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宣告了新征程下黨的使命任務,對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一定問題,不利于培養能夠擔當新時代、新征程下國家發展使命的高水平人才。對此,本文對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變化進行了梳理,總結了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師認知不到位、大學生理想信念基礎不牢、外部環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發展不利的問題,說明了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發展教師觀念及能力、培育學生主體意識、優化思政教育話語等建議,以期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質量。
[關鍵詞]新征程;理想信念教育;家庭教育觀念;社會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正式提出我國進入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這一背景下的思政工作應通過培養有思想有覺悟的現代化人才來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質量,通過強化人民自信以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內生動力[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環境變化和大學生理想信念發展問題,為今后開展進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一、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
(一)教育主體及對象的認知與實踐現狀
新征程下的思政教育場域、話語體系、內容等都有一定拓展。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新征程下思政教育工作變化,一方面要努力創新思政教育方式,使思政教育有效滲透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實現時空全覆蓋,另一方面要在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精神力量的作用,調動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推動其主動發展。但受疫情等特殊因素影響,多數高校思政教師針對二十大報告及新征程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還處于理論探索階段,相關實踐研究尚有不足,短期內高校針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還有待創新和改善。近年來我國文化開發環境誘發了西方思潮的流入和傳播,一部分好奇心較強的大學生接觸此類信息又缺乏足夠的信息判別能力,以至于受其影響,出現了沉溺享樂、消費主義觀念傾向于實用主義等問題。
(二)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的根源
從新征程背景下我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來看,當前的教育狀況并不理想,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教師的認知不足和大學生本身的思想和觀念存在一定問題。具體來看,這類問題主要由以下幾類原因導致:其一,思政課和其他專業課教師對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和認識不充分;其二,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基礎不牢,其中部分學生家庭內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缺失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甚至部分學生家長還會向子女傳導消費主義、金錢至上、實用主義觀念,這會進一步阻礙大學生理想信念發展;其三,復雜的外部環境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發展造成較大影響,多元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意識形態、思想潮流在各個領域向國內傳播,部分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利用這類渠道向我國民眾傳播不良信息,部分大學生出現理想崩塌、信仰扭曲的問題,這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造成了較大障礙。
二、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新征程本質上是黨在成立一百周年后針對下一個百年制定前瞻性目標并為此奮斗的過程,新一代青年必須能夠主動站出來承擔時代發展的使命和責任,這也要求新一代青年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能力和正確的理想信念。改革開放40年間我國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但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其中大眾物質生活環境、精神文化環境的快速更迭使得部分群眾理想淡化、信念消弭,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先鋒,必須及早擺脫這類因素的影響,重視自身發展,以積極的態度和專業的能力迎接新時代的各類挑戰。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征程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礎工作,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新征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視精神力量的作用,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其二,新征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目標和使命,做好理想信念教育是進一步實現新目標、完成新使命的基本前提,使其形成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意識,這樣才有可能更廣泛地踐行價值觀念;其三,新征程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思政教師作為教育主體能夠較為自然地擴大和轉換教育場域以應對相應挑戰,學生則可能面臨場域轉換的障礙,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提高其對新場域內思政教育形式的適應性和新教育內容的接受度[2]。
三、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改革策略
(一)教師觀念能力與教學方法改革
針對新征程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師認知問題,建議高校思政工作部門先做好教學研究和教育觀念改革工作,為此后教育方法創新和教育內容改革奠定基礎。首先,要加快思政課教師隊伍內的教學研究和實踐經驗交流工作。一方面加大對新征程下思政教育創新理論的研究,針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任務、新問題做深入分析,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創新策略。另一方面要加強實踐和交流工作,積極總結和分享經驗,加速全體思政課教師理想信念教育觀念和能力發展。其次,要做好針對專業課教師的觀念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效提高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視度,并組織思政課教學組總結研學成果、教學經驗,指導專業課教師采用新方法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在以上工作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創新工作,主要涵蓋教學方法創新和教學內容拓展兩個方面。在教學方法創新中,教師應關注新征程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環境變化,尊重當代大學生對“灌輸式”教育認可度不足的現實,應嘗試情境式、體驗式、參與式教學,真正讓大學生深入體驗并感受社會發展和變化,深切感知黨對新時代、新征程發展的決心和努力,重振當代大學生的信心,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理想,喚醒其自我發展和為國奉獻的信念[3]。在教學內容拓展方面,教師應結合新征程背景下黨和國家制定的新方向和新任務調整教學內容,尤其要加大意識形態安全維護、思想輿論建設、文化振興發展等方面的內容,使個別大學生找回失去的信念感。
(二)扭轉學生發展觀念及其家庭內部的教育觀念
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教育對象本身思想水平和觀念意識基礎不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先解決學生基礎問題。建議教師將大學一二學年的思想政治課中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融合,通過深入全面地講述新時代下民族復興的使命任務、新征程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通過理論分析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未來發展方向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時讓學生真正形成使命擔當意識,這才能夠為進一步的理想信念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教師需要注意新征程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環境的變化,在開展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時,應盡可能采用實踐性教育方式,讓學生將理論觀點消化并轉變為內在認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新征程下黨和國家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理想,進而在社會理想基礎上構筑符合時代需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個人理想。
由于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或偏差多與其家庭環境有一定關系,因此高校在針對大學生開展加強性的基礎思政教育之外也要關注家庭教育問題。院校應主動與大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借助現代化通信等溝通手段,定期向家長推送家庭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和內容,必要時可由教師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告知家長應關注學生理想信念發展,同時為其提供理論方法等方面的指導。對于在校表現有一定問題的學生,院校思政教師或其他相關工作人員應主動與家長進行深入溝通,一方面調查家庭內部教育狀況,及時針對學生原生家庭問題或其他家庭教育問題對其開展加強教育,另一方面直接針對學生具體問題向其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指導,便于家長運用科學方法矯正學生思想信念問題。這類工作的核心在于院校與學生家庭間溝通的深度與及時性,以此促進雙方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學生基本思想水平和觀念意識。
(三)改進思政教育話語以消除社會層面不良影響
新征程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面臨各類外部環境沖擊,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來自于網絡媒介的文化內容、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信息的沖擊。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多集中在現實渠道,雖然近年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逐步向網絡渠道延伸,但現階段在此類渠道內的影響力仍不夠理想。對此,高校應主動依托網絡平臺打造更有影響力的線上思政教育陣地,基于此陣地可開展兩方面的新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一方面運用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技術識別和定位不良信息傳播風險,開展主動性的輿論引導、校內專題教育等,消除風險的同時也端正學生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運用智能分析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異常發展問題進行預警,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制定預防或控制方案,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出現思想問題的根源,做好疏導、關懷、指引工作,同時組織針對性的實踐類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組織此類學生參與和體驗真實的生產生活、政治生活,使其真正認識到網絡上不良言論的荒謬、錯誤、虛假之處,維持其理想信念純潔性。
在以上教育工作的基礎上,高校需要根據新征程下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環境來打造新的思政教育話語體系,以提高理論課程教學、實踐教學和各類指導活動的效用。首先,高校應理清新征程背景下思政教育話語和學科、學術體系的基本關系。由于思政教育話語多隨時代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多數情況下思政教育話語與思政學術體系之間的關系偏弱,與此相關的理論研究幾乎可以脫離思政教育理論體系而只基于同時期黨的政治主張來設計,這不利于強化思政教育話語效力,因此建議高校教師將思政教育話語與理論教學研究融合,由此提高思政教育話語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應用效力。其次,高校在構建新型思政教育話語體系時應逐步將話語拉回到嚴肅領域。近年來我國思政教育越發強調生活化、趣味化,這雖然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也弱化了學生對待本學科的嚴肅性,這尤其不利于學生理想信念發展。對此,高校在構建新型思政教育話語時應適度控制趣味化要素、流行語要素的應用,以更加規范、嚴肅的學術內容填充話語體系,提高思政教育話語的影響力和說服力,也讓基于此類話語開展的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被學生重視。
四、結語
新征程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應轉變思維、拓展內容,這要以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為基礎和起點,高校應深入領會新征程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及早解決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師認知不到位、學生自身觀念問題、社會環境問題,讓大學生在正確理想信念的引導和支撐下快速成長,在未來擔負起為下一個百年目標奮斗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李偉.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責使命[J].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2,2(4):131-138+154.
[2]花冬進,吳頔.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性認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3):6-9.
[3]李庚香.熔鑄新時代河南精神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考[J].領導科學,2023(1):4-20.
作者簡介:周璟(1986.7-),女,漢族,貴州畢節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