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莊靜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當代社會的人們也更加重視對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綜合素質跟進的同時,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運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學生也應該有一個更好的身體素質來接受科學健康的教育。而作為小學體育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田徑運動能積極的促進當代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以及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田徑訓練;小胖墩;減重
引言
新一輪的國家課程改革也明確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體育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青少年田徑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要更新短跑的方法,通過短跑與游戲的結合、跑步比賽等方法加強短跑訓練,幫助青少年學習掌握短跑技巧,主動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肌肉和身體。通過對青少年田徑體育訓練的優化,讓田徑訓練在素質教育發展中應更好地服務于青少年健康發展,進而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1田徑訓練的特點
1.1訓練時間短
在田徑項目的日常訓練中,教練應該按照體育教學計劃進行合理安排。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學習任務很多,體育活動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教練應合理安排田徑訓練的比重,在確定訓練的數量和強度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小學學生的體能狀況和運動能力,從而避免給學生造成太大的運動負擔。
1.2訓練內容基礎
小學生的身體狀況與成人不同,他們的器官、骨骼和心理成熟度都不完善,所以教師不能只開展高強度的訓練,需要教師注意加強基礎運動技能的培養,并在教學中增加一些難度較小的訓練技巧。在制定田徑教學訓練計劃時應突出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多樣化,以提高身體素質為主要訓練目標。
1.3訓練方法多樣
小學生的主要特征是喜歡新鮮的事物,進而為使學生長期對田徑項目的訓練有激情,體育教師在制定訓練計劃時必須確保多種訓練方式相結合。與此相反,傳統的田徑訓練方法不僅乏善可陳,而且容易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產生疲憊感,很難繼續下去。為此,需要體育教師積極調整教學計劃,以學生的觀點為切入點,把學生感興趣的運動融入到田徑訓練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田徑訓練當中。
2小學生肥胖的主要原因
飲食相關行為是影響兒童超重、肥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不吃早餐、吃飯速度快、食欲好、不挑食可增加肥胖發生風險。本調查結果顯示,吃飯速度快、食欲好、不挑食、不喜歡清淡口味、喜歡油膩口味是小學生超重、肥胖發生的危險因素。不挑食和食欲好可導致兒童過度攝入食物,而進食速度快則會造成飽腹感不能及時達到下丘腦飽食中樞而抑制進食行為,導致攝入較多食物。喜歡油膩口味的小學生往往喜歡吃油炸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等高熱能食物,經常攝入高熱能食物可導致多余能量變為脂肪組織,從而導致超重、肥胖發生。清淡口味經常與少油、多蔬菜和水果攝入有關。蔬菜和水果屬于低能量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在維持飽腹感的同時可以減少進食能量高的食物,從而減少超重、肥胖發生的風險。
3田徑訓練中小胖墩減重的方法策略
3.1優化訓練方式,促使訓練向著趣味性方向發展
由于短跑訓練本身就很枯燥,許多青少年對短跑實踐訓練缺乏熱情。目前,如果教練員讓青少年長時間練習各個環節的技術內容,會降低青少年的參與興趣。因此,需要在田徑體育訓練的過程中融入游戲性元素,增強青少年短跑訓練的活力,使課堂訓練和諧、輕松、愉快,激發青少年的短跑興趣。同時,教練員還要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創造性地將短跑訓練與一些游戲結合起來,讓青少年自己去理解和嘗試,這樣會增加短跑訓練的效率和吸引力,激發青少年的積極性,使短跑訓練達到預期效果,并為今后各項體育鍛煉打下基礎。例如,當青少年開始短跑訓練時,教練員可以將蛇形跑、螺旋跑等跑步類游戲融入實際訓練中,通過“玩”逐漸增加青少年對跑步的興趣。此外,為了克服青少年的疲勞心理,教練員可以在青少年了解了短跑的理論內容后,在賽道上準備答題卡,并要求青少年完成答題卡中的問題。正確回答問題后,再繼續跑步。如果沒有回答出來,請返回上一答題卡位置重新開始。隨著訓練方法的優化,田徑訓的科學性、實效性得到了全面提升,青少年參與田徑訓練的興趣也被充分地激發出來。
3.2對于田徑訓練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對于即將參加田徑活動鍛煉的小學生家長來說,田徑項目訓練同樣是小學生一項健身體育活動。教師則應通過改變他們以往采用的單一教學方法,加強改革創新,努力提高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來提高學生田徑素質教育的質量。在全民素質教育實施的時代背景推動下,教師可以積極將傳統田徑訓練教學方式與現代其他學科體育活動方式相結合,相互借鑒促進,逐步以達到健全完善學生身體系統發育的一個總體目標。例如,在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在一定的距離范圍上分別設置了三個大小不同的距離點,并通過在距離這三個距離點范圍上依次放置了不同類型的物體,以便學生可以從起點開始。用兩個手相互觸摸過第一個運動物體后,立即原地向后小步跑,轉動兩個起點物體并迅速向前移動跑到了第二個運動點。重復進行這個小動作共三次以確保完成練習。這種活動方法還在實際訓練教學過程中加入進了另外很多活動游戲元素。
3.3短跑技術的改進
短跑成績是由短跑技術與專項爆發力相結合產生的效果,教師要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學習,改進短跑技術,形成新的短跑技術與專項爆發力訓練理念。在短跑技術上,傳統的短跑教學訓練主要以后蹬理論為核心,過分強調蹬伸的幅度,這就延長了支撐時間,影響了前擺的速度。現在短跑的技術由以前的后蹬式逐漸轉變成以強調擺動能力為主的屈蹬式短跑技術,即蹬地后迅速積極主動前擺、下壓、后伸,使腳落點比較靠近身體重心投影點,并且腳在小腿折疊幅度變小的前提下在身體后方的運動軌跡更趨向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支撐腿的運動幅度,縮短支撐時間,加快運動頻率。
結語
總而言之,體育教練員要根據當前的教育背景,重視青少年田徑體育訓練優化的重要性,根據新時代青少年的特點,制定和調整訓練策略。這樣可以充分保證訓練過程的有效性,逐步提高青少年運動能力的發展,培養他們真正的體育精神,提高短跑的訓練效果,從而完成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使其成為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韓家寧.青少年體育教學田徑訓練的強度及訓練量探析[J].大眾標準化,2021(07):72-74.
[2] 劉瑩.職業院校青少年田徑運動訓練問題及方法論述[J].知識文庫,2021(04):75-76.
[3] 于海.農村青少年田徑體育訓練與教學[J].核農學報,2021,35(0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