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董克鋒
摘要: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影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教師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完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本文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提出科學的教育策略,為教育事業的進步以及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以人為本? 心理健康? 教育實踐
一、建設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育過程中,建設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因此,在日常活動過程中,教師隊伍需要扮演傾聽者、引導者的角色,通過與學生和諧相處,促進師生關系的進步。同時,師生關系的建設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及模式中也有影響。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以及學習狀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調整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推動不同學生發展的落實。比如,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需要根據其心理健康狀況,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關注學生的情緒,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以及適用性的提升。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心聲,積極完善教學規劃,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穩步展開。[1]
二、構建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
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建設是保障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關鍵。在學習氛圍構建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落實。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意見收集,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環境建設意見,完善教學環境,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對于有想法的學生,教師也需要積極溝通,保障不同學生都能夠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下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穩步提升。[2]
三、積極通過實踐活動展開心理品質培養
教師還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促進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展開。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游戲活動的作用。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唱歌、跳舞、畫畫以及手工等活動,密切學生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溝通,從而讓學生在互相幫助中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保障學生教育的穩步展開。
規范的實踐活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教育體驗,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因此,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完善活動方式。比如,在心理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團隊活動,通過團隊合作的形式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激勵機制,提升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促進學生發展的穩步落實。[3]
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的關鍵。因此,教師需要加強重視,并且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保障學生心理素質的不斷增強,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為我國人才隊伍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四、結語
在學生教育過程中,通過建設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以及積極通過實踐活動展開心理品質培養等方式,能夠有效促進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落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隊伍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時俱進地完善教育模式,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教育的共同進步,促進我國人才素養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旭,劉衍玲,林杰,劉傳星,魏靈真,邱涵宇.親子關系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社會支持和心理素質的鏈式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22,38(02):263-271.
[2]王一,高俊嶺,陳浩,毛一蒙,陳蘇虹,戴俊明,鄭頻頻,傅華.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間公眾媒體暴露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復旦學報(醫學版),2020,47(02):173-178.
[3]江光榮,李丹陽,任志洪,閆玉朋,伍新春,朱旭,于麗霞,夏勉,李鳳蘭,韋輝,張衍,趙春曉,張琳.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素養的現狀與特點[J].心理學報,2021,53(02):18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