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藝陶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產業工會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力量。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關系、勞動關系和職工隊伍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新要求,產業工會工作要立足新發展階段特點,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局、服務大局,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新時代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工人階級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基礎,而工會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具有“大學校”的職能,要始終堅持把團結教育引領職工作為產業工會工作的核心。
堅定正確政治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和“十三個方面成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學習領會。產業工會要充分發揮教育職能,不斷深化創建學習型組織,持續完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落實機制、黨的創新理論和工會理論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把“大學習”的課堂設在基層生產一線,引導職工群眾原原本本學習掌握理論知識,學好用好黨的故事和勞動故事,提升廣大職工和工會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
堅持素質能力提升。產業工會承擔著育人才、助人才和促人才的職能,應把產業隊伍技能素質提升作為新時期工會思想工作的重點,深入推進“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突出文化內涵,通過浸潤式的宣傳宣貫強化文化引領,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要結合產業工作實際,督促企業依法足額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常態化開展各類職工教育培訓活動,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技能、新工種培訓,保障職工的發展和學習權,幫助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引導職工群眾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提高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五四運動”以來,在黨領導人民奮斗的進程中,廣大產業工人始終緊跟黨的號召,堅定走在時代最前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進入新時代,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進,產業工人的勞動素質成為企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的關鍵力量,而技術技能是產業工人的立業之本。
構建技能形成體系。積極響應“技能強國”號召,聚焦新能源發展趨勢,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圍繞增產增效、安全生產和項目建設等方面搭建勞動和技能競賽平臺,不斷改進競賽的組織方式、評估獎勵,使競賽成為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舞臺。發揮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多種途徑,形成“培訓、比賽、獎勵”緊密銜接的工作格局,推動廣大職工在競賽中當先鋒、唱主角、顯身手、增效益,掀起實干熱潮。
鼓勵職工創新創造。緊跟能源發展新趨勢新業態,持久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和合理化建議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職工樹立創新意識,強化職工自覺提升技術技能的積極性,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和技術基礎。發揮勞模工匠、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干的“傳幫帶”作用,實現普通職工向技能人才培養選拔、技能人才向高技能人才躍進的目標,努力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
推進產業隊伍改革。協同黨政和行政多方力量深化隊伍建設改革,從產業工人成長成才、地位提升和優化結構等方面推進和落實改革措施,引領職工樹立“企興我榮、企衰我恥”思想,動員職工積極參與企業規劃、政策和勞動標準的研究制定,讓廣大職工成為企業建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推動者和直接受益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五大原則之一,工會作為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其本質屬性是群眾性,生命線是更好地為職工群眾服務,一切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是為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職工合法權益。
真正辦實事解難事。產業工會要以職工和企業需求為導向,主動順應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眼睛向下、腳步下沉,開展有針對性的維權活動,特別是要著重關注困難職工等弱勢群體的思想和情緒變化,及時安撫疏導和解決矛盾沖突,讓產業工作更有溫度。要一體發揮調研座談、談心談話、例會工作會等渠道,聽取和掌握職工群眾的所思、所想和所需,了解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能解決的及時解決,無法解決的聯合企業黨政、行政共同謀劃解決,做好職工群眾的“娘家人”。
完善職工服務機制。隨著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工會組織要綜合運用多種形式,持續完善以精準幫扶為重點,以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幫扶“四篇章”為基礎的職工服務機制,一體發揮“媽咪小屋”、“職工之家”、“職工心理健康室”等載體作用,把職工醫療互助、工會法律援助、女職工維權等辦得更深入人心、更有力量。同時,要突出群眾性、教育性、引導性和趣味性,按照“小型化、多樣化、常態化、普及化”的原則,持續開展具有“工”字特色的文娛活動,更好地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工會民主管理工作是面向企業內部的,其作用能否發揮關鍵在于是否對職工產生真正影響力,能否促使職工參與企業發展,有效的職工民主管理工作可以為企業和諧發展提供穩定的內部環境和強大的內生動力。
保障職工民主權利。工會組織應始終堅持平等雙贏的原則,從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需要解決的現實利益問題入手,健全完善工會源頭參與機制,積極代表職工參與到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的調研、討論和制定中。此外,隨著勞動關系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工會在制度供給上的作用明顯提升,作為“中間人”,工會組織要持續深化制度化職工溝通協商方式,教育引導員工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工作,監督企業嚴格履行合同要求。不斷完善以平等協商為基本形式的和諧勞動關系。要建立綜合協調、多方聯運的專業性勞動爭議調解機制,按照“重在預防、重在基層”的原則協調推進企業合規化建設,發現違反合同方的要求其改正,提升爭議案件調、裁、訴一體工作水平。
發揮“一肩挑兩頭”優勢。企業只有充分依靠員工才能最大限度激發企業活力,特別是隨著90后、00后踏入職場,產業工人隊伍結構漸趨年輕化,職工的自我表達意愿和參與企業發展的主動性逐漸增強,工會工作更要牢固樹立共創共享理念,完善和固化以職代會、職工代表巡視以及職工提案征集為基本形式的民主權利保障機制,有效發揮職工訴求中心的功能,落實好廣大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讓職工真正關心企業。嚴格落實“應公開盡公開”的廠務公開要求,加大督查力度,圍繞責任是否明確、制度是否健全、效果是否明顯、群眾是否滿意等內容開展檢查考核,保證重大事項和重要事宜及時公開并達到預期效果,推進廠務公開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邁上新時代的趕考之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產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產業工會工作在企業發展全局中的作用更加凸顯,逐漸成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履職盡責、充分發揮作用的一支特殊力量。面對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產業工會工作應在增進職工對工會工作的理解和認同上下功夫,不斷拓展工會工作角度、廣度、深度和力度,使工會工作深入職工內心,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