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樂
摘要:教育事業統計事關教育改革發展大局,是教育規劃和科學決策的基礎,也是教育監測的主要數據來源。2021年,教育部對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及報送方式進行了改革,面對變革后的統計調查制度,如何確保數據質量,成為廣大教育統計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本文從教育統計工作的具體舉措來闡述新形勢下如何提高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進一步提升統計服務能力,為管理部門和決策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數據服務和研究支撐。
關鍵詞:統計;數據;教育
我國教育事業統計是一項覆蓋面廣、戰線長的部門統計,覆蓋全國50余萬所各級各類學校和機構。近年來,教育部實施教育統計數據質量提升計劃,在統計報表、隊伍建設、培訓體系等方面進行重點提升。2021年,教育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督察反饋意見及近幾年出臺的相關政策,結合教育統計工作實際,按照《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對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進行改革,出臺新的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面對新的統計調查制度,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基層學校,迫切需要符合實際需求的指導意見來推動教育統計數據質量的提升。
一、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的基本內容及改革
教育事業統計報表按報告期不同分為年報和季報。年報調查內容是各級各類學校事業發展情況,具體包括學校基本情況、班級數、學生數、教職工數、校舍、資產和基本建設投資等指標;季報則只統計學生變動情況。調查工作由教育部統一組織,采用自上而下逐級布置、自下而上逐級匯總的方式進行。
改革由之前單機版軟件調整為聯網直報,減少一些不符合實際需求的統計指標,較好地落實統計督察整改要求,切實達到減輕基層負擔,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目的。主要內容如下:
建立新制度。將原有的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情況四套報表合并為一套報表,建立新的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修訂后基層調查表由110張減少到85張,共減少25張,指標減少930個。
聯網直報。全面啟動新的教育統計管理信息系統,采用線上審核、匯總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借助現代化手段,切實提高統計效率,完善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監控機制。
實名制填報。報表填報人包括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人員,必須實名登記、填報、審核。
修改留痕。學校數據聯網上報后,數據審核退回、修改上報必須說明退回和修改原因。修改時間、修改前數據、修改后數據、修改人、修改原因等內容將全部在系統中留有記錄。
臺賬試行。建立行政記錄與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庫有效的銜接制度,規范教育統計臺賬。目前,報表體系中《對外開展培訓明細統計調查表(臺賬)》為中職學校試行臺賬。
二、地方教育統計部門應對舉措
面對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的變化,地方教育統計部門應主動研判,積極應對,結合本地情況做好新形勢下教育事業的統計工作。
(一)省級教育統計部門舉措
省級教育統計主管部門應貫徹教育部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的精神,積極做好省內教育統計人員在線培訓、學校(機構)代碼管理以及數據匯總審核的指導工作。在此過程中,省級主管部門應當對相關工作進行調整和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落實文件要求,嚴格教育統計代碼準入
教育統計代碼具有唯一性、穩定性,使用便捷的特點,逐漸成為教育系統信息化標準代碼,廣泛應用于教育系統信息化項目,成為教育信息事實上的標準,教育統計代碼庫(名錄庫)的確認隨之成為教育統計工作的前提。地方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嚴格落實教育部《學校(機構)代碼管理辦法》等文件的要求,認真做好屬地學校代碼的審核、更新,應將屬地代碼管理工作納入教育統計數據質量核查范圍。省級教育統計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審核團隊,對下屬各地上報的代碼進行專項審核,凡是不符合要求的,應堅決不允許入庫,對于已入庫的學校,則要求補充和更新材料,認真貫徹落實教育事業綜合統計調查制度要求的高校分校區和基礎教育校區試點等工作要求,確保代碼庫中的學校(機構)信息真實、準確、可靠。
2. 培訓工作中針對報表報送方式的變化以及結構、統計項目的變化重點培訓
自2021年開始,教育事業年報采用聯網直報的方式,在質量控制方面,教育事業綜合統計調查制度從任務部署、數據采集、數據審核匯總、統計資料歸檔等環節著手,按照《國家統計質量保證框架(2021)》有關要求,對教育事業統計業務流程的各環節進行質量管理和控制。依托統計相關人員信息的采集登記,明確工作職責,這也是報表數據質量保障的一個重要環節,培訓內容應著重強調質量控制的要求,確保各級主管部門和基層學校統計責任的落實,保證統計數據的質量。
在報表結構上,新的報表體系最為顯著特點是對統計表格進行不同分類,除了從代碼系統預置的學?;拘畔⑼?,新報表體系將上一學年初的學生數、專任教師人數和校舍明細做了預置,這些預置表格不能修改。每張表的合計數和以前的單機版軟件相同,但在填報表格中,除了常規填報的表格外,還增加了關聯表格,關聯表格無需填報,會自動出現關聯數據。關聯表格設置的初衷是為防止表間數據不統一,減少邏輯錯誤,但客觀上對報表填報者提高了要求,填報者必須非常熟悉報表架構,才能讓關聯表格準確的體現數據。培訓應重視關聯表格的相關培訓,降低基層學校報表填報的難度。
和以往單機版報表統計項目相比,新的報表將學生的年齡和類別分開,單獨統計;增加心理健康咨詢教師的專項統計;不再統計校舍的結構類別;學前教育階段學校增加固定資產和玩教具資產的統計,這些變化應通過培訓,確?;鶎訉W校知曉并融會貫通,準確填報。
3. 做好數據匯總審核工作
由于原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情況四套報表合并為一套報表,同時往年的數據核查工具、核查項目也納入系統中,導致經驗校驗條目比往年增加較多,經驗校驗成為新報表匯總審核的一個重要內容,基于此,在數據匯總審核中,省級主管部門應根據統計架構和統計指標的變化,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增加符合本省實際的補充校驗內容和經驗校驗專項審核,以指導本省下屬教育主管部門及基層學校進行數據核查,確保報表數據質量。
(二)市、縣教育統計部門舉措
市、縣教育統計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傳達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精神,同時按照統計工作流程采用自上而下逐級布置、自下而上逐級匯總的工作要求,做好本級教育統計布置和匯總審核工作。
除了這些常規工作外,對于縣級教育統計部門而言,由于直接面對基層學校,還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具體如下:
1. 指導基層學校建構和完善基層學校統計工作管理機制
縣級教育統計部門要根據基層學校的統計實際情況,指導學校建立統計工作領導小組、統計工作制度及流程,明確具體承擔教育統計任務的機構和統計人員,根據調查表分解工作任務,確定提供行政記錄或統計臺賬的業務部門,確保統計工作按照既定流程進行。尤其是針對實名制填報、修改留痕等內容,要求學校細化崗位職責,明確統計責任。
2. 指導學校開展統計臺賬資料建設
臺賬資料是統計數據的基礎和來源,也是數據核查溯源的重要依據。教育部在2021年對教育事業綜合統計調查制度進行修訂,增加了部分統計項目的臺賬資料統計,縣級教育統計部門應按照上級統一要求,指導開展教育事業統計重點項目的臺賬資料建設,如學生信息、教職工信息、建筑物信息等。臺賬資料應標明出處,提供數據部門簽字確認,按照類別整理保存完好,以備上級部門核查。
3. 建立教育事業統計鼓勵表彰常態機制
《教育統計管理規定》第五條:對在教育統計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針對目前基層學校統計人員多為兼職的情況,市縣兩級建立教育事業統計表彰常態機制,有助于提高學校統計工作的積極性、人員的穩定性,進而使基層教育事業統計工作實現良性循環。
(三)基層學校舉措
基層學校應當堅決貫徹落實上級教育統計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和具體要求,嚴格按照要求參加教育事業統計培訓、完善學校教育事業統計制度,明確統計人員職責,做好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填報和臺賬資料整理保存等工作。針對目前基層學校統計人員多為兼職的情況,學校還應重視統計人才培養,鼓勵教職工投身統計工作,對認真工作、成績斐然的統計人員不輕易更換,保證統計工作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三、提高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的思考
(一)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提升需要嚴格依法統計
2018年8月,教育部頒布《教育統計管理規定》,給教育事業統計工作制定了指導性的要求。各級教育統計主管部門和基層填報單位都應抓好《教育統計管理規定》的落實落地工作,保證統計數據的質量。同時加強對《中國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等統計法律法規的學習研究,嚴格依法統計、依法治統。
(二)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提升需要落實各級責任
為了確保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基層填報單位應堅決扛起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關于防范和懲治教育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規定(試行)》文件要求,建立“權責明晰、分工合理、執行順暢、監督到位”的工作體系,以責任落實保障統計數據質量。
(三)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提升需要加強實地調研
因為無法做到詳細了解每一所學校的實際情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報送的統計數據一般只能核查其合理性和完整性,所以實地調研是保證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的有力舉措。教育部每年對10個以上?。ㄊ?、自治區)的教育事業統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研,調研工作有力促進了教育事業統計工作規范和數據質量的提升。省級及以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應完善轄區內教育事業統計實地調研制度,以發現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四)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提升需要推動改革創新
教育部目前正在加強教育統計工作的頂層設計,推進 “十四五”時期的教育統計工作,推進行政記錄與統計數據的銜接、業務系統與統計系統的關聯,加強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逐步全面實現聯網直報。地方教育統計部門和基層統計學校也要順應改革趨勢,加強行政記錄、臺賬資料和統計報表的對接,在全面調查基礎上,靈活開展抽樣調查,通過不同統計調查方式對統計數據進行驗證,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
(五)教育事業統計數據質量提升需要堅持常態學習
教育事業統計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工作。具體體現在統計口徑和要求規范程度日趨提高,如2021年之前附設教學班只需將報班級情況、學生情況表,專任教師的職稱、學歷、年齡等內容填入主體校。2021年修訂后為附設教學班則需填報附設教學班類型的班數、學生數、專任教師數等內容進入相關調查表。其中,專任教師為舉辦附設教學班的學校教職工數的其中數,填報辦法參照一貫制學校。另外,教育統計代碼的審核要求,如民辦學校的審批權限、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條件越來越嚴格也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為提高教育統計數據質量,統計人員需要不斷學習,一方面認真參加培訓,學習每年統計指標的增減變化及指標涵義的變化;另一方面熟悉可能影響統計口徑的政策,加強和主管部門聯動,確保統計口徑和政策要求一致。
鑒于所有的統計工作舉措都需要統計人員進行具體落實,統計人員的思想認識和工作執行力尤為重要,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基層統計人員應積極有效落實相關舉措,從源頭上保證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閆瑞葉.統計基層基礎建設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0):132-133.
[2]聶曉麗.淺論縣級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加強工作[J].納稅,2019 (04):254-255.
[3]那娟.強化縣(區)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思考[J].統計與咨詢,2013(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