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勇,羅文源,介百飛,李雪岳,梁盼,曾家家*
(1.北流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廣西 北流 537400;2.玉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廣西 玉林 537000;3.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廣西 南寧 530022)
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隸屬于甲殼綱,十足目,螯蝦科,原螯蝦屬,俗稱小龍蝦,因其肉質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目前市場需求量大,養殖范圍和產量逐漸增加,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養殖品種。根據《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1 年我國克氏原螯蝦養殖產量位列淡水養殖品種第6 位。
稻蝦種養模式實現了“一地雙業、一水雙用、一田雙收”,開創了農業產業發展新局面,已在全國各地推廣。但稻蝦種養也存在產量不穩、規格差距大、種質退化等問題。這主要與“自繁自養”傳統落后的養殖方式有關,導致稻蝦種養出現克氏原螯蝦生長速度慢、成蝦規格小、收購價格低、養殖效益低等問題。繁養分區稻蝦反季節種養模式可提高成蝦規格,實現適時捕撈錯峰上市,填補消費市場供需空缺,可極大提高養殖效益。現于2021 年在廣西地區開展稻蝦反季節種養模式試驗。以期為該模式的推廣提供參考。
試驗地位于廣西玉林市福綿區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基地。選擇3 塊稻田(1#、2#和3#),面積分別為0.67,1.33 和2.0 hm2。該稻田毗鄰南流江,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保水性能好,常年供水充足且沒有洪澇災害,排灌方便,基礎設施完善。
3 塊稻田高低差≤30 cm,采取單邊溝,將相對低洼處改造為深度0.5~0.6 m 的深水區。利用開挖進、排水渠和圍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外田埂,使田埂高于田面0.6 m 左右,頂部寬0.6~0.8 m。為保證水稻的種植面積,圍溝占比≤10%,深度80 cm,寬度80 cm。廣西地區冬季氣溫高,克氏原螯蝦掘穴淺,于緩坡、內埂、田面處掘穴。
基地建有蓄水池一個,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安裝孔徑為0.25 mm 的長型網袋,過濾進水。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的相對低處。在田埂四周設置孔徑為0.83 mm 的尼龍防逃網,高度≥50 cm。
水稻收割完畢后,清整好3#稻田,注水,移栽水草。選擇體色深暗紅、體質量>30 g、附肢完整、體格健壯、活力強、雌蝦性腺呈褐色的親蝦。于9 月26日放養,放養密度為375 kg/hm2,放養量為750 kg,其中雌雄比為2∶1。
9 月25 日在1#試驗田放養蝦苗,體質量≤3 g,放養密度為450 kg/hm2,放養量為300 kg。于9 月28 日在2#試驗田放養蝦苗,體質量>3 g,放養密度為450 kg/hm2,放養量為600 kg。
親蝦在放養第2 天后,開始投喂克氏原螯蝦專用配合飼料或蛋白含量>30%的南美白對蝦料、羅氏沼蝦料。每天16:00 投喂1 次,投喂量為存塘蝦總體質量的4%,以投喂后2 h 左右吃完為宜。飼料中添加0.5%的多維和EM 菌制劑,蛻殼期添加1.5%的鈣、鎂和磷等微量元素。
在親蝦培育期間,視水色定期施用腐熟農家肥1 500~2 250 kg/hm2,培育餌料生物,促進親蝦產卵。在高溫期加注新水,調節水質,并沿田邊投喂發酵粉料。冬天增加投餌,有利于蝦苗生長和越冬。
為提高蝦苗生長速度,投喂高蛋白飼料(南美白對蝦0 號或1 號料),投餌量為蝦體質量的4%~6%,每天09:00~10:00 和17:00~18:00 各投喂1 次。其中,上午投餌量占日投餌量的30%,下午投餌量占日投餌量的70%。
水質對蝦苗的養殖至關重要,在幼蝦培育期間,一般利用施肥和加水調控水質,水體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 cm。稻田天然餌料不足時,施入經發酵腐熟的農家有機肥,以培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天然餌料生物,施用量為1 500~2 250kg/hm2。
捕撈銷售時間為當年10 月下旬至次年4 月。在10 月—11 月,于親蝦田(3#)分批捕撈雄蝦和產后雌蝦,于蝦苗田(2#)捕撈體質量>20 g 克氏原螯蝦銷售。于蝦苗田(1#)挑選體質量>5 g 克氏原螯蝦放入蝦苗田(2#)。采用排水集苗坑收苗法,于親蝦田(3#)捕撈蝦苗放入蝦苗田(1#);12 月至次年1月,捕撈親蝦田(3#)所有親蝦和雄蝦銷售,于蝦苗田(2#)挑選體質量>20 g 克氏原螯蝦銷售。于蝦苗田(1#)挑選體質量>5 g 克氏原螯蝦放入蝦苗田(2#)。采用排水集苗坑收苗法于親蝦田(3#)捕撈蝦苗放入到蝦苗田(1#);次年2—4 月中旬,分批捕撈體質量>20 g 克氏原螯蝦銷售,并于4 月中旬前全部捕撈上市銷售。
克氏原螯蝦產總產量為7 843 kg,平均單價為58.38 元/kg,總銷售額為457 870 元(表1)。總成本為274 950 元(表2),效益為182 920 元,利潤率為66.53%,產出投入比為1.67。

表1 克氏原螯蝦的總產量和銷售情況

表2 克氏原螯蝦的養殖成本 元
繁養分區稻蝦反季節種養模式,育苗的區域專業育苗,養成蝦的區域只養成蝦,可提升蝦苗種質,實現克氏原螯蝦精準養殖,規格均勻,養殖時間大大縮短,實現了克氏原螯蝦反季節“冬蝦”上市,從當年10 月到次年4 月均在上市銷售,在10 月到次年1 月,主要銷售產苗后的親蝦和部分雄蝦;在當年11 月至次年3 月,主要銷售體質量>20 g 克氏原螯蝦,4 月中旬前全部上市。
該模式有效填補了湖北一帶克氏原螯蝦上市的空檔期和消費市場供需空缺,該時期克氏原螯蝦市場價格最高,可增加養殖效益。冬季克氏原螯蝦價格波動大,捕撈銷售要時刻關注市場價格,適時捕撈,盡量早捕和多捕。廣西地區4 月逐漸進入水稻種植期,因此,克氏原螯蝦在4 月中旬前全部上市。并且廣西地區4 月份后隨著氣溫的升高,克氏原螯蝦病害也增多,此外湖北、安徽一帶的克氏原螯蝦大量上市,銷售價格便宜,也不建議持續開展養殖。
雖然該模式繁養分區工作量相對大,人工支出比傳統模式多30%,但其養殖效益較佳,克氏原螯蝦產量可達1 548.3 kg/hm2,效益達45 720 元/hm2,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