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彤
摘要:隨著新的高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頒布,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已經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通過多維度將核心素養滲透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以期提高學生素質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 ?地理教學 ?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是最能體現地理學科價值的關鍵素養。地理核心素養包括的內容有地理學科的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能力、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地理核心素養是體現地理學科價值的地理能力,需要滿足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地理思維。本文試從多方面來探究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新教學情境,核心素養進課堂
創新教學情境是保障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期間,多種的課程教學形式和多元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能夠充實學生們的學習體驗感,也能夠讓學生掌握和應用地理知識,掌握和了解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意義。教與學的過程是用一個靈魂去感動另一個靈魂,學生在情感上對一個老師的認可,就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極大提升教與學的效果與質量。例如,在開展“生態環境問題與保護”的實際教學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先在網上搜索有關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相關的視頻及圖片資料,并對整理,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播放給學生觀看,使學生加深對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危害的認識,培養他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信念。[1]
二、開展實踐活動,結合教材知識
高中地理實踐活動,要和課本知識進行緊密結合,確保活動的內容和教學的內容保持一致,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參與力。在設計活動內容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學習《城市規劃》這一章節時,讓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針對如何改進城市的規劃和布局說出自己的看法,再針對目前城市的現狀怎樣去進行改造和創新等。學生通過思考之后,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綜合點評。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情境再現,讓學生真正掌握并理解所學的知識,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不同的學生地理情況不同,所以教師要開展難度適宜的實踐活動,要給學生布置實踐的目標,讓學生能夠圍繞目標展開實踐。
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核心素養得到應用
地理知識都是來源于我們的周邊生活,只要我們細心地觀察,便能夠感知到無處不在的地理知識。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經常性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和觀察生活,以此來逐漸地提升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例如,在“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這個課題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到附近去進行實際的調查,調查附近的工業分布狀況,統計城市的人口情況,再對不同領域的人進行采訪,采訪一下大家對于現在城市發展情況和目前城市化給他們帶來的各種影響,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對這個問題得到深刻的認識。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協調人地關系的基本方法,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珍惜和愛護地理環境,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愛護環境的意識。[2]
四、引導小組成員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課堂中實施小組學習的模式,通過巧妙的引導,促使小組之間能夠產生相互的探究分析與交流,從而在此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例如,以《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為例,通過以問題的方式對各知識點進行總結,在以此呈現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就“溫室效應”相關知識點,指導學生深入分析,溫室效應可能會對地球環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以及應該如何應對等。小組成員之間能夠由此展開極為豐富的話題交流。因此,學生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綜合思維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在形成環保意識的同時,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思維變得更為縝密、周全。
五、創新知識圖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地域認知
地圖可以說是高中地理學科必備的教育工具,也是學生提高地區認知素養的重要方法。區域認知素養是學生在學習相關區域空間位置關系時,從緯度與經度的位置和范圍、海陸輪廓和相對位置等已知區域信息中得出相關解釋和正確結論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地理圖像資料,指導學生閱讀圖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地域認知素養。例如,教師在開展“地域”知識課程時,引入學生所在城市的地域分布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尋找學生熟悉的城市地標,有效地拉近學生與地理課程的距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域認知素養。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注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教育觀念和思維等方面強化課程教學設計和改革,設計好課程教學活動與內容,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體會自學并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以利于個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超.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7(7):113-114.
[2]馬春飛.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