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華
(長春市第六十中學校,吉林 長春 130000)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傳授思想道德、培養公民意識、提高法律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當前“雙減” 政策的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作業設計都面臨著諸多挑戰。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對如何科學設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促進學生思想、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發展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隨著“雙減” 政策的實施,中小學課程體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的課程設置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更好地落實“雙減” 目標,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合理設計課后作業十分必要。
首先,良好的課后作業設計能有效鞏固知識點,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由于道德與法治課這一特殊學科的性質,僅通過課堂教學難以達到深入學習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外,適當設計課后作業能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科學的課后作業設計能幫助學生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能力。在“雙減” 目標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而科學的課后作業設計能幫助學生形成科學高效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此外,良好的課后作業設計還可以促進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熱愛。
最后,科學的課后作業設計還能實現家校合作,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不僅要靠學校和教師,還需要學生家長的積極參與。學校和教師應注重設計優質的課后作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內容。只有在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效教學。
一個科學、合理、有效的課后作業設計,需要慎重考慮教學目標、學生實際情況、教學資源和評價方式,盡可能避免刻意煩瑣、機械重復的作業,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的設計和完成方式,是課程設計中的一個關鍵點,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多種方式和選擇,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在思維方面得到更好的鍛煉。
1.課后作業設計的目的
作為一種教學反饋的形式,課后作業的設計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的設計目的,首先,應該是協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復習。其次,作業還應該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兼顧這兩個方面。
2.課后作業的類型
課后作業的類型有很多,例如思維導圖、討論文章、觀察實踐、文化宣傳、家庭調研等。這些不同類型的作業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3.豐富作業完成方式
在課后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豐富學生的完成方式。只有讓學生有更多元化的選擇,才能促進他們思維和創造力的發揮。教師通過下面幾種方式來實現:
對于主題型的課后作業,教師可以將外出參觀作為作業完成方式之一。加深閱讀也是一種非常實際有效的完成課后作業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書籍、期刊或網絡文章,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并且梳理自己的想法。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了更多的虛擬互動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各種教育平臺,完成自己的作業任務。
“雙減” 目標是指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這也意味著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和作業布置。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要從層次分明、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四個方面分層設計道德與法治作業。
1.層次分明
層次分明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作業內容。具體設計如下: 對于學有余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對于學習能跟得上、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稍弱的學生,要求學生掌握和運用基礎知識,并培養問題意識;對于學習有困難,認知能力、語言表達和實踐能力受到限制的學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和法治知識,以及培養自我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2.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設計適合的作業形式和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布置針對性的調研任務、實踐活動和觀察報告等作業,加強學生問題意識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習能跟得上的學生,可以布置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的課堂練習、思維拓展和主題演講等作業;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布置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的課堂作業、小組討論、簡答題和填空題等。
3.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設計作業時應注重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合理表達。
4.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是知識的輸入,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作業設計上可以采用多種形式。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業的分層設計需要關注多方面、多角度,讓學生在作業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統的學習和提高。
隨著“雙減” 政策的推進,學生的作業量過多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要更加注重質量而非數量,要從生活化、實用化的角度出發,打造更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作業。
1.作業分層設計的基本原則
要想在作業中滲透生活化知識,首先要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分層設計的目的是區分內容難易程度,讓學生從容應對?;诖?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原則進行作業分層設計: 一是基于知識點進行區分,將同一知識點的內容進行分類,按照簡單、一般和難的程度分為三層,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難度;二是基于技能進行區分,將學生所需掌握的技能進行分類,按照掌握、熟練和高超三個階段分層,要求學生根據各自技能水平完成作業;三是基于實際運用進行區分,將同一知識點和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按照簡單、實用和復雜三個層次進行分類。
2.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設計方法
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課后作業設計:
(1) 基于生活實際出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情況進行作業設計,通過描述案例并圍繞生活中常見的道德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解決。此類作業相對生動有趣,不僅能加強學生的課外練習,也能鍛煉學生的生活技能和認知素養。
(2) 基于應用問題出發,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一些法律和道德問題,根據層層遞進、重難點突出的原則,設計綜合性的應用性問題,讓學生思考和分析,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3) 基于創造性思維出發,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
3.突出對生活知識的滲透
滲透生活知識是確保課后作業設計質量的有效方法,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掌握更加深入,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注重學生實際所需,按照任務目標、難易度、技能和實際應用程度等進行分層設計,豐富作業形式,努力營造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外練習和實際應用能力。
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業布置,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以確保作業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
一是布置基礎性作業。這些作業應著眼于學生基礎知識和初步思辨能力的掌握??梢栽O置一些簡單的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能力進行全方位評估。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一層反復強化一些關鍵概念和基本法律,完善知識體系。
二是加入社會實務作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現實社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道德和法治知識。這種方式既能讓學生在理論上進一步理解道德和法治,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更快地實現知行合一。
三是要求學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考慮問題。學生需要通過了解相關新聞報道和議題等,深入討論一些問題,以便更好地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時間安排和生活規律,避免過于繁忙的安排和高強度的任務讓學生感到壓力和疲憊。課后習題一直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帶來了很多學習壓力。初中生每天語數外三科就占據了大量的作業時間,還需要學習其他學科,每一門都有著大量的課后習題,學生不僅每天要花大量時間寫作業,還要上課后輔導,導致學生的身心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因此,教師一定要研究作業,精心、酌情選擇,同時要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更要減少抄寫性作業,多布置一些思維性作業。
總之,要想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業在設計上更符合實際情況,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全面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角度觀察、分析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堅持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相結合,促進課后作業的改革以及創新,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在盡可能保證學生休息時間和恰當任務的基礎上,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師只有更加注重教育的差異性,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做出相應的作業設計,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