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麗 代安瓊
摘?要: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對青少年的發展是利弊雙行。當前隨著自媒體和各大小視頻APP的興起,互聯網上少數靠嘩眾取寵獲取流量變現的網紅吸引大眾的目光,從而引起更多人在互聯網上試圖不擇手段地引人注目,包括用包含不當審美的內容吸引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體的目光。這就造成了青少年的審美觀的迷失和審美行為誤入歧途。如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審美教育的融合,培養青少年健康積極的審美觀,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
關鍵詞:審美觀;審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8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教育,要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睂徝澜逃桥囵B青少年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審美活動與教育活動相統一的特殊實踐活動,是對青少年進行全面教育的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互聯網背景下加強青少年審美教育,可以在提升青少年個人審美品味的同時,塑造青少年的高尚德行情操,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觀念與能力,讓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是發現美、辨別美、成就美的過程,使美育成為“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當今社會,互聯網隨身化、便攜化、低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互聯網主導的活動逐漸成為青少年的活動主流。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與認知能力十分活躍,樂于學習和模仿新生事物,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心理成長受互聯網影響尤其深刻,如何引導當前互聯網大環境下的青少年,通過提升審美能力以維護其心靈健康,奠定正確的人生觀基礎,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的問題。
1?互聯網背景下加強青少年審美教育的價值意蘊
1.1?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審美教育環節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業長期以來堅持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時代發展相結合,使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通過互聯網下加強青少年審美教育,能豐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審美教育環節,開啟思想政治教育與審美教育相結合的新思路、新方向,能夠在引導青少年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的同時,維護青少年的心靈健康,助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1.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互聯網育人環節
每個時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著其鮮明的時代特征。進入“互聯網+”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抓住時代的浪潮,運用這個時代最有利的武器——互聯網——推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互聯網的作用下充分加強青少年審美教育,不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互聯網育人理論與實踐。通過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糾正青少年的畸形審美行為,塑造青少年的審美觀、價值觀,用正確的價值導向掌握青少年網絡審美的主導權,從而營造和諧健康美麗的網絡環境。
1.3?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的時代,要真正提高實效性,就是要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風格、方式、形態來開展。互聯網下加強青少年審美教育,就是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桎梏,通過青少年崇尚的交流方式,或主動或被動地將正確的審美觀念融入到青少年網絡生活中去,能夠真正被青少年接納、喜愛并身體力行,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產生著長久深遠的影響,不僅主動推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互聯網背景下加強青少年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2.1?青少年的審美存在世俗化、功利化的傾向
近幾年來,隨著各大短視頻平臺和APP的發展,在其受到大眾喜愛的同時,也成了一個頗具爭議的熱點話題。青少年將盲目追求和模仿短視頻內容作為潮流,衍生出一些低級趣味的審美觀,網絡上出現的一些人物,比如說,以妝容獨樹一幟出名的偶像選秀、以毫無底線地夸張帶貨奪人眼球的主播、以盲目整容大出風頭等明星網紅,作為網絡偶像吸引了一大批追求新興潮流的青少年,青少年受到這些明星網紅的視覺效果的沖擊力很大,狂熱崇拜一些網絡明星或影視明星,直接影響到其自身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青少年在互聯網媒體上更多注意的是嘩眾取寵的流量帶來的經濟效益,在“流量”里追求的是美物、美食、美飾、美容等,追求娛樂性、流行性、休閑性、刺激性,因此,破解青少年因盲目無理性的沉溺網絡而產生的“暈輪效應”,迫在眉睫。
2.2?互聯網審美教育環境魚龍混雜
互聯網時代因網而生、伴網而生的各種文化形態和文化元素,正在強勁地向青少年擴散,這些文化形態和文化元素的內容參差不齊,造成青少年審美教育環境魚龍混雜。特別是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無孔不入,很多包含錯誤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偽裝成各種新興形態進入中國市場,很容易吸引正確“三觀”未成形的青少年,從而導致其成長方向產生偏差。青少年好奇心旺盛,最熱衷于獲取、接受甚至模仿新生事物。伴隨著青少年群體辨別能力的不足,他們追求的事物的價值取向經常是盲目的乃至錯誤的。通過加大市場監管、清理等方式凈化審美教育環境十分迫切。
2.3?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與審美教育存在“不和諧”
無論在二者的交集還是非交集中,都呈現出“不和諧”的問題。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已相對比較成熟,但是縱觀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歷程,審美教育總是被大眾劃分到專業的藝術領域內的教育內容,仿佛與思想政治教育毫無瓜葛,因而審美教育未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審美教育的環節,使得青少年對于美的認識過于主觀,并不能夠客觀地去審視“美”。同時,審美教育中又缺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這使得青少年在成長中美的標準有時會陷入模糊,往往將個體的審美偏好和對事物的表面形式的認識作為審美意識,沒有進一步挖掘事物的內在本質,也就難以達到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三觀,達到真正的以美育人的目的。
3?加強互聯網背景下的青少年審美教育的路徑
3.1?加強對青少年的審美教育,提升青少年審美品味
2018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要結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審美教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民族是唯一一個五千年未斷流的民族,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能夠使審美教育不僅有廣度,還拓展了深度。青少年喜愛的影視動畫片作品、流行歌曲作品、創新戲劇作品等等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全新的理解與詮釋,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當下的審美趨勢,對青少年傳遞出了深厚又不失趣味的文學底蘊、美學內涵,也傳遞了中華民族在新時期更為多元化的價值觀,從而培育青少年美的素養與品格。運用各種形式如讓青少年領略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美,激發青少年對歷史之美的興趣,提高青少年對美的鑒賞力和領悟力。
把審美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學校一直以來單獨承擔著審美教育的重擔,但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才是青少年審美觀構建的源泉。目光所及之處皆是美的元素,讓青少年融入美好生活,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大幅度提升青少年對美的認知與感受。因此審美教育應當打破學校教育的“圍墻”,帶領學生直面多樣化的、鮮活的現實生活。引導青少年在穿衣、住房、人際交往、文學書畫等方方面面發現美、感受美,領悟美的真諦,培養其健康又“接地氣”的審美觀。
采用合適的教育手段進行審美教育。美是無處不在的。要注意運用各種恰當的手段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審美教育,最大程度地發揮美的元素的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顯性影響力與隱性影響力同步發力。僅過于直接地給予美的教育,會使美失去其應有的魅力,審美教育退化成為普通教育的一環;僅在其他教育環節中附有美的教育元素,只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審美教育大打折扣,且極易與其他教育混淆。審美教育既要給予直接的教育,又要對青少年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要注意技術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結合,既要避免走入“唯技術論”的歧途——因過分追求技術效果而忽略了美的整體,又要避免落入“唯情感論”的陷阱——只用情感渲染而過于單薄無力導致審美教育教育失去說服力。
3.2?凈化審美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的審美文化氛圍
發揮主流媒體的主導功能與大眾媒體的宣傳功能,塑造健康的主流審美意識。主流媒體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其引領功能十分穩固。大眾媒體的影響覆蓋較廣,其宣傳功能靈活多樣。通過主流媒體與大眾媒體的共同協作,積極推進網絡審美觀念行為治理,宣揚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審美價值觀,從而對多方資源整合互補,實現對互聯網環境政治方向、審美導向、價值取向的傳播傳遞。
重視家庭環境對青少年審美觀的塑造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注重優良家風的重要價值,將優良家風作為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抓手。良好家風對青少年審美價值觀具有積極影響,宣傳和帶動社會良好家風的建設,使得家庭家風成為青少年審美教育的堅實保障。一方面父母要做好榜樣示范作用,樹立好自身形象;另一方面好的家庭環境也是培育良好審美觀的基礎,好的家庭環境更容易造就正確的審美觀。打造良好家風,在青少年的審美價值觀培養中不僅有著主動引領教育作用,同時也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源源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持續完善網絡空間道德法制建設,形成網絡監管機制。低俗文化與其所依附的載體平臺猖獗不休的原因在于相關的法規制度存在模糊地帶,使其有機可乘。建立健全互聯網建設的法規制度,管控制裁惡意傳播三俗文化的媒體平臺,強化媒體企業和網絡媒體從業者的道德約束和社會責任感,讓“歧賞”和“羞辱的奇觀”不再消費新時代的審美文化主體,凈化網絡生態,為青少年群體形成正確審美價值觀營造清朗網絡環境。
3.3?促進審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加強審美教育與思政主課堂的融合。要想培育青少年健康的審美觀,就要讓青少年從根本上明白什么是美。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體系中增設美育基礎理論課,并且確保課程內容充足,讓青少年可以充分了解美的涵義、美的發展歷程和美的表現形式,從而在審美知識的十分堅實的理論前提下,做到科學的、多層次的、全面的分析美的元素,并從中把握美的內在實質。在此基礎上,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的同時也能夠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加強審美教育與思政實踐教學的融合。審美是具有實踐性的認知活動,在實踐中才能更直觀、更深刻、更真切地領悟美,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因此培養青少年審美觀最直接、根本的途徑還是要進行具有審美內涵的實踐教學活動。應當積極倡導青少年從理論課堂走出去,到實踐活動中去,在自己的切身實踐中感受風土人情、民俗文化、人文地理,讓青少年親身體會到日常生活中充滿不同風情的美,從而完善自身的審美觀念。
加強審美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在培養人的目的上保持高度一致——促進青少年的全方位發展。要全方位營造校園文化的審美氛圍,打造具有優美文化底蘊形象的校園,使青少年感受到校園文化之美的力量,從而全方位不斷地接受美的熏陶,在主觀意愿上也愿意進行審美學習與審美觀塑造,從而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同時校園文化還應該包含各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活動。通過開展具有生動又豐富中華文化內涵的活動,激發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民族自豪感,使青少年更好地領略中華文化之美,使青少年的審美觀具有深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從而達到更高層次;通過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活動的舉辦,能夠激發青少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使青少年的審美觀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
4?結論
馬克思說過:“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泵啦徽摲旁谀膫€時代,都能引導人煥發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帶來前進的推動力。良好的審美教育,使得青少年在任何時代背景下都能夠健康健全地發展自我、成就未來。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互聯網背景下加強青少年審美教育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一方面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凈化審美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的審美文化氛圍;另一方面要將審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發揮互聯網在青少年價值引導、人文關懷、審美啟迪等方面的正向作用,創造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清朗生態。
參考文獻
[1]高鵬.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新論)[N].人民日報,20211213(5).
[2]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強調?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J].美術研究,2018,(05):4.
[3]戴宏紓,李鵬.優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4):7072.
[4]楊晶.如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審美觀[N].光明日報,20220608(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