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欣
摘? 要: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背景下重要的教育內容,但是,在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暴露出很多的問題,比如,教學方式死板;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不高;體育設施不到位等。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實現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對傳統的體育教學進行創新,優化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保證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體育;問題對策;提質增效
引言:“雙減”政策的核心就是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以此來保證小學生健康成長,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在“雙減”政策影響下,人們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通過體育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保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如此,體育教學還需要積極地與其他學科進行聯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
(一)師資匱乏、不專業
我國出臺“雙減”政策之后,小學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課后服務中也設置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育老師的教學負擔,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完成規定的體育教學任務,同時也需要安排好課間操,同時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延遲輔導等。不僅如此,很多小學體育教師非體育專業畢業生,無法科學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運動,不僅影響了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削弱了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式呆板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小學生運動能力最佳的階段,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體育知識,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興趣。但是,因為小學體育教師多是由非體育專業畢業生擔任教師,缺乏專業知識作為基礎,而且,教師所設置的教學內容死板不夠靈活,導致小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一般而言,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做一些熱身運動,主要通過慢跑或者是跳躍等動作來實現熱身效果,熱身完畢之后,教師會為學生演示教學內容,然后學生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學習。課程的最后,多是以自由活動為主。這種固定、死板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有的學生出現了逆反的心理,厭學、逃課等情況也屢見不鮮,嚴重地影響了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學生參與熱情度不高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小學生對體育學習普遍不感興趣,參與熱情比較地,雖然有一部學生對體育運動感興趣,能夠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去,大部分學生都是處于一種“放羊式”的學習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經歷了一個上午的文化課知識學習,都處于比較疲憊的狀態,只是想通過體育課來放松一下,并不想學習體育知識,進而導致了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參與熱情不高。
(四)體育教育沒有推動力
通過了解我們發現,在小學生階段,學生之間沒有組織任何形式的比賽,這也就導致了小學生所掌握的體育知識沒有展示的機會和舞臺,進而削弱了小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熱情。如果學生能夠有一個展示的舞臺,對體育知識的學習熱情也會得到充分地激發,進而保證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實現提質增效的措施
(一)搶抓機遇,完善配套措施
在“雙減”背景下,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也需要不斷提高,(1)保證小學體育教師能滿足教學需求。影響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因為小學體育教師嚴重不足,無法有效地開展體育社團,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活動,開展課后延遲服務等,鑒于此,需要學校增加小學體育教師的配比,保證小學體育活動的需要。(2)保證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性,之所以小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興趣低,參與性不強,主要是因為體育教學死板無趣,鑒于此,學校需要積極組織體育教師進行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以此來豐富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3)不斷完善小學體育配套設施。學校需要加大對體育設施的投入,比如,設置相應的籃球、足球、羽毛球等設置,通過豐富體育設施的方式來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保證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
(二)提升質量,時不我待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打造高質量的體育課堂,就需要教師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去。比如,在足球鍛煉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優化結構,培養習慣
要想保證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比如,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利用課間時間進行運動,不僅如此,每天上午和下午可以設置課間活動,可以采用間操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些豐富多彩的小型體育競賽,比如,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比賽,二人三足等,通過這些簡單體育運動的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課間生活,實現勞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進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實現小學體育提質增效的目標。
(四)精準服務,力求創新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課后延遲服務,主要是幫助學生完成作業,并且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以此來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為了保證課后延遲服務的豐富性,小學還將體育融入課后延遲服務當中,利用課后延遲服務的方式開展體育技能培養,比如,可以在課后延遲服務中開展花式運球,跳大繩等活動,讓體育運動融入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而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
(五)三位一體,協同育人
要想保證小學體育教育的質量,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家庭的力量。在“雙減”政策下,課外輔導機構已經銷聲匿跡,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運動,家長可以利用休息時間與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不僅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體驗技能,讓體育運動成為家庭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
三、結束語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體育教師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小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需要創新體育教學形式,讓體育活動成為小學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現體制增效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崔進會.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9).236.
[2]巫志軍.把情感教育帶進體育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6).209.
[3]徐卉. 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研究[J]. 中外交流,2018(1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