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
摘 要:威寧縣位于貴州省境西北部,為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果蔬農產品種植量較大。果蔬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是市場較為常見的現象,加強果蔬農產品的檢測非常重要。傳統的檢測技術不僅周期長、檢測流程較為繁瑣,而且檢測成本也較高,很難滿足實際檢測需求。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運用能夠快速檢測出危害物質,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同時,有效節省人物、物力。基于此,本文闡述了果蔬農產品的安全風險來源以及果蔬農產品快速檢測的重要性,并對果蔬農產品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有效運用展開探究。
關鍵詞:果蔬農產品;快速檢測技術;運用策略
威寧縣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面積6298km2,境中部開闊平緩,四周低矮,峰壑交錯,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果蔬農產品種植面積較大。果蔬農產品的質量關系著人們的健康,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社會一大熱點。果蔬農產品中可能存在農藥殘留、催熟等現象,為了保證農產品的安全,保障消費人員的權益,相關部門應加強食品質量監督。由于以往的技術發展不夠發達,檢測技術在當前已經無法有效使用,通過結合新技術,采取先進的技術手段,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效率,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1 果蔬農產品的安全風險來源
一方面,農藥殘留。在果蔬農產品的生長期間,農業生產人員為了防治病蟲害,都會噴灑農藥,以促進農產品快速生長,但是,部分農戶可能沒有把握好具體的量,導致使用量超出正常標準,從而使果蔬農產品上農藥超標,進而影響人們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化學污染。大多數農戶會在種植農產品的時候使用化學肥料,雖然少量使用對農產品的生長有一定的益處,但是,也有部分農戶用來催熟產品,這樣便可以使自己獲取更多的利益,如果農戶使用磷肥、氮肥,其中亞硝酸鹽等物質會慢慢堆積在農產品中,當人們食用之后,這些有毒物質又會在人體內堆積,時間一長,很可能引發中毒。最后,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對果蔬農產品的影響較大,在種植或者儲存期間,一旦管理不當,則會使微生物入侵,并大量繁殖,例如霉菌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微生物污染類型,一旦出現微生物污染現象,而消費人員在食用之前沒有清理徹底,則會產生嚴重的食用風險[1]。
2 果蔬農產品快速檢測的重要性
威寧縣面積較廣、下轄街道與鄉鎮較多,常居人口達一百多萬,該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日照時數1812小時,無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26mm,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暖夏涼,夏季平均氣溫18℃,該地區是南方最重要的高原蔬菜生產保供基地。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于食品質量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農產品,農藥殘留不僅是普通老百姓關注的問題,更是國家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部分果農在種植農產品時,為保證其生長良好,通常使用化肥、除草劑等,一旦過量使用,可能導致農藥殘留,人們食用之后,則會在體內不斷積累重金屬、農藥等。同時,在物流較為發達的當下,不管是在農產品運輸銷售期間,還是人們網購農產品時,都需要經歷幾天的運輸時間,為了使農產品色澤鮮艷,有人會在其中添加色素或者其他東西,而罔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檢測果蔬農產品的質量非常重要,有效避免質量不達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由于各個地區的果蔬農產品類別存在較大的不同,使用的農藥類型也各不相同,傳統的檢測技術檢測周期比較長、成本相對較高,并且檢測的結果準確性較低,很難滿足檢測需求。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具有較大的優勢,能夠有效解決傳統檢測技術存在的不足,大大提升了檢測的效率,減輕檢測工作人員的負擔,并且檢測結果準確性較高,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具有較大的推廣意義。
3 果蔬農產品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有效運用
3.1 酶抑制檢測技術
在農產品生長期間,有機磷農藥是農戶比較經常使用的,為檢測農藥,通過應用酶抑制技術,不同的酶物質,在檢測之后會發生不同的效果,以此為依據,能夠科學檢測出有機磷農藥。例如,動物的膽堿酯酶和有機磷農藥會產生反應,它們兩者會生成一種黃色的東西,或者借助植物中的酯酶和有機磷農藥發生反應,生成一種紫紅色的物質,根據這一條件,對于還沒有檢測的果蔬農產品,可以有效判斷是否殘留農藥,并且還可以根據顏色、物質的量,來判斷殘留農藥是否超標。植物酯酶只需要通過簡單操作便可以取到,不需要耗費較大的成本,通過運用酶抑制檢測技術,能夠快速、高效完成檢測任務,并且可以在大范圍內完成檢測工作,及時發現不合格的產品,將其杜絕在市場之外,避免流入市場。在運用酶抑制檢測技術過程中,由于pH環境有所不同,酶的反應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應提前測定農產品的pH值,避免因pH值不同而影響檢測結果。該技術的應用流程比較簡單,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沒有過多要求,在基層檢測部門能夠大力推廣。但是,該技術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檢測盲區,只能夠用于氨基酸價磷脂、有機磷等農藥的定性檢測,無法檢測具體的殘留量和農藥的種類[3]。需要注意的是,該技術在檢測期間使用的顯色劑、酶抑制源等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在檢測期間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出現假陽、假陰等結果,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運用該技術時應保證檢測環境符合檢測需求。
3.2 免疫分析技術
免疫分析技術是利用抗體、抗原結合產生生物化學反應,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不僅操作簡便,檢測的結果還非常準確,能夠靈活進行檢測,但是,該技術必須借助于高標準的檢測設備、技術,如果采取這一技術進行檢測,則需要在前期花許多錢購買設備,并投入大量人力學習該技術。由于抗原有一定的單一性特點,可供檢測的農產品類型有限,不適合大范圍推廣。該技術包括酶免疫、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技術兩種,而后者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直接和間接類型。直接法主要指的是在有關載體上涂抹農藥抗體,例如微孔板載體等,接著,將酶標記之后的農藥抗原與農產品混合,則會和固相載體產生競爭反應,在孵化一定時間之后,將沒有吸附在固態抗體的物質清理掉,并利用顯色劑、酶反應底物,在顯色之后,合理應用標準曲線,計算出殘留農藥的濃度。間接法指的是把抗原體在載體上固定,利用農產品與其的互相競爭,并與抗體相結合,待孵化之后,清理干凈沒有吸附的物質,使用酶標記的二抗體和之前的抗原抗體發生反應,清洗沒有結合的酶標抗體,再添加顯色劑、底物,顯色后使用標準曲線計算殘留的農藥濃度[4]。
3.3 發光檢測技術
發光檢測技術的應用是產生反射、吸收效果,在檢測中具有極強的可靠性,通過觀察農藥殘留對光的反射、吸收影響,判斷農藥的殘留情況。在果蔬農產品種植中,農戶經常使用有機磷農藥,由于有機磷農藥中大部分品種具有毒性,若殘留在果蔬農產品中,人們在食用之后可能會出現慢性中毒現象,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通過利用發光細菌,對甲胺磷、辛硫磷等幾種比較常見的有機磷農藥進行檢測,當農藥濃度呈增加趨勢時,發光細菌的發光強度會逐漸降低,兩者呈負相關關系[5]。該方法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不僅快捷、成本低,還具有較好的檢測效果。發光檢測技術對重金屬毒性檢測也有較好的效果,在農產品灌溉中,如果使用被重金屬污染的水,那么則會對農產品生長產生影響,導致農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當人們食用相應食物之后,重金屬會堆積在體內,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威脅。對于銅、鋅等幾種重金屬,相關專家探討了其對青海弧菌Q67的單獨、聯合毒性作用,在單獨毒性的試驗中,將金屬元素設置五種不同的濃度,通過分析損失、剩余發光強度的比值,發現產生了毒性反應,鋅的毒性最強,銅的毒性最低。通過運用發光檢測技術能夠檢測出細菌數量,并且可以自動完成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3.4 光譜檢測技術
近紅外光介于紅外光、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近紅外光譜法主要是借助傳感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完成農產品檢測,該技術不會損壞樣品,并且可以在同一時間完成多組測量。但是,該技術的運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靈敏度較低,在定量分析過程中,還要擬合數據模型,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有待提升。由于儀器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以及外界環境的干擾,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該技術的發展[6]。拉曼光譜檢測技術主要是利用拉曼散射效應,判斷生物大分子結構的活性進,并借助拉曼光譜檢測儀器完成檢測,該儀器體積不大,便于攜帶,并且檢測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工作人員不需要準備大量樣品便可以完成檢測目標,其抽樣檢測效率非常高。
3.5 生物檢測技術
生物檢測技術是通過觀察果蔬農產品生物反應,判斷其中的農藥含量,由于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會使生物發生某種反應,通過觀察生物的狀態,進而判斷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情況。該技術主要是借助生物敏感性,向蒼蠅、飛蛾等生物喂食需要檢測的農產品,觀察其食用之后的反應,并做好相應的記錄,通過對生物的死亡率、致病率、存活率等進行全面分析,有效判斷果蔬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情況[7]。此外,生物芯片反應中的基因、免疫芯片,能夠有效檢測出病毒的實際含量,并檢測出摻假情況。但是,該技術的運用期間只能夠判斷出農藥殘留是否超標,無法獲得詳細的數據,也無法分析出具體的農藥類型。
3.6 檢測試劑盒
檢測試劑盒是果蔬農產品快速檢測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周期較短,且方便攜帶,在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對于果蔬農藥殘留、地瓜條中的二氧化硫等,都具有較好的檢測效果。例如,轉基因農產品在當前農業生產中較為常見,雖然具有較強的抗病害、抗干旱等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各種負面影響,通過應用檢測試劑盒,能夠快速完成檢測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產品質量監管效率[8]。
4 果蔬農產品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優化策略
4.1 構建完善的快速檢測技術體系
果蔬農產品檢驗是一項嚴謹的工作,關系著上市產品的質量,有關部門要根據標準的檢驗要求,建立快速檢驗技術體系,保質保量地完成檢測工作。檢測部門應發揮自身作用,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制定適用性較廣的檢測方案,優化檢測體系,確保快速檢測技術有好的應用效果。同時,技術人員應嚴格遵守檢測原理,根據實際檢測情況制定方案,加快檢測速度。在實踐中,檢測技術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的水果、蔬菜和農產品,選擇不同的快速檢測技術,以確保滿足檢測需求。此外,檢測技術人員在實際檢測中,應結合不同技術的特點,明確重點內容,以提升檢測效果,例如,在運用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時,應做好樣品制備工作,并嚴格把控試劑盒的運用條件,防止外界因素帶來的干擾。
4.2 提升技術人員專業水平
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檢測技術人員的綜合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快速檢測技術的運用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如果檢測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很容易在實際檢測中出現誤差,進而降低果蔬農產品的質量監管水平。因此,檢測部門應結合實際,注重檢測技術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構建高水平的技術隊伍,以保證快速檢測技術的運用效果。首先,檢測部門應結合實際檢測需求,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通過人才引進,拉高技術隊伍的整體水平,充實隊伍力量。其次,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定期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開展系統化的培訓活動,注重講解快速檢測技術的適用范圍、操作注意事項等內容,規范檢測技術人員的操作行為,提升其檢測水平,確保檢測效果。同時,明確技術的應用范圍、操作流程等,保證檢測效果。最后,做好考核工作,將考核結果與檢測技術人員的薪酬、晉升等掛鉤。
4.3 不斷開發新的檢測技術
當前,比較常用的幾種快速檢測技術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其優缺點各不相同,因此,相關部門在實際運用快速檢測技術時應做到揚長避短,結合不同檢測需求,選擇合適的快速檢測技術。同時,注重優化現有快速檢測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例如,針對酶抑制技術中存在的假陽性等問題,近紅外光譜法中存在的背景干擾等問題。此外,加大新技術的研發力度,致力于研發高效、便捷的檢測技術,并擴大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使其基層得以普遍應用,當地政府部門也應投入大量資金、設備,配置足夠的儀器設備,加強果蔬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飲食安全。
5結束語
果蔬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食用品,農產品的安全關系著人們的食用健康。農產品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現象較為常見,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熱點話題,但是,傳統的農產品檢測方法較為落后,快速檢測技術較為常用,酶抑制檢測技術、發光檢測技術、免疫分析技術等在農產品檢測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檢測結果準確性。同時,通過提升人員專業水平,不斷開發新的檢測技術等,優化快速檢測技術,擴大其運用范圍,進而有效確保農產品的食用安全。
參考文獻:
[1]宋佳.果蔬農產品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有效運用[J].農家參謀,2021(18):91-92.
[2]朱東曉,申海榮.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12):46-47.
[3]于飛弘.果蔬農產品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有效運用[J].農家參謀,2020(17):240.
[4]程雪梅.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農產品檢測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技術,2019(35):107.
[5]王冬梅.永安市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應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基層農技推廣,2020(5):115-117.
[6]張琳.快速檢測技術在果蔬檢測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果菜,2020(12):29-31,35.
[7]劉紅衛.檢測果蔬農殘的幾種快速檢測技術介紹及前景展望[J].中國食品,2021(19):104-105.
[8]余涵.新鮮果蔬農殘快速檢測中常見技術的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1(27):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