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玲

摘 要:科學技術、信息化產業發展迅速,其直接帶動了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而高職汽車專業為適應該種發展趨勢,有必要更新專業課程體系,納入勞動教育元素,培養學生勞動素養,提升其勞動認知、勞動體驗以及勞動創造,使其在專業課程學習上更具積極性,為學生構建更具獨特性、共享性、實踐性、全面性的勞動素養課程教育體系,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文章就新時代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了重點論述與分析。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汽車專業 勞動教育 課程體系 構建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jors in the New Era
Mu Ling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directly driv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 adapt to this development trend,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corporate labor education elements, cultivate students' labor literacy, improve their labor cognition, labor experience and labor creation, make them more active in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build a more unique, shared,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labor literacy course education system for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jor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jor,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1 前言
新時代對高職汽車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尤其是學生的工匠精神、創新能力,而勞動教育則承擔著培養學生未來工匠世界觀的作用,故而有必要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生狀況,結合行業發展形勢與高職院校學情,構建汽車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生在系統的理論化知識學習后,可走出課堂、深入工廠車間、實訓基地,參與專業化的實踐勞動,在勞動中領會汽車專業各項課程的根本含義,實現其融會貫通,徹底轉化為自身的內容,這對其未來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2 勞動教育的涵義
勞動教育適宜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的方式來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其主要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素養、勞動觀點,樹立其積極的勞動態度,糾正其“不勞而獲”、“好逸惡勞”的價值觀,并使其具備相應的勞動知識、技能,使其逐步具備創造性勞動的潛質,這對于其未來發展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而實現勞動教育在高職汽車專業課程教育中的滲透,圍繞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學習生活,結合高職院校校情,構建勞動育人體系,選擇適宜的勞動育人內容,培養其勞動精神認同感,使得學生正確認知勞動教育的涵義,對學生汽車專業的學習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1]。
3 新時代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的現狀
新時代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的現狀可從以下多個方面展開分析:①社會環境方面。受思想偏見、傳統陋習影響,很多學生還存在著鄙薄勞動的思想,很多學生雖然會在汽車專業課程學習方面下大功夫,但是在接受勞動教育時卻存在敷衍、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這對其未來發展可能會形成阻力;②經驗匱乏。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勞動教育與汽車專業學習間的關聯性、耦合點,并嘗試性地在汽車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引入勞動教育元素,但因缺乏經驗、技術指導,使得其在融入勞動教育時較為生澀,難以落實到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課程內容構建、教學方法選取中,從而使得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停滯不前[2]。
4 新時代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多個方面:①與專業課程融合度不足。雖然很多教師在汽車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但會存在與專業課程脫節的問題,不但難以達到勞動教育的效果,而且會加重學生負擔,長此以往,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長足發展;②教學方法陳舊。教師在立足于新時代標準展開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時,仍舊未擺脫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仍舊選擇的是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其雖然可起到對應的作用,但是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位置,不利于其深入探究勞動教育的內在涵義;③教學評價不當。大多教師在執行評價時,只是關注學生在汽車專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雖然針對學生的勞動行為有所評價,但所占比例過小,難以提起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利于勞動教育在課堂體系構建中的滲透[3]。
5 新時代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5.1 教學目標設計
結合高職汽車專業特征,立足汽車專業相關崗位需求,明確汽車專業課程勞動教育核心,再結合各項專業課程設置,細化沒門專業課程、每次課程教學的目標,具體內涵可確定為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勞動感悟、勞動行為,并通過完整的課程體系教學,培養學生不斷探索、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勞動態度。
5.2 設置具備新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課程
設置具備新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課程,適應汽車行業當前發展新業態,可從以下數點著手:
(1)勞動教育必修課程。①高職教育三年專業課程教學中,設定必修課程,確定每個學期至少一節勞動課,所有學生必須參與,并設置學分;②在設計勞動周時,應關聯汽車專業相關內容,可以是行業發展新業態、新勞動形式,亦可以是基礎性的專業技能,比如在勞動周開展“我在窗口寫青春 勞動教育正當時”——輪胎拆裝技能比武,比賽以技能方式為主,從拆裝的規范性和拆裝速度兩方面對參賽人員進行嚴格考驗,以計時方式進行,比賽中,各參賽選手心無旁騖高度專心的在操作機臺上爭分奪秒卻又有條不紊地操作,以嚴謹的競技態度,精湛的操作技能和頑強的進取精神,展示出汽車學子的勞動風采,以此來實現對學生的勞動教育[4]。
(2)勞動教育專題課程。①結合交通強國建設各個階段出現的先進事跡、代表人物,以實踐授課、專題宣講等方式,進行新時代勞模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等專題教育,可布置15學時;②為學生普及汽車行業勞動教育先進事跡,比如“最美職工”王學勇,其2003年加入奇瑞公司,在汽車調配崗位上工作19年,刻苦鉆研,練出可根據車輛異響聽聲診斷的金耳朵以及可迅速排查汽車隱藏問題的火眼金睛,并提出汽車工藝改進、技術創新等1000多項,推動中國制造工作效率、產品質量的提升,以此來為學生樹立勞動模范,讓學生了解時代工匠們如何在本職崗位、技術攻堅中擔當先鋒、不畏困難、勇于創新,以此來講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價值觀來當作課程勞動教育的引導思想,并貫穿在整個技術技能培養過程中。
(3)專業課程融合。勞動教育元素的滲透,需結合高職汽車專業課程展開,這需汽車專業教師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除了注重專業知識、技能教學,還應探索其與勞動教育耦合點,以此來提升勞動教育實效。可從以下數點入手:①對接汽車產業發展新業態,推動產教賽證融合,基于校企合作,搭建專業基礎實訓→核心技能實訓→VR仿真實訓→汽車企業實踐綜合實訓完整的、層次遞進的、具備提升作用的勞動實踐教學體系,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培養其先進的工匠精神、創新理念、勞動創造性;②樹立全階段、全過程、全員勞動教育理念,要求汽車專業基礎課、實踐課、專業課的教師能形成整體化教育,確定各個階段的勞動教育主題,承擔對應的勞動教育職責,實現聯動效應,共同挖掘各個專業學科中潛在的勞動教育功能,保證勞動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教育的同鄉同行,推動學生長遠發展。
(4)勞動素質實踐課程。①實踐課程體系主要指的是就業指導類課程、社會服務類課程、創新教育類課程的融合,因這部分實踐課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接觸的社會直接關聯,在這部分課程中添加勞動教育內容,利于學生接收,并可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②與高職院校后勤部門展開合作,開發后勤服務資源,利用“開心農場”等生活實踐類課程、汽車技能勞動教育課程、信息技術應用課程、生產類在線開放課程等,遴選一大批后勤技術人員,組織研究高質量公益勞動微課程,帶領學生參與勞作,掌握各項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專業技能、生活技能,這對其后續發展至關重要[5]。
5.3 多渠道開發課程體系勞動育人功能
多渠道開發課程體系勞動育人功能,可建設“三位一體”勞動育人新載體,以此來維護學生全面發展,從以下數點著手:
(1)因地制宜。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與地域特征,分析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研究、開拓汽車行業與相關售后服務企業、社區、同類同規模職業院校等可分享資源,探索多渠道合作方式,開展整體化勞動教育,拓展勞動實踐場所,以此來搭建企業、政府、學校三位一體勞動教育載體,并為多樣化勞動教育實踐奠定基礎。
(2)融入創業教育。利用好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服務中心,樹立學生“先就業、后擇業”的發展思路,切實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提升學生勞動能力,推動其個人發展[6]。
(3)體現汽車專業特色。發揮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優勢、服務社會功能,在各個實踐基地的實際培訓學習中,注重滲透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術,鼓勵學生身體力行,以新方法來解決其遇到的各項實際問題,不斷累積崗位經驗,提升勞動意識,實現多元發展。
(4)黨建引領。組織學生定期參與雙報到活動、黨建活動,讓學生的勞動教育活動可進社區、進社區,比如可讓帶領學生組織義務活動,隨機選擇車主為其提供保養服務、檢修服務等,讓學生在助人為樂中體會勞動的美,發揮勞動教育更大的價值。
5.4 課程思政以滲透勞動教育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與關鍵途徑,在課程思政中滲透勞動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以下要點:
(1)課前滲透。①在課前發布與汽車專業勞動教育相關的資源、視頻,讓學生收集各項思政素材,并在課前完成布置的各項思政任務,在自主學習中產生情感觸動,并通過收集素材來提升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同感;②在課前學習階段,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包括課程學習中的重點難點、未理解的內容、對勞動教育融入的看法與建議等,這利于其后續學習。
(2)課中滲透。①給學生5min的時間用于討論、總結,滲透“主動探究、積極思考”的勞動教育元素,并可設置對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由結合為各個小組,就教師給出的問題展開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②示范、演練,滲透“實操勞動”教育元素,針對具體的專業技能,部分過于復雜,學生可能一時難以掌握,教師可在演示后,讓學生進行重復演練,以此來培養其勞動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掌握對應的勞動技能;③實操測評。結合測評結果,對其中善于思考、勤于演練的學生,給予其必要的鼓勵,分享勞動果實。
(3)課后滲透。拓展實踐,教師可組織學生到汽車企業的各個崗位進行參觀學習,感受崗位人員勞動的價值,體會其中的勞動美,以此來進行精神洗禮,并要求學生對其學習過程加以反思、總結,以此來完成專業知識技能拓展與勞動情感升華[7]。
5.5 制定汽車專業勞動教育課程教學策略
(1)教學主題劃分。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將其劃分為對應的教學主題,包括以下數點:①勞動意識情感培養內容。主要培養大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勞動意識,提升其勞動自豪感、認同感,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并主動接受勞動,感悟、欣賞其中的美;②邏輯能力與科學思維知識內容。主要是對學生創新思維、問題探究能力培養,比如汽車部件或者系統診斷思路、傳感器或者電子元件原理等,激發學生探索欲望,讓其在探索中鍛煉勞動能力;③實踐勞動能力培養。主要是強化學生勞動認知,提升其勞動能力,樹立其正確勞動意識,培養其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8]。
(2)選擇教學方法。為提升學生勞動興趣、主動思考能力,可結合對應的教學主題,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從以下數點舉例分析:①體驗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為培養學生勞動情感共鳴,激發其內在勞動力,可結合汽車專業課程搭建勞動教育場景,引入對應的勞動教育案例、短視頻等,激發其情感共鳴,使其能從情感逐漸延伸到勞動行動;②項目教學法。當前階段汽車專業涉及的課程皆是按照技能等級標準劃分為各個教學模塊,在教學中多是以項目為載體,為培養學生勞動邏輯能力與科學思維,可按照問題提出→討論分析→勞動實踐→研究探索→得出結論→總結評價的過程,以項目來推進,在項目中以討論思考、主動探究、勞動操作等方式驗證實踐,培養學生勞動能力;③PBL教學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其與同伴教學法協同并行,發揮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創造性,教師可為各個小組設定探究主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積極思考,逐漸形成科學思維并具備初步邏輯能力,這對其未來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5.6 多元化評價
(1)新時代單一的評價方式已經略顯陳舊,難以發揮其具體的功效,故而可引入多元化評價方式,以此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整體勞動教育效果,按照表1所示形式完成評價。
(2)在具體評價時,可通過調集并分析學生個人成長檔案、面對面訪談、調查問卷等形式來加以補充,但因勞動能力、勞動素養的培養屬于長期化、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注重學生的縱向發展性評價,故而應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隨時關注其意識形態、價值觀、情感變化,以此來對其形成整體化評價;依據校企合作項目,通過雙導師制度,持續關注學生實習期間價值、情感雙向變化與具體需求,跟進離校后的思政教育工作,隨時調整教學方略,提升勞動教育成果。
6 總結
綜上,文章就新時代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了論述與分析,強調了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建議給予其正確地認識,分析勞動教育的含義,把握高職汽車專業勞動教育現狀與問題,以此為基礎與出發點,多項措施并行,提出完整的課程體系,并按照課程體系來完成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提升教學實效,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維護其長遠發展。
基金資助項目:2021年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
項目名稱:基于“三全育人”機制的高職專業課程勞動教育融入模式的探索
項目編號:2021A-281。
參考文獻:
[1]陳季云.課程思政背景下汽修專業勞動教育金課的建設研究[J].時代汽車,2022,(5):3.
[2]徐立娟.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培育研究——以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8):31-32.
[3]寧晨.以工匠精神引領勞動教育.涵養技術技能人才底色[Z].中國江蘇網,2020,(6):12.
[4]王雙佳,趙成知,王運生,等.新時代高校后勤與勞動教育的實踐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9):13.
[5]楊柏青,王甲聚,劉海波,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汽車專業校企雙主體勞動教育探究——以工匠精神為品牌核心要點構架[J].2021,(5):31.
[6]包套圖.融入思政+勞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22,(4):5.
[7]丁瀟瀟.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入專業技能教育的研究——以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讀天下:綜合,2020,(29):2.
[8]黨川川,楊志魁.基于信息化的高職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考核評價的研究——以高壓安全與防護課程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