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實施的《民法典》在立法層面上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予以吸收,現行婚姻法中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相較于之前婚姻法中的規則有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適用性問題。例如我國《民法典》中對于夫妻共同債務的例外規則規定,相比于域外部分國家而言完善程度不足。本文在研究中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發展沿革進行梳理后,針對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債務類型進行詳細探討,以法國婚姻法上的夫妻共同債務例外原則作為對比,詳細探討了法國夫妻共同債務例外規則的現狀。以此為指導,對我國夫妻共同債務例外規則司法適用的完善提出相應建議,促進我國《民法典》中夫妻共同債務例外規則完善。
[關鍵詞]夫妻共同債務;連帶債務;共同財產
引言
我國婚姻法中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確定,是對債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夫妻共同債務是以共同獲利作為基礎所構建產生的,這與夫妻一方債務在性質上有明顯的區分[1]。雖然我國《民法典》中夫妻共同債務的實踐界定已經較為完善,但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夫妻共同債務的產生與使用較為復雜,在司法實踐中容易產生爭議,對此應該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夫妻共同債務的例外規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4]。
一、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發展沿革
(一)以“為夫妻共同生活”為認定標準的第一階段
以夫妻共同生活為認定標準,是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最早追溯到1950年所頒布實施的婚姻法。在1950年頒布實施的婚姻法中認為夫妻雙方同意解除婚姻存續關系,如果存在婚姻存續期間所產生的共同債務,那么則需要使用夫妻共同財產支付償還這部分債務[2]??梢院喕斫鉃椋谶@一階段認定夫妻共同債務是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共同生活所產生的債務。在1980年我國婚姻法通過全國人大修訂后,形成了1980版本,在這一版本中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仍然延續1950版本。并在此基礎上,對夫妻共同生活的認定標準進行界定,包括夫妻共同生活的范圍,以及認定為共同生產、生活產生債務的條件等。第一階段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具有單一性特征,也并未對夫妻共同債務的產生以及使用作出解釋,在整體認定規則上較為籠統。
(二)以“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為推定規則的第二階段
以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作為敲定規則,是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發展的第二個階段。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中第41條,延續了1980版關于夫妻共同生活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標準后,關于1980版中關于確定原則上存在的模糊問題,審判人員在司法實踐中對于1980版的婚姻法規則運用并不是十分順暢,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頒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中第24條規定了一系列的全新認定規則[3]。其中便包括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界定,將其作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基礎后,只有在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產生的債務可以認定為是夫妻共同債務,但具體是否真正歸屬于夫妻共同債務,還需要結合夫妻是否共同生產、共同經營或在雙方知情之下產生的債務,其它補充認定原則,對原有的模糊問題進一步明確。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的認定規則基礎上,補充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的推定規則。并針對婚姻存續期間做出了詳細的司法解釋,使得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在產生與使用階段擁有詳細規則。
(三)采取多標準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第三階段
發展進入到第三階段,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體現出多標準特征。再有關于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所產生的共同債務作為認定標準后實施,經過數十年,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進行了第三階段的更新,在這一階段,在原有的婚姻法與婚姻法司法解釋基礎上,單獨頒布了夫妻債務司法解釋,對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原則也進一步完善,將其定義為是夫妻雙方在婚姻存續期間共同知情,并用于婚姻存續期間共同生產經營,以及生活日常開銷支出所產生的債務。在上述認定原則下,第三階段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具有多標準特征,并且也獲得我國《民法典》的認可,并吸收了夫妻債務司法解釋中的三種認定標準[4]。自此之后,我國婚姻法領域中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正式進入到了多標準認定規則階段。采取多標準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發展階段中,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產生、使用以及婚姻存續關系結束后,夫妻共同債務的承擔等,都有明確的規定與補充條件。
二、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債務類型
(一)關于夫妻合意型共債
夫妻合意型共債在婚姻存續期間的產生是由夫妻雙方共同知情的,因此對于這部分債務在最終的認定舉證階段,認定規則的適用難度比較低,并且在最終判決階段不容易產生爭議,在最終判決階段的勝訴概率也比較大。因此,目前我國有關于夫妻合意型共債的確立,對于夫妻共同債務的界定是利好存在的。但同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夫妻雙方在判決階段舉證證明夫妻合意型共同債務是由雙方共同確認的,但若其中一方表示不知情,且另一方不能提供確切的證據證明夫妻合意型共債的產生,那么在具體判決時極容易出現爭議[5]。具有此類特征的夫妻合意性債務,在具體判決時需要雙方達成合意并簽訂合同,在婚姻存續關系結束后,由雙方共同償還,或由一方舉債人定義為個人債務后可由個人償還。在現實債務產生階段,穩定的債權人需要對債務人的婚姻事實進行調查,確定債務人已婚則需要要求債務人及其配偶也成為合同當事人。如此一來,會導致合同確立的整體時間以及調查成本增大,在一些交易場景中會影響到效率,那么在交易場景中,往往會由夫妻一人簽訂債務合同,這也是造成夫妻夫妻合意型共債產生判決爭議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關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型共債
我國《民法典》關于夫妻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型共債的定義,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支出所負的債務,以及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都有可能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在具體的司法實踐界定中,對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行債務的界定,要考慮債務的產生與使用等多方面因素。而對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行共同債務,在對其進行界定時,并沒有將其特定在共同財產的概念范圍下,也不受婚姻生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所采取的共同財產制度所約束。對于享有約定財產制度的權力與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型共債在代理權歸屬上屬于不同的范圍,兩者之間在具體的取證與法律界定上并不會產生沖突。在具體的服務期共同債務界定以及服務期共同財產劃分時,需要區別的是夫妻之間所采用的權利制度是共同財產制還是分別財產制。
(三)關于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產經營型共債
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夫妻雙方用于共同生活或生產經營所產生的舉債,包括投資或其他有利于夫妻共同財產增值或使用的行為而產生的債務,被認定為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型共債。在日常生活需要行共債基礎上,對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進一步詳細劃分。在舉證過程中,兩者之間存在很多共同之處,但實踐中的差異性也十分明顯。共同之處在于,此類債務的產生均在婚姻存續期間內,并且是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或夫妻雙方名義用于生活或投資生產經營所產生的債務,在時間以及行為主體上與生活需求行共同債務是相同的。而不同之處在于,共同生活以及婚姻存續期間內共同生產經營產生的債務,在其適用范圍上與夫妻共同生活需求行共債相比較更加廣泛。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債務產生后的使用方向有明確界定,需要由債權人證明該債務是使用在婚姻存續期間內的共同生活,或夫妻雙方共同用這一債務資金進行投資、生產或其他經營項目。
三、法國婚姻法上的夫妻共同債務例外規則
(一)家庭共同債務與連帶債務的區分
法國婚姻法中有關于夫妻婚姻生活存續期間共同債務與連帶債務的區分十分明確,根據法國《民法典》中第1413條規定,夫妻婚姻生活存續期間執行共同財產制,這一期間任何一方出于任何原因產生的債務,均有權利使用夫妻共同財產對這部分債務進行償還。但如果在司法實踐的舉證期間,舉債人債務產生前提存有欺詐性行為,或未使用夫妻共同債務而惡意舉債,那么這種情況下會剔除這一適用性原則。在針對存在欺詐或惡意舉債情形下產生的夫妻共同債務進行償還時,在司法實踐時可以使用舉債個人財產或共同財產在商討情況下進行償還,對于此部分債務的償還,不可以動用另一方個人收入或個人工資進行償還。法國的婚姻法中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以及連帶債務在區分上,具體的償還范圍界定比較廣泛,也十分明確,保障了非舉債一方在婚姻存續期間內受到欺詐后個人財產的安全性。法國婚姻法中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擔保與借貸界定,規定了夫妻每一方在向其他人或其他第三方機構提供保證以及進行借貸時,可以以個人財產、個人收入作為擔保,夫妻另一方不承擔擔?;騼斶€義務。
(二)配偶一方借貸債務的例外原則
法國婚姻法中,關于婚姻存續期間配偶一方借貸債務,在婚姻財產劃分以及共同債務界定中會采取例外原則。在另外原則中規定是配偶一方所產生的借貸債務,如果是多項借款,那么會從婚姻存續期間家庭實際生活支出需求角度進行分析,若借款的總額并沒有明顯的過度行為,將其界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如果單筆借款金額較小,但累積后所產生的總數額較大,此時產生了過度負債的情況。過度負債是在一段時間內由于單筆債務的產生而累積形成的,對于債務人的最終家庭生活、經濟情況等都會造成影響。法國婚姻法針對此類情況設置了借貸防線,保障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的共同權益。在法律實踐階段,夫妻雙方在合同中會對舉債用于生活日常進行約定,這足以證明夫妻共同生活期間債務的產生是在債權人善意決定下而產生的,并不是由于債權人惡意為之而影響到家庭正常生活。因此,這部分債務被定為是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共同債務。
(三)家庭消費與投資經營所產生債務的例外原則
在法國婚姻法中,有關于家庭消費以及投資經營所產生的債務同樣設置了例外原則,其區分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支持家庭生產生產以及子女教育而產生的債務,這在維持夫妻婚姻存續期間家庭消費以及投資經營活動的范圍。但排除純粹由于夫妻雙方一人個人行為而舉債的因素,有關于其他職業活動、投資活動等所產生的利益性債務活動,在共同債務界定時具有例外原則,但完全用于夫妻日常生產、生活的債務,無論是夫妻任何一方舉債,另一方都具有共同債務的償還責任。但如果夫妻其中一方作為舉債人,在舉債產生的前提因素中具有盈利性的投資目的,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共同債務的界定十分復雜,不能簡單地認定為是婚姻存續期間的夫妻共同債務,但如果投資行為產生后,在目的性上完全是出于增大家庭收入而產生的行為,在此種情況下不適用于例外原則。
四、我國夫妻共同債務例外規則司法適用的完善
(一)嚴格認定夫妻雙方“共同生產經營”中的連帶責任
我國夫妻共同債務例外規則司法適用的完善中,應嚴格認定夫妻雙方共同生產經營中的連帶責任。我國《民法典》中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例外原則,可以借鑒法國有關于夫妻婚姻存續期間共同債務的例外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對適用性進行完善。目前,我國夫妻共同債務中有關于共同生產經營所產生的債務在司法鑒定實踐中的爭議性是最大的,并且在實踐中的取證往往也是最難的,取證中的復雜程度相對較高。因此,我國需要對夫妻雙方婚姻存續期間,共同生產經營中產生的債務進行連帶責任嚴格認定。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目前有關于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的范圍已經不再局限于實體投資,近年來的理財投資以及其他具有商業價值的數字化投資也發展迅速。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中是否是在共同生產經營基礎上所產生的其連帶責任。另外,原則界定中應當充分考慮生產經營特征,對其連帶責任進行認定。如果是以公司或實體店鋪形式展開共同生產經營的,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債務,常規情況下屬于夫妻共同承擔的債務占在一些特定情況下,以公司為例,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公司內部的職務不同,所承擔的責任、風險以及最終的收益也有明顯差異,債務產生后應優先以公司資產對這部分債務進行償還。
(二)經營性或投資性共同債務應排除一方對外擔保形成的債務
對于經營性或投資性共同債務,在例外原則適應性構建中,可以排除一方對外擔保形成的債務。這一例外原則可以參照法國《民法典》中關于夫妻共同債務的例外原則構建,其中界定夫妻共同生活以及子女共同教育、夫妻存續期間共同生產所產生的債務之外,排除夫妻雙方在其中另一方不知名的情況下,以個人名義對外擔保、承諾借貸、分期付款等,認為這種行為屬于惡意隱瞞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債務并不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投資性所產生的債務,在司法實踐中適用于例外原則。例如,夫妻一方對外擔保時,是在夫妻雙方共同同意,并且擔保行為有利于促進夫妻共同財產增值,那么此時可以認定為所產生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如果夫妻一方在處置夫妻共同財產時處于錯誤前提,夫妻另一方對于財產不具有處置權利,事后知情,另一方有權對錯誤處置的夫妻共同財產追回。有關于經營性或投資性的共同債務同樣在例外原則適用條件中。
(三)借貸關系應確立“借貸排除連帶”原則
我國對于夫妻共同財產與夫妻共同債務的司法實踐中,有關于借款合同而產生的糾紛在所有民事糾紛中的占比最大,并且在界定上的正義性也不斷。其原因主要在于舉債的使用方式以及舉債的動因,在最終的判決階段容易產生爭議。因此我國在司法實踐中,關于借貸關系應確定借貸排除連帶的原則。符合家庭生活開支的正常范圍,同時認定是在雙方共同意愿下所產生的債務,同時符合以上特征,則可以認定即使是以夫妻個人名義舉債的債務,同樣適用于夫妻共同債務的界定。但如果以夫妻一方個人名義舉債,并且借款并未超出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經營。但借款的最終使用方向并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產經營支出,那么此時可以用借貸排除連帶的責任原則,這樣夫妻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不具備債務的連帶償還責任。
五、結語
通過以上文章論述,可以發現我國《民法典》中對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經歷三個發展階段。雖然我國在司法層面上對于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比較完善,但例外原則規定上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以參照法國關于夫妻共同債務例外原則的界定,從實踐認定角度出發,對婚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且不用于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生活領域的債務進行例外原則規定。符合國際上關于復議期共同財產以及共同債務在法律層面上的普遍性界定與例外原則適用,未來我國法律發展必然會全面接軌于國際標準,因此有關于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在例外原則上也會不斷完善。《民法典》中夫妻共同債務的例外規則,也將是未來婚姻法領域中重點關注的學術話題。
參考文獻:
[1]姚桐.論《民法典》第1064條“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范圍的確定[J/OL].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3):1-7.
[2]胡天昊.法定共同財產制下夫妻個人債務的范圍確定及其清償順位——以“等額說”為中心[J].嘉興學院學報,2023,35(1):113-120.
[3]李心悅.論夫妻共同債務的類型與清償[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4(S2):94-97.
[4]李天宇.夫妻一方機動車交通事故侵權審判處理方式探析[J].社會科學動態,2022(12):81-87.
[5]梁杰飛.夫妻共同債務糾紛和完善建議[J].法制博覽,2022(34):121-123.
作者簡介:霍科羽(2002.8-),女,漢族,河南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