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要]?巴洛克時期在歐洲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簡單介紹了巴洛克時期的基本情況,描述了巴洛克時期藝術領域的華麗與繁復,闡述了小號演奏藝術的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從審美、藝術、形制、技巧等多個角度對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藝術進行了欣賞與研究,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幫助和借鑒,明確小號演奏藝術在巴洛克時期的發展情況,助力現代音樂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巴洛克時期;小號;演奏;賞析
[中圖分類號]J6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3)12-0115-03
吹管樂器是發展歷史較為悠久的樂器類型之一,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在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更加強烈,促進了藝術的進步與發展。巴洛克時期在整個文化發展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相關人員在研究小號演奏藝術時可以將巴洛克時期作為重要內容和對象,分析鑒賞并深入理解小號演奏藝術,推動現代小號藝術的發展。
一、巴洛克時期基本情況
“巴洛克”一詞在不同的語言體系中有著不同的含義和解讀,總的來說,這一詞匯的貶義性質較為明顯。巴洛克時期通常指1600至1750年之間的一百五十年,在巴洛克時期,美術、雕刻、音樂、建筑等領域均爆發了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極大地推動了藝術風格的發展。巴洛克時期之前的藝術風格強調理性色彩,重視藝術作品的莊嚴肅穆,而巴洛克時期則更加自由。這一時期的藝術家以新奇和融合為中心思想完成藝術創作,反對傳統和束縛,熱情大膽,彰顯了運動與活力,主張享樂主義。因此,巴洛克時期在藝術發展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改變了固有的藝術風格,為后世的藝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巴洛克時期在小號演奏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自巴洛克時期起,小號的普及范圍擴展,成為音樂演奏中較為常見的樂器種類之一。相關人員在欣賞小號演奏藝術時應當重點關注巴洛克時期。
二、小號演奏藝術的發展歷程
最初,原始先民在狩獵以及生活過程中需要傳遞信息,由于物質生活的匱乏,原始人員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石頭、木頭、海螺、竹子等傳遞信息,由此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樂器。小號的前身可能為原始先民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時使用的海螺、獸角等,經過演變成為小號。
通過查找資料文獻,最初的小號見于古希臘和古埃及時期,主要應用于軍事戰爭中,發揮傳遞信號的作用。此后,其逐漸出現在慶典等場合中。此時,小號在軍事以及宗教領域的應用較為頻繁,尚未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13世紀末14世紀初,小號在生活中的應用逐漸頻繁,被稱為“上天的聲音”,以其獨特的聲音、自然泛音和長短樂句表現上帝的莊嚴和肅穆。16世紀末17世紀初,小號參與到了音樂合奏中,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完成變奏。巴洛克時期,歌劇與宗教音樂得到了較大發展,器樂在音樂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音樂家更加重視樂器的發展,希望實現器樂和聲樂的融合,這為小號演奏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三、巴洛克時期小號演奏藝術欣賞
(一)審美特點
巴洛克時期,人們希望在音樂作品中獲得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品味多種音樂風格與器樂體裁。基于此,歌劇、樂曲、合唱等表演形式出現并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歡迎。小號演奏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彰顯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為了配合傾聽者變化的審美趣味,小號演奏由原有單調、保守的演奏風格轉變為大小調,樂曲的長短不再統一,而是由長句和短句共同組成,二者交替出現,通過調整樂句氣息以及長短變化營造豐富的樂曲,為傾聽者帶來更為良好的體驗。在大小調體系下創作的小號演奏樂曲的對比較為鮮明,有著強烈且濃厚的風格特征。另外,創作者在創作樂曲時多用裝飾音,結合多種多樣的模進音型設計樂曲,使樂曲整體的變化較為豐富,利用不同形式的節奏為小號演奏曲目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使小號演奏藝術的情感渲染能力更強。在此基礎上,演奏者著重處理了演奏樂曲中的不和諧音,從而增強了和聲在樂曲中的和諧度,充分發揮和聲應有的作用,促使小號演奏樂曲更加完整。在巴洛克時期,人民更加喜歡具有變化性的音樂作品,希望音樂作品可以在節奏、速度、風格等多個方面做出調整和改變,增加樂章結構。某一樂章內的情感基調應較為穩定,通過不同樂章的情感變化刺激傾聽者的感官,展示更加復雜、多變的思想情感。基于此,創作者改變了以往漸弱和漸強的表達方式,而是使用階梯式力度完成樂曲轉變。
(二)審美風格
第一,運動美和空間美。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藝術中涵蓋了大量科學與文化的相關內容,小號演奏藝術的運動感較強,曲線較為優美,呈現出節奏跳躍、旋律精彩、情感起伏的特點。此時,音樂創作的空間概念出現,創作者開始在音樂作品中延伸聲音空間,利用空間感的變化表現不同的音樂主題。另外,樂句長短的調整使得小號演奏中的距離感更加顯著,多聲部的旋律與和聲色彩共同形成了小號演奏藝術的空間美。
第二,有序美。巴洛克時期的創作者和演奏家強調音樂作品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希望通過音樂作品向人們展現客觀世界,反映實際情況。基于上述思想,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創作表現出一定的和諧和秩序,成為音樂家在創作過程需要遵守的首要原則。在有序性風格的引導下,小號演奏藝術在情感表達方面的次序性特征較為明顯,完美融合了混亂和有序,相關作品的哲理性較強。
第三,模仿美。巴洛克時期,人們對自然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充滿崇敬之心,這種思想狀態自然而言拓展到了音樂藝術領域,創作者開始以自然和現實世界為基礎,利用音樂模仿世界,展現音樂的魅力。法里納(Farina)、科雷利(Corelli)等音樂家均留下了充滿模仿意味的作品。
第四,激情美。音樂作品在精神層面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體現了創作者以及演奏者洶涌澎湃的個人情感,展現了人們激揚的情感。巴洛克時期,小號演奏藝術的器樂速度、力度、節奏等均出現了變化,成為人們的情感寄托。
(三)藝術規則
第一,強調演奏音準。音準是巴洛克時期小號演奏藝術中較為重要的衡量指標與評判標準,希望演奏者能夠準確演奏,提升藝術享受。為了規范小號演奏藝術行為,巴洛克時期統一設定415赫茲為a1標準音振頻,這與現代管弦樂的標準不同,由此產生了不同的音高。巴洛克時期的赫茲低于現代管弦樂標準,呈現出較為獨特的藝術風格。另外,在小號演奏藝術中,音樂家常用純律小號,演奏特色較為鮮明。
第二,重視吐音發聲。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藝術在演奏過程中希望演奏者可以盡可能地應用多種吐音發聲方式。以《小號演奏法》為例,創作者梵蒂尼(Fantini)指出,小號演奏者需要在演奏曲目時使用不同的吐音發聲方式,并結合琶音跳度較大的音樂輔助小號曲目演奏。另外,其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類文獻對這一藝術規則進行了補充說明,認為吐音發聲方式的使用應隨著演奏條件的變化而調整,根據演奏環境的實際情況展示更加恰當的發聲特色。針對不同的演奏曲目以及速度,演奏者需要選擇對應的發音方式。基于此,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藝術呈現出較為突出鮮明的特色。
第三,鼓勵即興演奏。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強調口頭傳授,在演奏重復的樂句以及樂段時,演奏者往往會臨時增加裝飾音,區分現有演奏與前期演奏,進行對比。較為常見的區分方式為改變演奏力度,這是即興演奏中受歡迎程度較高的方式與亮點。
(四)藝術發展
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藝術得到了發展,在當時社會背景、生產力發展水平、文化、思想、歷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較為獨特的社會音樂觀念,在反映人們審美特點的同時進步和發展。此時,人們欣賞的主要音樂形式為古組曲、室內樂、大協奏曲等,上述音樂形式共同構成了巴洛克時期輝煌的音樂發展局面。器樂演奏形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通過獨特的音樂魅力獲得了人們的喜愛。
樂器自身的發展為音樂藝術的進步創造了較為良好的物質條件。相關人員可以在現有樂器的幫助下研究更加多樣化的演奏方式與音樂形式。器樂類藝術的發展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美學思想息息相關,聯系較為緊密,獨立性增強,脫離了聲樂以及舞蹈伴奏的限制,成為能夠獨立表演的樂曲形式。
在弦樂重奏藝術的發展過程中,重奏曲和奏鳴曲為主要的音樂形式。各國音樂綜合運用多種樂器,通過體現不同樂器在演奏過程中的特點增強作品本身的對比,兼顧旋律、節奏以及韻律。另外,在小號演奏藝術中,演奏家嘗試了敘事風格與小號演奏的融合,為小號演奏作品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這一音樂形式的影響下,小號演奏藝術為觀眾帶來了更加新穎的心理感受與主觀刺激。
(五)藝術特點
第一,聲部旋律流暢性。旋律是樂器演奏的基礎和前提,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創作者以及演奏者的音樂感受,主觀性特征較為明顯,能夠引發傾聽者的內心共鳴。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致力于打破篇幅的局限,在演奏曲目中呈現較為完整的藝術表現。此時,演奏家強調小號演奏在思想情感方面的表達,以不同的情感基調為基礎,通過調整小號演奏的表現形式展示情感,突出呈現小號演奏聲部旋律的流暢性。
第二,伴奏簡潔性。“數字低音”是巴洛克時期小號演[HJ2.1mm]奏藝術的重要特征之一,使得這一時期的聲樂織體呈現出旋律主唱、和聲伴奏的狀態,并成為一種典型構建。演奏人員在“數字低音”中可以突出展示演奏曲目中的低、高兩端聲部,當兩種聲部交替出現時,則呈現了錯落有致的藝術美感和享受。通常情況下,此類作品較為舒緩,節奏起伏不明顯。四部和聲形式是巴洛克時期使用頻率較高的和弦伴奏形式,伴奏織體形式則以復調性伴奏為主。總而言之,巴洛克時期伴奏較為簡單,以淳樸的方式向傾聽者傳遞思想感情。
第三,風格抒情性。表達情感是聲樂藝術的核心思想,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崇尚淳樸簡潔的情感表達,不矯揉造作,向外界傳遞樸素的情感。在演奏以及演唱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曲譜內容吐音發聲。如果需要在表演過程中增加裝飾音符,表演者應當準確表達,避免纖弱的表演狀態。演奏者需要張弛有度,為傾聽者提供律動感較強的聽覺享受。
(六)形制流變
小號的形制流變可以簡單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屬于14世紀及之前的時間段,小號主要從自然界中獲取,利用海螺、獸角等發聲,為簡單的傳聲工具。第二階段為17世紀,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大小不同的自然泛音號。第三階段為側孔小號,在管身設置4~6個孔,從而演奏半音階。第四階段為轉閥、活塞小號,與第三階段相比音準掌握更加簡單,并出現了不同調性的小號。
從上述發展過程可知,小號的發展經歷了較為漫長的演變期,克服了材料獲取、音準掌握、調性設置等多個困難。在巴洛克時期,小號得到了發展與普及,進入了小號藝術的輝煌時代。
器樂創作在巴洛克時期屬于聲樂創作的主要內容,地位顯著提升。此時,小號的形制分為自然音小號和巴洛克小號。
自然音小號以泛音列無機械裝置為準則,采用震動發聲方式,音階結構為泛音列。站在現代聲學的視角看待自然音小號可以發現,演奏者可以利用改變振動頻率的方式獲得目標音高,從而完成演奏。基于此,巴洛克時期的演奏家在使用自然音小號演奏泛音列之外的音時需要改變嘴型振動,演奏對應音。然而,這一演奏行為的難度較高,需要演奏者頻繁練習,容錯率較低,容易出現演奏不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人員研究出了巴洛克小號。
與自然音小號相比,巴洛克小號增加了音孔,演奏者可以通過調整音孔的閉合狀態改變氣流長短,利用較為簡單的方式達到目標音高。這一調整解決了自然音小號在演奏音階方面面臨的困難,但是受技術手段以及思想的形式,在演奏半音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七)演奏技巧
巴洛克時期,小號的用途更加廣泛,能夠演奏出優美完整的樂曲。基于此,為了提升藝術享受,相關人員研究了不同形制的小號。此時,小號演奏偏重純律,吐音發聲方式更加豐富,出現了多種小號演奏技巧。
姿勢與氣息屬于演奏者在演奏小號時需要重點關注的演奏技巧,直接決定了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與技巧能力。作為一種泛音樂器,小號需要通過管內氣體的震動發出聲音。此時,演奏者應當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借助唇震氣息帶動小號發聲。演奏者可以鍛煉胸部運氣、腹部運氣以及二者相結合的運氣方式。練習呼吸技巧時,演奏者可以借助站立呼吸練習、坐臥呼吸練習、無實物練習以及長音練習等方式,針對個人姿勢和氣息的短板選擇更加有效的練習方法。
連音常見于情感基調較為舒緩的小號演奏作品中。就連音而言,演奏者需要充分運氣,綜合運氣和手指運動完成連音演奏。連音的演奏有著多種指法,演奏者需要在保證音色統一的前提下吹奏,保證氣流的連續性。需要注意的是,當演奏者挑戰難度較大的連音演奏時需要禁止借助外力的行為,避免傷害嘴唇。
增強音準控制是小號演奏藝術在巴洛克時期較為顯著的發展特征之一,由此出現了巴洛克小號。演奏者可以充分利用校音器校對音準,檢驗演奏過程中的氣息,判斷氣息的平穩性與強度,并且可以幫助演奏者校準口縫大小和嘴角幅度。除此之外,演奏者可以將鋼琴作為輔助練習工具,提高音準。
結?語
綜上所述,巴洛克時期屬于音樂發展史中較為重要的歷史時期。相關人員在賞析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藝術時,可以從巴洛克時期的審美特點以及風格入手,分析藝術規則、藝術發展以及藝術特點,結合小號在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形制流變,分析小號的演奏技巧,從多個層面解讀并賞析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藝術,吸收其中的精華,為現代音樂事業的發展提供助力。參考文獻:
[1]賈方.淺析小號在西方以及中國的發展歷程[J].戲劇之家,2023(9):82-84.
[2]周建軍,孫秀連.巴洛克時代——小號藝術發展的黃金時代[J].北方音樂,2020(6):17-18.
[3]付長駿.巴洛克時期小號與聲樂作品演繹及研究[J].藝術大觀,2020(10):2-3.
[4]王剛毅.托雷利與小號作品創作——歷史與風格[J].黃河之聲,2023(6):61-66+71.
[5]付旭東.小號在不同時期樂隊中的角色變化及演奏特點[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2):49-51.
(責任編輯:馮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