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峰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建黨精神的概念,科學界定了建黨精神的內涵,詮釋了建黨精神的地位,并對偉大建黨精神做了深刻論述。黨的二十大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寫進大會主題,強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偉大建黨精神”像一條紅線貫穿于二十大報告始終,體現在推動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具體政策中,構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偉大建黨精神直接體現了黨的先驅們創黨實踐的精神品格。回顧歷史,1921 年新生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中脫穎而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在創建時就具備了特殊精神品質,孕育出偉大建黨精神。同時,偉大建黨精神又間接體現了建黨以來百年奮斗的精神風貌,形成于建黨的偉大實踐中,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正是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中,圍繞不同歷史任務,形成了與偉大建黨精神內涵不同、精神實質相通的一系列偉大精神。
偉大建黨實踐孕育了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是對中國共產黨早期建黨實踐歷史過程的反映,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在建黨實踐中所彰顯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范的高度概括,也是對黨的醞釀和創建過程中先后形成的五四精神、紅船精神等原生態精神的高度凝練和升華。內蒙古紅色革命正是在偉大建黨實踐的過程中,沁潤著偉大建黨精神的滋養而生生不息。
若問南湖紅船哪里來,北大紅樓是源頭。建黨活動從北京到上海,再從上海到全國乃至海外,逐步形成燎原之勢,地理空間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重要載體。其中,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是中國共產黨的發祥地。在這里,創黨先驅李大釗同志直接領導和參與在少數民族青年學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共產主義先進分子的工作,從北大紅樓到北京蒙藏學校,在他的指導下,誕生了第一批蒙古族中共黨員,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黨支部,從而點燃了內蒙古的紅色革命的火種,為中國共產黨和內蒙古黨組織的創建與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內蒙古和全國革命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京蒙藏學校進步青年中的代表人物榮耀先就是在李大釗的指導下加入了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3 年4 月,榮耀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內蒙古地區第一位蒙古族共產黨員。1923年秋,受李大釗派遣,鄧中夏、趙世炎等人陸續到北京蒙藏學校開展革命工作,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在隨后成立了中共蒙藏學校支部,“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黨員組成的黨支部”。內蒙古地區的第一批共產黨人在北京產生,其中的優秀分子有烏蘭夫等人。
第一批蒙古族共產黨員不僅在思想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且主動參加了民主革命實踐。他們參加列寧逝世一周年紀念活動、迎接孫中山先生北上、國民會議的召開等各項活動以及北京五卅運動的組織工作,成為北京革命運動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蒙藏學校的蒙古族青年在北京學生運動中的頻繁出現,使得反動當局對這些蒙古族青年極為關注,妄圖通過各種手段來遏制革命力量的發展。李大釗及中共北方黨組織為了保護和培養這些新生力量,從1924 年到1926 年陸續選派他們分批去廣東黃埔軍官學校、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和軍事院校、外蒙古黨務學校、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等處學習。這樣的培養有效地保護了內蒙古地區的進步青年,為內蒙古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保存和儲備了干部力量,也為我們黨成功解決民族問題創造了干部條件。
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由多個層面的意蘊融匯而成。黨的二十大將“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寫入黨章總綱。偉大建黨精神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在建黨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責任擔當、精神風貌、崇高情懷的概括和凝練。
偉大的建黨精神體現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上,堅持真理,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理想,就是堅守共產主義理想。近代中國,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創黨先驅最先意識到中國需要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陳獨秀發出“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的呼喚。李大釗做出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預言。作為新文化運動旗手、主將和五四運動領導者,創黨先驅們站在時代潮流前頭,在思想解放中探求、追尋真理,確立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地位,在斗爭中砥礪自己,為黨成立作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1919 年五四運動中,北京蒙藏學校學生代表榮耀先參加北京高校學生代表集會,帶領蒙藏學校學生前往天安門參加游行示威活動。學校學生們還曾投書《晨報》,發表《蒙藏學界之憤激》的罷課宣言,旗幟鮮明地表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吾蒙藏學生,亦國家之份子,愛國熱忱彭湃不已。”此外,學生代表榮耀先還與瞿秋白、許德珩等共同發起成立北京學生聯合會,以“蒙藏學校一百三十人”名義參與簽署《致巴黎專使電》《致巴黎和會電》等愛國文電,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
偉大的建黨精神體現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上,踐行初心,就是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擔當使命,就是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建黨初期最早的五十多名共產黨員中,大多出身比較富裕的家庭,受過比較良好的教育,有的還有比較好的社會職業,在那個時候完全可以過上中上等的生活,他們選擇共產主義信仰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而是主動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擔當起來。
1925 年春,在蒙藏學校宿舍里,多松年、烏蘭夫和奎璧按照李大釗同志辦一個向內蒙古人民宣傳革命思想刊物的指示,創辦了我國少數民族第一份革命刊物《蒙古農民》。這是一項秘密而緊要的任務,在艱苦而危險的環境中,他們主動擔負向廣大內蒙古民眾宣傳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歷史重任,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終于使得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在大革命時期,這個刊物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內蒙古無數蒙漢族農民的心”,“作為內蒙古的第一個革命刊物,它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影響是深遠的。”
偉大的建黨精神體現在“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上,不怕犧牲,是指為了正義事業,勇于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獻身精神;英勇斗爭,是指為了救國救民,不畏強暴、不避艱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偉大建黨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境界和人生境界的高度統一。很多創黨先驅為黨的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27年5月,內蒙古地區首批蒙古族共產黨員之一、內蒙古早期黨組織負責人多松年在武漢出席黨的五大后,為盡快向內蒙古各地黨組織通報國共合作開始破裂的情況和五大會議精神,不顧危險返回張家口。8 月多松年先后到歸綏、包頭向兩地黨組織傳達中共五大精神,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22歲。綏蒙各界抗日救國會負責人劉洪雄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他面對日軍憲兵隊極為殘酷的刑訊,黨的機密只字未露,最后壯烈犧牲,時年33歲。僅抗日戰爭期間,在內蒙古東部地區,東北抗日聯軍同呼倫貝爾各族人民一起展開抗日游擊活動,“200多名抗聯指戰員長眠呼倫貝爾”。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僅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犧牲的革命烈士就數以千計。
偉大的建黨精神體現在“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上,對黨忠誠,就是對黨的信仰、根本宗旨、基本綱領、所領導的偉大事業忠誠;不負人民,就是不負人民重托,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中國共產黨作為替普通百姓謀利益的黨,自從創建之日起,創黨先驅們就對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擁有無限的忠誠,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黨性與人民性從來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對黨忠誠與對人民負責從來都是一致的。
內蒙古第一批共產黨人在蒙藏學校開啟了他們的革命生涯,無論在多么艱難的情況下,他們都沒有動搖過自己的信念,始終對黨忠誠,始終遵照黨中央解決內蒙古民族問題的方針和政策,團結內蒙古各族人民走上黨指引的光明大道。從自治運動聯合會的創建到自治政府的成立和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的誕生,再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鮮明案例“三不兩利”政策在內蒙古自治區牧區的實施,以內蒙古早期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的領導集體團結一致,他們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內蒙古乃至全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建黨精神是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活水。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積淀、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穿越時空而又歷久彌新。回望歷史,偉大建黨精神是對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提煉升華;展望未來,偉大建黨精神是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精神宣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內蒙古的紅色資源,并對內蒙古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2014年1月27 日,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舉辦的牧民那達慕大會時提出,蒙古馬雖然沒有國外名馬那樣的高大個頭,但生命力強、耐力強、體魄健壯。我們干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此后2019 年7 月和2020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調研以及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提到“蒙古馬精神”,號召要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2017 年11 月2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曾贊譽“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提出要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中提及“內蒙古第一批共產黨人”的紅色故事,“齊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歷史佳話。
蒙古馬精神蘊含著共產黨革命到底的優秀特質,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蘊含著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特質,內蒙古的紅色革命歷史蘊含著共產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特殊品格,這些紅色資源植根于優秀民族文化沃土,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彰顯出鮮明的時代價值,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賡續傳統文化的精神自覺,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的應盡責任。
傳承和弘揚建黨精神要從中國共產黨歷史中汲取精神養分。歷史是教科書、營養劑,建黨精神蘊含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之中。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昭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偉大建黨精神從精神層面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重要的一環就是通過中國共產黨歷史感悟建黨精神的力量,從中汲取傳承和弘揚建黨精神需要的精神資源。
傳承和弘揚建黨精神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內蒙古革命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烏蘭夫同志總結自己的畢生感悟時認為,內蒙古發展進步的根本經驗首要一條“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內蒙古是我們黨最早建立黨組織的民族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是共產黨直接領導建立的,內蒙古是在黨中央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不會有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首要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傳承和弘揚建黨精神要牢固樹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呵護好“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主線。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促進民族團結融合,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他指出,“內蒙古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源地,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我們一定要發揚偉大建黨精神,繼續擦亮“模范自治區”崇高榮譽這張珍貴的名片,繼續在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方面發揮典范作用。
偉大建黨精神是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歷程中形成的。內蒙古第一批共產黨人產生和蒙藏學校黨組織的建立,是“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直接結果。1925 年初中共北方區委在內蒙古地區先后建立了中共熱河、察哈爾、綏遠和包頭四個工作委員會,從此內蒙古地區黨的各級組織就如原上春草,在漫長的革命斗爭中生生不息。偉大建黨精神也是在創黨先驅的建黨實踐中推動形成的。內蒙古能夠較早建立黨的組織,既說明黨對內蒙古革命工作的重視,也說明內蒙古各族人民革命意識覺醒較早。內蒙古在黨的民族理論實踐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是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發展完善和實踐進步的結果。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活水,追根溯源,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及這一譜系中的地方元素傳承和發展了偉大建黨精神。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的部署要求,學習、感悟、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奮斗力量,把偉大建黨精神所蘊含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各項工作發展的內在動力,努力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為建設亮麗內蒙古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