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徐俊 王恒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必須確立立德育人的基本原則,明確高校辦學發展目標的同時,把握辦學特色,注重以建筑設計為載體,強化學科建設,推進科學的課程思政改革,以適應“課程思政”發展的需要。因此,本文針對當下高校建筑專業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現狀以及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從而針對問題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在新時代教育環境下探索建筑專業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的新模式。
[關鍵詞]建筑專業;設計課程;思政教學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把課堂作為主渠道,要堅持以德樹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標。在培養愛國愛黨、具有工匠精神、勇于探索、積極創新的建筑專業的基礎上,把思政課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在專業層次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與學科的關系、國家發展與自身的發展之間的關系,培育科技報國的國家意識和職業信仰,樹立“四個自信”,為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為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后盾,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對其價值觀念和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
一、當下建筑專業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分析
(一)專業教學中缺乏對思政教育的重視
新的課程標準的出臺,要求相關的教師根據目前的教學工作,提高對思政的認識和理解,并對其進行優化,使學生建立新的價值觀,增進對系統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然而,許多教師對課程思政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教學的推動下,仍然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建筑類專業課程教學,并沒有將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充分地融入其中。
(二)專業設計中沒有明確思政教學任務目標
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任務的目的,而教學任務的目的又是促進教育教學工作全面落實的關鍵和根本。要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其優勢,切實推進教育工作的實施,必須對現行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優化,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推動思政工作的有效落實。然而,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許多教師對建筑專業設計的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還不夠全面,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設置專門的教學目標,也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思政育人體系。
(三)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過于生硬
建筑專業的課程內容以專業技術知識為主,這種知識并不是單純地停留在紙上,而是要通過教學的實際指導與教學反思,使學生真正了解建筑專業的核心功能。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很難掌握和認識這兩種教學系統的共同點,無法找到二者之間的契合之處,這就造成了將思政教育納入到專業教學中的僵化現象,學科課程與思政教育相互隔離,使其在實踐中缺少體系的科學性。
二、課堂思政對于建筑專業設計課程的意義
(一)有利于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當前,我國高校建筑專業設計的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在進行高校建筑專業設計的課程思政工作中,必須加強對高校的思政工作,就必須深入分析、探討其價值所在,找到切入點,從而推動建筑專業設計的課程思政工作取得切實的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在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不斷推進下,加強建筑專業設計的教學引導,是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高校建筑專業設計開展思政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又可以增強其家國情懷、奉獻精神和創新意識,以促進個體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協調,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通過實踐個體的價值,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為立德育才提供了清晰的發展方向。
(三)有利于完善協同育人模式
將課程思政運用到建筑專業設計的教學中,可以使其更好地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形成更為科學、健全的育人機制。建筑設計課程具有很強的思政元素,老師們可以把思政的元素集中起來,并將其融入到課堂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傳統的建筑設計,從而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
三、建筑專業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究策略分析
(一)加強思政隊伍建設,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組織者與執行者,其職業素質直接影響到其實施效果。為此,必須建立一支具有扎實專業素質、思想意志堅定、思想素質過硬的專業師資隊伍。為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全面培養。以理論和實際能力為核心,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培訓,使教師能及時地了解新的發展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要強化專業思政人才隊伍,以行業骨干為主導,構建以“思政”為核心的學科師資隊伍[1]。并就其教育內涵、實施方針、課程改革途徑等問題展開了深入地探討。教師可以通過主題討論與互動的方式來表達個人的認識觀點,并探索整合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途徑,以達到優化與變革的目的。通過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和專題討論,確定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途徑,促進專業與思政的深度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同時,定期舉辦校外交流會,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并根據自身的實際,建立具有特色的教育體系。教師既要以理論為基礎進行思政教學,又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實踐課程的教學之中。在實施實習作業時,要始終遵守有關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規范。尤其是在使用大型施工機械時,必須嚴格遵守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把思想品德作為工作的基本核心。要引導學生們始終保持著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因追求某些經濟利益而忽略其基本的安全,從而導致不可估量的后果。此外,在推進實踐教學方面,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采取“雙師型”和“師帶徒”的方式,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指導,促進學生的專業思政素質的提高。
(二)做好頂層設計,整合教學發展目標
新時期,課程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前線,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把課程思政融入課程目標,融入教學模式改革,使課程思政與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手段創新相結合,既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課程思政的實施。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明確思政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以學科教學為核心,從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等方面,逐步向深層滲透,以立德育人為本,在專業課程改革之初,應明確其核心領導作用,并對其所蘊含的知識、方法、目標進行統一的規劃[2]。在專業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完善培養學生的途徑。同時,教師要明確思政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方向,圍繞教育發展的目的,建立健全課程體系,以達到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的培養。在進行建筑專業設計的思政工作時必須不斷創新,強化學生們對建筑與設計專業的思政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把思政的內容融入到多媒體PPT課件中,以文獻講解、翻轉課堂、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學生具有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的意識,并培養學生“科研誠信”的能力。教師在方案設計中加入有針對性的思政元素,并且不斷發掘和融合更多的思政元素,正確處理“本源”和“延伸”的關系,引導學生把傳統文化元素引入建筑設計中,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并引導學生注重“藝”與“技”的結合,力求在“工匠精神”的培養上取得突破[3]。在“教”和“學”的互動中,積極推進建筑專業設計的教學方式改革,加強學生的思政素質的培養。在建筑設計課程中,老師們圍繞中國現代建筑的發展演變和建筑潮流,向學生們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提出國家綠色和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思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價值觀與祖國的發展緊密結合,并與國家的環保政策保持一致,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拼搏精神。同時,老師們還結合中國建筑史,開設趣味的鑒賞課,引導學生通過對建筑設計的研究,了解其所蘊涵的民族文化與哲理。在美學設計上,幫助學生了解前人對整個建筑的總體規劃,并注意到細微構件的色彩、裝飾等方面的美學處理。使學生在認識、理解、學習的同時,也能將傳統的建筑文化發揚光大。通過對建筑遺產與保護的闡釋,使同學能夠再次感受到我國歷史悠久的歷史遺跡,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蘊,使學生對中華優秀的傳統建筑和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喜愛,進而激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發掘、保護我國豐富的建筑文化,使得課程與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更為順暢。
(三)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
在專業教學方面,教師要圍繞學科思政的多元化結構,不斷創新專業教學方法,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目標,注重專業與崗位的有機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創造性運用。教師根據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和建筑發展的方向,進行生態建筑設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順應綠色設計的潮流中,運用理論知識與技能,實現開放式作業的創造性設計。通過建筑圖紙與方案的設計,使學生能夠在運用知識及技巧的過程中,建立起積極的價值觀。城市規劃理論與設計課程的教學,要立足于產業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城市和社會,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近年來,一系列的“美麗鄉村”、“雙修”、“特色小鎮”、“城市群”等政策措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農村的迅速發展。作為學科思政教育的實踐者,教師要親自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認識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納入到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在政治認同中樹立起制度與理論的信心。在改革教育方法的同時,也使教師擺脫了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實現了多元的學習,使個體的發展與職業工作、國家發展有機地相結合。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方針,促進綠色建筑的發展。教師在實踐中,以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其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時期的發展,建筑專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實施職業規劃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工作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的全方位的指導和教育。在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管理,使高校建筑專業的思政工作真正發揮其對學生的影響,促進其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其能夠切實地推進教學工作的實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捷,曹藝凡,趙月苑.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高職建筑專業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建筑設計初步》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2(03):37-40.
[2]李晶,趙麗娜,劉凱,翟美珠.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21(5):245-246.
[3]卞潔.建筑裝飾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探索——以“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為例[J].科教導刊,2021(7):107-108+111.
基金項目:
1.2022年南陽師范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新工科背景下以‘項目帶動式的建筑設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2-JXYJYB-7);
2.南陽師范學院2022年“課程思政”校級示范課程,項目名稱:《建筑色彩Ⅰ》(項目編號:2022-KCSZSFK-23);
3.河南省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項目,項目名稱:“南水北調工程+”(項目編號:KCSZZX202216);
4.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項目名稱:“項目中心型課程團隊動態能力提升與學生創新發展機制研”(項目編號:2020YB0199)。
作者簡介:
高蕾(1984.2-),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城鄉規劃;
徐俊(1981.2-),男,漢族,河南信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給排水工程;
王恒(1984.8-),男,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城鄉規劃,城市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