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宇
摘要:鼓勵學生上課大膽發言,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老師鉆研教材,節節課更新學情,采用多種形式啟發學生不斷進步。
關鍵詞:中學生? 大膽發言? 方法、策略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中要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時代剛需型人才。
一、培養學生發言的興趣
孔子言:“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在課前三分鐘演講展開的開始階段,有很多性格內向和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就會有較多不敢主動發言和發言不好的情況,這時需要老師要有耐心,鼓勵學生先從簡單的低要求開始演講,培養學生發言的興趣,慢慢地等學生適應了以后,再加大一點難度,讓學生更加自主流暢地發言。例如,剛剛開始可以有些停頓,聲音不大,內容較短,姿態不自然;到上臺幾次后就應該有所進步,盡量做到語言流暢,聲音洪亮,內容較豐富有趣,姿態大方自然。
二、靈活多變的演講形態,激發學生的演講欲望
學生喜歡新奇,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演講形式,所以在課前演講不要限制形式,允許創新,讓演講的人數可以單人、可以雙人、可以多人組合,怎么喜歡怎么做,只要開口說話,自由表達清楚,讓演講形式不單是口頭敘述。喜歡音樂的學生還可以說唱,喜歡跳舞的學生還可以邊跳邊說等等,多種表現形式,讓學生完全放開,戰勝自己,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演講欲望,才能達到課堂主動發言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老師多動腦筋,適當給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一個中肯的評價,采用一些評語性的鼓勵
老師應該注重多鼓勵,技巧性的指出學生答題中出現的問題,讓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同學看到希望,看到努力的方向。老師把握住原則,努力做到既指出了問題所在,又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自信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提高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贊美吧,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我們的贊美之中。 針對性格內向、膽小不敢講話的學生,教師要多給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課上多提問,使之多鍛煉,課下組織集體活動,讓他們與同學多接觸,充當游戲的主角,放下包袱,敢于表現自己。要想使學生發言合情合理,就要正確點撥,耐心輔導,合理組織,為學生搭建平臺。
五、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學生“說”
當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要轉入組織“說”的秩序的建設。“大家一起說,我聽不到你的,你聽不到我的,該怎么辦呢?”“舉手的同學不能一一發言,怎么辦?”于是,我采用了“合作學習”,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中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分為多樣性,可以同桌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小組成員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性格特點、愛好等來組成。合作學習時,每個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由地發表見解,每一組有1人在說,全班就有十個甚至幾十個人在說,課堂成了說的海洋。在多向交流和自由寬松的氛圍里,學生卸去了思想包袱,還原了本性,敢于在課堂上大膽討論、回答。曾經擔任的一個班級,有一位女生,性格比較內向,可是她的成績總是不錯,由于平時少言寡語,課堂從不主動舉手發言,每次提問他時,她不是忘了答題內容,就是不能清楚地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這該怎么呢?自從我采用“合作學習”后,我漸漸發現他能在小組中說上一兩句,我便充分利用小組學習討論后的匯報總結這一環節,鼓勵她說,幾次下來,她成功邁出了一大步——敢說。由于她語言文字功底好,慢慢地,她能滔滔不絕、有條理地回答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擴大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空間,而且釋放了學生的精神活力,使他們人人都有機會參與說,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要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主觀意識,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那么怎樣才能調動起學生想發言的欲望呢?老師就要備好課、要掌握學情。
第一,重視課程標準。根據課標的要求,認真地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做到備課時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第二,深入挖掘教材,把課本上“死”的知識演變為課堂上“活”的材料,做到師生交流有話題(即本科目的課堂問題),問題的設置有技巧,能夠激起學生的談話欲。
第三,節節課更新學情。時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結合學情分析設計探究性問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討論的基礎上保證師生課堂對話順利進行。
第四,及時總結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中我總結了自己上課時的長處,作為經驗保留下來;同時也思考自己的短處,提出改進的措施。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疑點(包括學生的)、難點、突破點一一反饋。正所謂“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
總之,在教學中只有改革創新,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