知名航運研究咨詢機構以及Transportation Research,Port Technology 等行業權威刊物信息發布, 廣泛開展港航資訊搜集工作, 搭建港航信息數據庫, 培育以國際化視角分析天津港口經濟發展態勢的能力。
2.國際慣例。 加強對港航界國際慣例、國際公約、行業規則的跟蹤研究力度,重點關注世界貿易組織、 國際海事組織、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等有關港航市場規范化發展的政策文件及分析報告, 及時掌握港航業重要規則、制度和慣例變化情況,準確把握國際港航發展重點和前沿方向, 提升天津港口經濟政策研究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與指導性。
3.行業標準。 加強對港航業各類基礎標準、 流程標準、安全管理標準、綜合服務標準等進行規范的梳理工作。做好港口指標統計監測,摸清港口各類經濟活動底數, 參照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對港口經濟已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符合天津特色的港口經濟測量方法和制度體系。
4.天津特色。 加強同天津本地綜合性智庫機構和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 主動承擔起天津港口經濟發展、港航產業聯動、 港城協同融合等分析研究工作。 發揮天津本地研究機構、 高校智力資源優勢, 探索打造港口經濟專家人才庫, 為天津港口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
第一步:天津市級港航智庫應對標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上海航運交易所等國內一流港航咨詢和市場研究機構, 用3 年~5年的時間,全面夯實基礎研究水平,積極參與行業重大活動并獻言獻策,打造成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措施得力、服務天津港口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國內一流港航智庫機構。
第二步:對標英國勞氏、克拉克森、英富曼、海貿等享有國際盛譽的港航咨詢機構,用10 年左右時間,強化數據價值挖掘, 發布行業標桿成果, 致力于建成服務現代港航物流業發展成果卓著的國際一流智庫。
1.服務天津市港口經濟研究。 圍繞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重大問題開展論證分析,強化港口經濟戰略規劃、發展舉措和政策對標等研究工作, 做好天津港口指標統計監測, 參照交通運輸部水運經濟評價體系建設情況,建立具有天津特色的港口經濟測量方法和規章制度,推動港口經濟可量化、可預測、可監測。
2.打造行業專家庫和數據庫。通過智庫平臺,積極引進國內外港航業知名專家學者, 組建港航專家庫和數據庫, 發揮專家人才和數據資源的決策輔助與參謀作用,為天津港口經濟發展有關戰略決策提供智力和數據支撐。
3.提煉行業標桿成果。緊跟港航業發展動態, 定期發布天津港口行業發展狀況報告、 北方國際港航發展白皮書等專業報告, 聯合開發環渤海港口協同指數、 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指數等, 有效引導港航綜合評價體系的發展。
4.舉辦高端港航論壇會議。圍繞港航、物流、供應鏈、自由貿易試驗區、 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等熱點領域,邀請國內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權威專家學者、 行業領軍人物,舉辦高層次、全國或國際性的行業會議、論壇峰會,有效提升天津 “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 的影響力和輻射能力。
5.服務本土港航企業發展。 接受天津港航物流企業委托,開展市場調研、課題研究和對策咨詢服務, 突出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 破解行業發展和企業經營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促進產學研一體化, 為港航企業發展提供思路借鑒和對策指引。
6.打造天津港航品牌。積極參與國內外港航業高端論壇和相關學術交流活動,加強行業信息交流與自身研究成果的推廣與介紹, 借助津云等融媒體和天津國家會展中心等展陳資源, 持續發出“天津聲音”,提高天津港航智庫的知名度和高端品牌效應。
高層次、 專業化港航智庫建設, 是天津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提升港口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舉措和重要任務,也是一項牽涉政府、行業和企業多方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深度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細致謀劃智庫發展思路,加快市域范圍內研究資源和力量統籌,在財政、稅收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盡快出臺專項配套支持政策, 將專業港航智庫建設與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一體化推進, 以港航智庫成果孵化和提升行業影響力為目標, 聚焦港產城融合發展, 打造天津世界級港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