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思藝
小學生學習應用題普遍存在畏難情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還較弱,遇到復雜的應用題目,學生難以準確抓取題目信息也無法把握題目重點。在審題時,無法讀準題意,也無法找到清晰的解題思路。為此,教師要積極轉變原有的教學思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學習應用題存在的主要困難,從問題處著手,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以“購物”的情境為例,教師可以根據當下學生十分熟悉的“雙十一”網絡購物節,給學生設計一道生活化的應用題:“雙十一”期間,A、B兩家店鋪都開展了打折促銷活動,其中A店鋪提出了“滿300減100”的活動,B店鋪提出了“全場一律7折”的優惠活動。媽媽想買一件原價 499 元的羽絨服,在哪家店鋪購買更優惠呢?這樣的題目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能力。
二、小組合作解題,增加思維碰撞
有效課堂應該有互動和交流空間,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要建立和諧的互動關系,在合作互動中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同時教師也要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密切關注學生合作學習動態。在小組匯報學習成果的階段,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見解、創新解題思路,教師應該及時給子學生鼓勵,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合作討論的積極性。比如,在“四則混合運算”知識教學后,可以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給學生提供應用題討論空間,讓學生思考如何提高解題效率,如“一根總長度為 84 米的繩子,先剪去 12 米做6根跳繩,想要用剩下的繩子做長度一樣的跳繩,請問可以做多少根?”學生在小組討論階段可以交換不同的解題思路,小組內部共同商討解題策略,為后續的小組學習成果匯報做好準備。
三、借助現代化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一方面,很多小學生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電子設備,并且對于各種信息網絡技術充滿了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在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總之,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點,尤其是進入高年級數學階段后,應用題的復雜程度與難度都有了極大提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設計有效的應對策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培養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應用題知識對自己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實用的解題技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高效的解題過程中形成更高的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