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資源環境審計肩負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發展的戰略目標。隨著新發展格局的逐步構建與完善,企業資源環境審計的開展必須創新審計思維,充分認識做實研究型審計對于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將研究融入貫穿審計全過程中,明晰對企業資源環境的審計中做實研究型審計的路徑,在實踐中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有針對性的提出規范管理、促進改革的審計意見與建議,發揮審計在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建設性作用。
[關鍵詞]資源環境審計;研究型審計;生態文明建設;企業
引言
2021年6月,中央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署印發了《“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強調要積極開展研究型審計。黨的十八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建設的戰略目標,強調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性。企業內部審計服務于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資源環境審計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對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制度體制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資源環境審計的開展應創新審計理念思維,明晰對企業資源環境的審計中做實研究型審計的路徑,在實踐中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發揮資源環境審計在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建設性作用。
一、資源環境審計開展研究型審計的必要性
(一)資源環境審計目標
資源環境審計是《“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重點任務之一。從微觀角度而言,企業在開展資源環境審計時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完善生態環境及資源保護制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自然資源安全為目標,圍繞政策落實、項目和資金等審計主線,客觀評價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效果,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深入分析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產生的原因,促進各部門落實主體責任,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宏觀角度而言,資源環境審計必須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為目標,全面深化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資金、項目和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的審計[1]。
(二)開展研究型審計的必要性
現階段,我國企業在開展資源環境審計時仍存在尚待完善的問題,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審計人員決策結果的客觀性和可靠性有待商榷,審計程序和方法的尚未完善使審計取證存在難點,審計評價指標的不健全可能造成審計人員難以及時發現環境保護項目中存在的問題。為彌補現有資源環境審計實施過程中短板問題,引入研究型審計思想,以調查研究的形式對企業資源環境開展審計,就是要堅決落實研究型審計的工作要求,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審計工作的前瞻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全面把握國有自然資源的開發、污染防治制度及政策的落實、資源管理措施的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履行情況等,深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以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為基本審計工作路線[2],在揭示自然資源開發運用與環境保護突出問題和缺陷的同時,提出有質量、可應用的審計意見,充分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發揮資源環境審計對企業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作用。
(三)資源環境審計中研究型審計的基本定位
資源環境審計中研究型審計的實施,要求將審計人員的研究貫穿審計全過程,精準把握“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要求,扎實部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任務目標,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審前、審中及審后階段改變以往只注重審計過程的慣性思維,注重揭示企業內部有關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缺陷及問題。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以研究的形式深入分析,挖掘資金、項目和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缺陷產生背后的經濟問題、權力問題等,以點成線,連線成面,從而揭示企業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突出風險,推動資源環境審計監督與其他監督協同共進[3],為進一步完成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作出積極貢獻。
二、研究型審計在企業資源環境審計中的作用機制
依據資源環境審計目標,采用研究型審計方式對企業進行資源環境審計,要求審計人員摒棄過往只查問題的固有思維,將研究的思維貫穿審前、審中及審后各階段,以問題——原因——建議式開展調查研究[4],揭示各區域、各單位及各部門在自然資源開發管理及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缺陷,強化資源環境審計的監督及整改功能,推動資源環境審計在企業生態文明領域的建設性作用。在審前階段,研究分析現階段有關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對企業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資金、項目和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制定審計工作方案。在審中階段,圍繞資金、項目和相關政策落實情況條線,從研究的視角客觀評價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是否落實國家有關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及其在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生態系統、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工作的成效。在審后階段,貼合其體系環境和運作背景提出建設性整改建議,進一步提升企業國土資源開發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效能,持續推進綠色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和完善,全面履行審計“治未病,防己病”的監督職能。
三、研究型審計在企業資源環境審計中的實現路徑
對企業資源環境開展的研究型審計,應提升審計人員的政治性和前瞻性,在審計過程中聚焦資源環境審計對象的主責主業和易發問題,強化做實研究型審計所需的方法手段,注重審計過程研究,加大力度完善體制機制問題,發揮研究型審計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為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發揮企業力量。
(一)聚焦主責主業和易發問題
研究型審計開展中,資源環境審計的實踐應深刻理解黨中央及國家有關國土資源開發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政策及相關文件,充分了解相關地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和人文背景,聚焦企業各相關部門和單位關于推進節能減排、調節資源環境、優化制度體系、改善生態環境等主責主業工作開展情況,將審計實踐的重點置于污染攻堅防治、資源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修復和整治等高頻問題區域,調查研究企業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是否落實國家有關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剖析資源環境問題產生的基本動因,以系統性經濟監督的角度為企業提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整改建議,補齊企業資源環境開發管理和生態環境建設的短板[5],強化企業資源環境規范化建設和有效化治理。
(二)積極運用開展研究型審計所需的方法
我國不同地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各異,各地區資源環境領域發生的問題也呈現復雜多樣化態勢,審計人員所需數據分散于企業多個部門信息系統中,因此,開展高質量資源環境審計需要積極運用開展研究型審計所需的方法,將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以“政策——項目——資金”為調查主線,與財政、稅務、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深入溝通,積極運用大數據、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審計方法[6],研究企業相關資金、項目及政策落實問題背后是否體現出體制機制的缺陷問題,挖掘企業資源環境開發管理及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過程中多發性問題背后的根源性原因,有助于形成更有建設性的審計建議,將企業資源環境管理相關風險最小化。
(三)注重審計過程研究
1.加強審前調查研究
在傳統審前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型審計更要注重分析審計對象多方面的情況,爭取做到全面分析構建立體圖景基礎[7]。既要研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以及黨中央及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戰略部署和實施要求,也要深入了解各地區、各地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背景,系統性掌握企業實際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同時,資源環境審計必須獲取相關地區、部門及單位有關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的政府部門有關文件,關注中央環保督查問題的調查,取得以往審計重點問題清單。通過對審計資料全面歸納梳理,有助于資源環境審計人員抓住資源環境領域做實研究型審計的關鍵,建立全面、深入、系統的審計基礎,為進一步實施審計、深入調查研究現場創造條件。
2.堅持審計數據先行
研究型審計要求資源環境審計在實踐過程取得更高質量、更廣范圍、更新深度的審計數據,加強資源環境審計中企業相關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審計證據收集及處理效率,有助于審計人員將更多精力投入各部門及單位的問題分析及整改應用建議中。資源環境審計應堅持審計數據先行,以審計專項調查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于資源環境審計目標和研究主題的調查研究,企業應建立數量龐大、范圍廣泛、時效最新的調查數據庫[8],基于具體審計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建立審計數據分析模型,以提升審計效率。
3.抓好審計結果運用
資源環境審計的目標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提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整改建議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因此審計結果的應用程度直接反映了審計監督和企業治理能力。通過開展研究型審計,審計人員應加強資源環境審計過程中審計問題的深度研究,強化報告分析及缺陷定性的精準定性,保障審計整改意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強調審計報告的公示、審計問題的移送處理和開展后續審計的重要性,通過揭示企業相關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問題,引領多方相關主體的反思及監督整改,協同其他司法部門形成監督合力[9],共同督促被審計主體全面深入整改,構建資源環境審計結果運用的權威體系,深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加大力度促進完善體制機制
對資源環境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審計人員應充分運用“研以致用”的調查研究方式方法,及時跟進資源環境審計問題的整改情況,從自我糾查、落實整改、定期督查三個階段持續督促企業自身資源開發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充分發揮審計優化企業內部自然資源要素供給結構的協調機制[10],推動企業建立建成生態文明制度系統,全方位揭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制度缺陷和體制問題,推動企業內部資源有效供給與外部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四、結語
隨著新發展格局的逐步構建與完善,資源環境審計開展必須創新審計思維,引入“以研促審”的調查研究方式,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促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保障。
研究型審計在企業資源環境審計中的有效開展,要求企業審計人員提升政治性和前瞻性,在審計過程中聚焦資源環境審計對象的主責主業和易發問題,強化做實研究型審計所需的方法手段,注重審計過程研究,加大力度完善企業體制機制問題,發揮研究型審計在企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1]王彪華,王慧.強化審計應用研究 助力做實研究型審計[J].審計觀察,2022(8):30-35.
[2]晏維龍,莊尚文.試論研究型審計的國家治理效能[J].審計研究,2022(1):13-19.
[3]張虓烽.新時期資源環境審計實施困境與對策[J].中國農業會計,2022(10):64-65.
[4]晏維龍.關于開展研究型審計的幾點認識[J].審計觀察,2021(11):34-40.
[5]鄒昊呈,劉西友.生態文明建設視角下做實研究型審計的路徑選擇[J].審計觀察,2022(6):12-15.
[6]史雅潔,張嘉欣.生態文明視角下我國資源環境審計優化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2(2):87-89.
[7]王永梅,許莉,周旭東,等.研究型審計:內在邏輯與實踐探索[J].會計之友,2022(1):119-123.
[8]李培培.資源環境審計數據分析工作機制研究[J].審計觀察,2022(6):22-27.
[9]戚振東,張紫璇.研究型審計: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會計之友,2022(6):118-124.
[10]張瑛,張榮剛,孫上捷.資源環境審計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以國家治理為視角[J].經濟問題,2022(11):106-114.
作者簡介:黎昱杉(1999.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