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閎廈
摘? 要:隨著英語的普及,我國更加重視英語教學水平問題。“雙減”政策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教育回歸學校。在這個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對此,本文從分析初中英語理想課堂的構成要素,進而探討“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旨在為英語高效課堂構建提供借鑒。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策略
引言
自“雙減”政策提出以來,可以看到社會盈利性的培訓機構,包括作文輔導班、英語輔導班以及興趣班等,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大量學生放學后不必再參加課外輔導,學生可自主支配的時間相對豐富。而這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雙減”政策規定:“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這一要求直接指向課堂教學。學生只有學好課堂知識,課后才不必花費精力去補課,否則課堂學不好,課后又不補習,提升教學質量也就只能是空談。因此,立足于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本文探討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措施,希望能夠給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參考。
1初中英語理想課堂的構成要素
第一,先進的教學理論與完善的教學目標。教學理論指導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完善的教學目標則為英語教學活動提供正確的導向。
第二,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教學模式和教學活動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與思維活躍程度,如任務探究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思維,使學生對英語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而小組搶答的教學活動則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豐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影響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例如,教學內容難度過大會挫敗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而教學內容難度過低則導致學生缺乏成就感。因此,理想的英語課堂的教學難度應當具備明顯的遞進性,同時,教師也應當積極搜集開發英語教學資源。
2“雙減”政策下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2.1開展趣味教學,改變學困生學習態度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在教學期間尋找學困生轉化策略時,應該從這一理論出發,尋找合適的方法進行趣味教學,改變學困生的英語學習態度,讓他們積極投入到課堂當中。學習環境會直接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產生影響,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教學手段,增加英語學習環境的趣味性。趣味教學常用的手段大都需要游戲、圖片、歌曲以及視頻等內容輔助,在課堂中學生會主動了解游戲內容,在圖片、歌曲以及視頻中總結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此種方式可以引導學困生主動學習,能讓他們喜歡上英語。
眾多教學手段中,視頻教學應用最為廣泛,因為初中生在平時生活中會觀看英文電影,教師可以結合電影中的視頻片段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利用截取的視頻內容,讓學困生進行角色扮演,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在扮演期間,學困生可以從中收獲成就感,從而更愿意主動學習英語。教師則需要在此期間扮演輔助角色,及時幫助學困生糾正發音問題、語法問題,改善學困生對教師的看法。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在課堂中著重表揚進步明顯的學困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專門為學困生提供發言的機會,為了維護學困生的自尊心,可以選擇簡單的問題對其進行提問,后續逐漸增加難度。隨著學困生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次數增多,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也會越來越高漲,最終學困生的學習態度會發生徹底轉變。
2.2高于教材創新教學模式
在學生掌握了詞匯之后,教師應讓學生利用這些詞匯組成句子,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新課標指出,學生應該熟練地運用詞匯,并且能夠完全掌握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新的方式和手段,讓學生不再拘泥于教材,從各個方面展開學習。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相應調整,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What TV do you like to watch?”這一話題,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視頻和學習材料,在教學之前讓學生根據視頻資料進行學習,然后自行分配對話內容,扮演不同角色。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其中,提高學生對這一話題的認識,并拓展相關知識。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給學生分配角色,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自信心。在角色選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從實際需求出發,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理解和認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課堂互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給予學生支持和肯定,并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糾正其錯誤,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識,鼓勵他們在課下進行自由發揮和創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無論是哪種教學模式,總有學生不適應,尤其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他們以鼓勵和肯定,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指導他們,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融入教學活動,提升綜合素養。
2.3分層檢測,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一方面,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將學生分為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并分別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對于英語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同學,教師可設置更高層次的要求,比如英語詞匯量的掌握、英語語法和句式的應用、英語口語的應用等,適當地給予其學習壓力,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對于英語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制定較低層次的學習目標,注重學生口語運用能力的培養,能掌握一些基礎的詞匯,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對作業進行分層,通過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要求學生完成不同難度的作業,并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同時,教師還可適當地延長作業時間,做好批改工作,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糾正,及時對英語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完善英語學習方式,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其教學的意義自然毋庸置疑。目前,“雙減”政策下的教學工作還在相繼展開,教師要踐行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精神,為社會培養需要的多元人才。
參考文獻:
[1]謝敏.“雙減”政策下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研究[J].教書育人,2022(19):69-71.
[2]韓金青.“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建設策略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2022(0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