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摘要:目的 分析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采取奧曲肽聯合凝血酶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奧曲肽治療,觀察組采取凝血酶+奧曲肽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止血時間、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差異。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奧曲肽聯合凝血酶治療能顯著提高止血效果,降低患者再出血率,加速其康復進程。
關鍵詞:奧曲肽;凝血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治療效果
肝硬化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肝病,通常在一種或多種誘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患者出現彌漫性肝損害。在肝硬化諸多并發癥中,消化道出血最為常見,消化道出血的血量較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同時,消化道出血還會使患者肝損傷的情況加重,導致其病情持續惡化[1]。因此,加強出血控制是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現階段,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藥物較多,止血效果也參差不齊。本研究分析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采取奧曲肽聯合凝血酶的治療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5.18±4.89)歲。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齡(65.76±4.1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入組標準:符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根據臨床癥狀、肝功能檢查、胃鏡等方式進行確診;排除藥物過敏、心肝腎重癥、精神障礙患者。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治療,具體措施包括輸液、輸血、維持水電解質、營養支持以及抗休克等,同時建立靜脈通道。
對照組同時給予奧曲肽治療(深圳翰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565),奧曲肽0.3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泵入,速度控制在25~50 μg/h,連續給藥24 h。待患者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后再連續治療3~5 d。
觀察組在奧曲肽治療基礎上加用凝血酶(安徽桑尼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3079)治療,凝血酶1000 U+生理鹽水7.5 ml口服或經胃管灌注,2次/d。臨床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2]。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療效:顯效,治療24 h后,嘔血、黑便等癥狀消失,且生命體征平穩、紅細胞數量與血紅蛋白正常,48 h后潛血試驗結果顯示陰性,大便變黃;有效,治療48 h后,黑便、嘔血癥狀改善,且生命體征平穩,72 h后潛血試驗結果顯示陰性;無效,患者用藥48 h以上,生命體征與病癥無改善。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
(2)比較兩組再出血率:成功止血后,患者24 h內再次出現嘔血或黑便癥狀。
(3)比較兩組平均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和輸血量。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4.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止血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再出血率、止血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輸血量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肝硬化病情復雜,病程較長,早發現、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3]。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嘔血、黑便,嘔血指患者胃內積血量超過250 ml,黑便指患者出血量已經超過50 ml,無論是嘔血還是黑便,都需要引起重視,應及時就醫。首先應保持禁食狀態,因為胃或食管是消化道常見的出血點,進食或飲水會促進患者胃腸蠕動,加重其出血癥狀。患者除了禁食、禁水之外,還要保持固定的姿勢,除非是就醫過程,其余時間盡量減少移動。平躺是比較好的體位,能有效緩解患者出血癥狀。此外,患者還要加強對排泄物或嘔吐物的密封與消毒處理。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屬于消化內科急重癥,患者除了嘔血或黑便外,還會出現血壓驟降,病情具有進行性與爆發性特點。同時,該病發病迅速,可在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文獻顯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達32%。一般情況下,導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主要有3個方面,分別是門靜脈高壓、功能亢進以及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癥嚴重期會導致門靜脈壓增高,增大血液回流肝臟的阻力,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靜脈長期處于高壓下容易破裂,進而導致出血。當肝臟病癥發展到脾功能亢進時,患者體內的血小板數量會急速降低,低于30×109/L時,出血風險更大。肝臟合成凝血因子,在肝硬化時期,患者體內凝血因子活性逐漸下降,數量也不斷減少,維生素K是增加凝血因子活性的主要參與者,但肝臟功能不全阻礙了維生素K的吸收,增加出血風險。
臨床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通常采取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術前檢查氣囊是否漏氣、注氣量與壓力是否達標,三腔管是否保持通暢狀態,通常情況下胃囊需注入300 ml氣體,食管囊需要注入100~200 ml氣體,并對三根接頭進行標記;然后抽凈胃囊、食管囊的氣體,將液體石蠟油均勻地涂抹到患者鼻腔與三腔二囊管;患者取半臥位,將三腔二囊管從鼻腔插入約65 cm,能通過胃管抽取胃液說明三腔二囊管已到達患者胃部;于胃囊注入250~300 ml空氣,測量血壓,利用血管鉗夾緊開口反折彎曲部位,將三腔二囊管向外牽引,遇到阻力后說明胃囊已經到達患者胃底部,在適當的阻力下使用寬膠布進行固定。然后繼續注入100~150 ml空氣于食管囊內,保持囊內壓強為30~40 mmHg,再使用止血鉗將管頭夾緊,食管囊充氣完成后,患者可能出現心律不齊或躁動不安,醫師要根據患者情況判斷是否充氣。通過胃管將胃內血液全部抽出后,將其連接到胃腸減壓器,并觀察吸引瓶內引流液的性質。但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現階段,針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通常采取鏡下止血或藥物止血,尤其是藥物止血,因其副作用較小、成功率高。
本研究分析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采取奧曲肽聯合凝血酶的治療效果。研究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上給予奧曲肽聯合凝血酶的效果明顯,能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其身體康復。史日東[4]研究顯示,奧曲肽+凝血酶能有效縮短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時間,患者出血癥狀也得到了快速控制。證明奧曲肽+凝血酶具有活化血小板,降低再出血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加速止血。曾虎等[5]學者研究發現,奧曲肽+凝血酶在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顯著,能積極緩解患者癥狀,止血作用顯著,與本次研究結果有較高的一致性。奧曲肽屬于八肽環狀化合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藥物,其內在作用機理類似于內分泌激素,如促甲狀腺素、天然內源性生長抑素等,能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同時還能針對性的改善患者側支循環與門靜脈的血流量,維持患者食管、胃底靜脈壓力。然而,僅使用奧曲肽的治療效果不理想。凝血酶屬于絲氨酸蛋白酶,在血液凝血級聯反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抗凝與促凝兩個方面。在Xa因子(FXa)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非活性凝血酶以裂變的生物方式產生凝血酶,患者服用凝血酶后,藥效作用較快,使出血點生成凝血塊,幫助患者愈合病灶。凝血酶還能提高纖維蛋白原的轉換速度,增加血液中纖維蛋白的數量,進而增加止血速度。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過程中,當凝血酶沿著胃管進到胃部后,能快速的到達患者胃部出血點處,使血液形成凝結塊,改善患者的出血情況。在凝血酶+奧曲肽的共同作用下,患者不但不會出現不良反應,還降低靜脈壓力,實現止血的治療目的,不同程度上優化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胡恒學者研究顯示,采取凝血酶聯合奧曲肽的治療方式,能不同程度地優化研究組各項治療指標,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與出血停止時間,聯合用藥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單一用藥[6]。肝硬化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較為迅速,且病情危急,奧曲肽和凝血酶聯合使用能從降門脈壓、止血兩方面雙管齊下,有效彌補單一治療方式的缺陷,止血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采取奧曲肽聯合凝血酶的治療方式,能顯著改善消化道出血,提高止血效果,降低患者再出血率,縮短患其康復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娜,閆如斌.奧曲肽聯合凝血酶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對血小板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3):625-626.
[2] 王久君.奧曲肽聯合凝血酶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22,8(1):186-190.
[3] 李超,李飛鵬,張明麗.奧曲肽聯合凝血酶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門靜脈脾靜脈血流指標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21,28(11):1324-1327.
[4] 史日東.奧曲肽聯合凝血酶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21,39(3):652-654,679.
[5] 曾虎,聶云貴,肖廣發.奧曲肽聯合凝血酶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7):162-164.
[6] 李倩君,潘峰,封艷玲,等.奧曲肽聯合凝血酶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30):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