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熱古力?托合提
摘? 要:當今,隨著我國經濟的加快發展,對物理課程的教學工作而言,實驗教學是物理課程教學的核心和關鍵。由于物理的理論知識較難理解,而且應用難度較大,所以為了增強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知,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程度,就需要實驗課程的輔助。教師利用實驗操作為學生展示物理知識,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進而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并且基于實驗開展的物理課程教學會更加具有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其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提升物理課程的綜合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引言
在初中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且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理科課程。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在物理課程學習中絕大部分學生會感覺到有難度。而初中又是實現承前啟后學習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物理學科教師應當特別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鍛煉學生在操作層面的各項技能。實驗教學作為物理課程中的重要教學要點,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體會物理知識,增強對學科性質的深入了解。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當特別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鑒于此,本文圍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展開探究,以期進一步促進初中階段物理課程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1通過優化實驗過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初中物理實驗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時,教師首先要積極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實驗,從而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優化實驗過程這一方面來說,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驗水平科學調整實驗過程,將更多的實驗操作交給學生,讓他們可以自主參與、猜想、假設,避免限制他們的創新思維。另外,教師要不斷增強實驗的探索性和趣味性,確保可以吸引學生,吸引他們自主發現實驗問題和探究,促使創新意識可以得以激發。如:“平面鏡成像”這一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性的改變教材中所安排的實驗過程,讓整個實驗過程體現出學生主體作用.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將實驗操作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可以讓他們選擇器材和進行實驗操作,分析蠟燭的粗細、玻璃片的厚薄的成像效果,自己對比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還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更易把握實驗要點,全程積極思考和探究,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大有裨益.更為重要的是,當學生成為實驗課堂的主人,自主參與實驗時,他們的整個身心就會處于安全、放松的狀態,思維也因此更加活躍,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而且對于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學生更能夠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再以“以伏安法測導體電阻”這一實驗為例,教師不僅要優化實驗過程,還應該強調實驗的探索性,提出一些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以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即“阻值相同的電阻,最后的測量結果為什么會有較大的差異?準確的測量值應該是多少?”等,相信借助這樣的問題,必然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實驗熱情,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建立物理結構知識實驗體系
(1)目標結構在進行操作實驗時,學生需要認識到實驗不是單一孤立的,而是在整個知識框架內進行的。(2)知識結構注重知識結構,構建單元教學的知識體系。當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文本時,知識被按照知識結構體系劃分到不同年齡段,成為教師的資源和學生的教材。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從整體上理解知識,即理解課本的邏輯、課本的內容、學校教育的原理。在物理實驗的形成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元素之間的相關性,物理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厘清知識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看到它們的順序和相關性的結構,激發學生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改變扁平化、直接化的教學形式。
3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實踐,體會實驗學習的探索過程
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夠為實驗教學提供基礎,而實驗又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提高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實驗教學是實現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橋梁。在實驗課堂上,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實驗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鼓勵學生能勇敢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從教室里走出去,積極探尋物理世界的奇妙現象。例如,在九年級學習使用電流表的課程內容中,就可以通過實驗動手的過程學會電流的具體測量方法。在學習該章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包括電流、電荷、電路等,為實驗操作過程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在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指導學生記錄每一次實驗測量的具體數據,通過比較、分析、思考得出相應的結論,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提高對實驗過程的思考,增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教學成效。
結語
總而言之,想要保證物理實驗課程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提高物理課程教學的實際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充分把握課前準備、實驗教學以及課后反思三個主要的部分。在初中物理的實驗課程中,教師需要在鼓勵學生自主實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強化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在實驗課程的教學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盡可能考慮到所有學生在實驗時會出現的問題,提前設置應對機制。在物理實驗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驗時碰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相應的指導。在實驗課結束后,教師需要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并進行教學總結。只有對物理實驗課程進行全面的把控,才能夠保證物理實驗能夠實現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學周刊,2021(26):109-110.
[2] 吳燕.“互聯網+”下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A].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1:2.
[3] 吳曉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1(5):45-46.
[4] 公丕紅.巧用物理實驗,強化初中物理教學[J].智力,2021(3):111-112.
[5] 高玉紅.淺析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