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燕 唐開莉 陳茜
摘要:文章分為研究背景、活動研究和結語三個部分,介紹了關于垃圾分類的勞動教育課程活動的開展,旨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素養。體現了“家庭——學校——社區”一體化生態文明教育的構建,為中學環境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指導策略。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 ?垃圾分類 ?課程活動
1 ?研究背景
環境問題看似遠離于校園,實則與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如何培養學生認同并樹立環保理念,是勞動教育必修課的重要培養目標。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七到九年級的學段目標中提出,學生應定期參加公益活動,初步形成對學校、社區負責任的態度。另外,根據個體、家庭、社學校、社區的發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并安全規范地加以實施。 [1]
所以,“垃圾不流浪”(即垃圾分類)勞動教育必修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垃圾分類知識儲備,還能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2 ?活動研究
本校開展的《垃圾不流浪》勞動教育課程,共三個課時,第一、二課時為理論課程,第三課時為“垃圾分類走出課堂”環節,主要是課外活動,構建了“家庭——學校——社區”一體化生態文明教育環境。
2.1以校園為開展活動的主陣營,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教育
2.1.1活動目標
(1)圍繞身邊的環境問題選擇適宜的探究方法,確定探究范圍,選擇相應的調查工具。[2]
(2)依據環境調查方案,搜集、評價和整理相關信息。[2]
(3)在分析環境信息的基礎上,設計解決環境問題的行動方案。[2]
(4)愿意傾聽他人的觀點與意見,樂于與他人共享信息和資源。[2]
(5)樹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做好垃圾的分類。[3]
2.1.2活動類型
在活動開展的前期,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了由西華師范大學、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環境教育與科普研討會,并學習其他學校的經驗,開設了一系列相關實踐活動,主要類型有以下幾方面。
(1)調查:課前調查——學生在課前通過新聞和地圖查找,為課上的分享做準備;校園調查——調查并計算出日平均的垃圾總量及回收量;還有校園采訪。
(2)知識競賽: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檢驗學生對于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程度。
(3)校園垃圾再分類:對校園垃圾進行清撿,并檢查分類垃圾桶里的垃圾投放情況,并對投放錯誤的垃圾進行重新再分類。
(4)變廢為寶:通過設計和創意使可回收垃圾變廢為寶,讓生活垃圾都能物盡其用。[4]
2.1.3生成性環節
在展示往期課程活動成果中,學生分享自制的垃圾分類科普知識和宣傳視頻,以及拍攝的垃圾分類相關照片,還有繪制的相關圖畫。利用這些資源不斷更新課堂,深化生態文明教育。
2.2“小手牽大手”,協同家庭開展活動
2.2.1引導家長樹立環保觀念
學校通過家長會、給家長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勞動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價值、垃圾分類的意義以及學校協同家庭開展垃圾分類的必要性等,促進家長對垃圾分類形成正確認知。[1]
2.2.2指導家長把垃圾分類有機融入家庭日常生活
家長在了解垃圾分類方法和任務清單后,學生指導家長將垃圾分類作為家庭勞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使家庭勞動教育與垃圾分類課程建立關聯,使學生將習得的分類技能得到及時的應用和鞏固。
2.3社區協同開展活動,有效整合社會各方力量
2.3.1社區志愿活動
學校可邀請社區管理人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代表,共同參與學校勞動教育計劃的制訂,一起協同做好學生勞動課程開展工作。學校對社區各類勞動資源進行調查、分類、建檔后,形成學校勞動課程社會資源庫。[1]還有“大觀樓清潔志愿活動”“社區行動日”活動社區志愿活動等。
2.3.2活動案例
云大附中聯合五華區垃圾分類辦和志達環保,舉行了“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的主題志愿宣傳活動。
環節一:集合到達翠明園的智能垃圾分類設施試點,聆聽工作人員詳細的相關介紹。
環節二:根據提前設計好的路線,分小組先來到各個街道,進行垃圾清撿活動。
環節三:根據分類任務清單完成的情況,兌領小禮品。
2.4“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滲透生態文明教育
另外,學生可利用“暑期實踐活動”“課外實踐調研”等參與戶外垃圾分類活動,讓學生逐漸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從而達到課外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目的。在學校,通過開展多樣化、內容豐富的垃圾分類知識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5]
3 ?結語
本研究堅持以素養為導向,開展了特色鮮明的勞動技能課程活動,確保學生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學以能用,并以學生素養反饋進一步優化課程,總結創新,實現了“理論——教學——勞動——反饋”的鏈式化螺旋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余久華.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3]簡雨軒,馮曉淑.校園中的倡廉課[J].檢察風云——預防職務犯罪專刊,2014(4).
[4]彭敏,裴思琪,汪翠,陳燕.家居舊物在空間陳設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J].藝術品鑒,2015(1).
[5]劉星.中學校園垃圾分類及“零廢棄”項目式學習研究[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