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
摘要:預算管理在現代商業環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企業財務穩定的關鍵保障,也是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的基石。然而,在日益復雜和多變的市場中,許多企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和問題,包括預算編制、執行、長期戰略對接、應對外部變化等。因此,本文通過深入探討企業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以幫助企業改進預算管理過程、提升執行效率,實現更高質量的預算管理和可持續的業務發展。
關鍵詞:企業;預算;管理;超支
DOI:10.12433/zgkjtz.20232921
在全球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日益復雜和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這對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企業預算管理不僅關乎財務穩定和資金分配,還緊密關聯著企業的戰略規劃、資源優化及業務發展。然而,很多企業在預算管理中還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影響了預算的有效性、預算執行的質量以及整體的經營績效。政府對產能過剩、去杠桿等問題的關注,使得企業需要更加精細地進行預算編制和資源配置,以適應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變化。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競爭加劇,也使得企業需要更加靈活、敏捷地應對各種外部風險。預算管理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尤為關鍵。
一、企業預算管理的重要性
預算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合理規劃和分配資源,包括資金、人力、物資等,確保各項資源在不同部門和項目間得到最優化利用。預算管理需要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契合,將短期預算與長期戰略有機結合,確保預算目標與企業的發展方向一致。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通過預算管理,企業可以建立風險識別和應對機制,實時調整,保持變化中的穩定。預算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決策支持工具,可幫助管理層進行明晰的決策,預算執行的監控機制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解決超支、偏差等問題,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預算設定明確企業的經營目標和指標,可用于評估業務部門和員工的績效,通過與實際績效進行比較,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企業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門之間缺乏合作
部門之間信息流通不暢,各部門無法獲得其他部門的相關數據和信息,導致預算編制過程中所需的數據不完整,影響預算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不同部門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每個部門都希望在預算分配中獲得更多的資源。這種競爭導致某些部門過于強調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整體利益,影響了預算的合理分配;部門之間缺乏信息共享和協作,形成信息孤島,各部門信息不對稱導致預算偏差,使得整體預算規劃難以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每個部門更多地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而不考慮其他部門的需求和貢獻,影響了整體預算的平衡性;部門之間在預算執行中的責任界定不清晰,導致推卸責任和問題遺漏。在這種情況下,部門之間往往難以形成合力,推動預算目標的實現。
(二)預算目標難以達到實際業務需求
企業為了實現高增長、高盈利,而過度樂觀地設定預算目標,導致實際業務情況無法達到預算目標,進而影響預算的可執行性和準確性。部分企業在設定預算目標時缺乏足夠的實際業務數據支持,僅憑主觀判斷或過往經驗進行目標設定,導致預算目標與實際業務現狀脫節,目標難以實現;預算目標的設定應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因素,但企業有時會忽視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果市場出現變化,預算目標無法適應新情況,會使實際業績與預算相距甚遠;部門在設定預算目標時,存在協調不足的情況。
各部門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整體的企業目標,導致各部門的目標相互沖突,影響了整體的預算執行;預算目標的設定需要依賴一些具體的業務指標,但企業有時會選擇不合適的指標作為目標,如果選取的指標無法準確反映業務的核心績效,預算目標的制定就會失去實際意義;部分企業在設定預算目標時過于短視,只考慮短期內的業績,而忽略了長期的發展規劃,導致預算目標難以與企業的長期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相匹配;部門在預算目標的設定過程中缺乏充分的參與和溝通,使一些部門對目標理解不清,無法準確設定目標;部分企業在設定預算目標時,未充分考慮資源的限制,導致目標設定過于理想化。當企業資源有限時,目標的實現受到制約,影響預算達成。
(三)執行中預算支出超出計劃
預算超支會加劇企業資金流失,使企業面臨流動性的問題,難以及時支付債務、供應商賬款和員工薪酬。這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導致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預算超支導致企業需要額外融資,如借款或發行債券,以彌補資金缺口。債務的增加會增加財務負擔,包括支付利息和還本金,影響企業的財務健康;預算超支導致企業無法按計劃投資,影響新項目的啟動或舊設備的更新換代,限制了企業的發展;預算超支意味著企業在支出方面管理不當,導致成本的控制難度增加,進而影響產品或服務的價格競爭力,降低盈利能力;預算超支會降低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透明度,影響外部投資者、合作伙伴和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任程度,進而影響融資和合作機會;預算超支表明,企業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控方面存在問題,說明管理效率不高,導致決策失誤和資源浪費;預算超支容易使企業違反內部合規政策和法律法規,導致罰款、訴訟或其他法律風險。
(四)監控機制不足
預算執行情況信息更新滯后,企業難以及時了解當前的支出情況,錯失及時調整的機會。缺乏實時監控,容易忽視超支、低效等異常情況,直至問題嚴重化。在沒有良好的監控體系情況下,追蹤預算執行的細節和歷史變化將變得困難,影響企業后續決策的制定。
三、企業預算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確保各部門參與預算編制
企業定期組織跨部門會議,促進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這些會議可以提供一個平臺,讓各部門分享信息、討論預算分配問題,并協商解決分歧。通過溝通交流,消除信息障礙,增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應明確定義每個部門的責任和職責,確保每個部門清楚自己在預算中的定位和作用,通過制定預算流程和責任矩陣來實現,在制定預算目標時,企業可以引入綜合性的目標,要求各部門在預算中不僅考慮本部門的利益,還要兼顧其他部門的需求。例如:制定部門之間的協同目標,鼓勵合作共贏,實現整體預算的平衡性。領導層通過明確的指導方針,傳達明確的信息,即預算管理是整體性的任務,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從而強調部門之間合作的重要性。
領導層的關注和關心也會激發部門的積極性,企業應設立與預算執行結果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部門之間協作和協調。例如:設立績效獎金或獎勵制度,將預算的實際完成情況與部門的績效考核掛鉤,使各部門更有動力參與預算管理,實現預算目標。同時,建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或團隊,專門負責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這些團隊可以由不同部門的代表組成,共同討論、決策和監督預算的制定與實施,確保各部門的需求得到充分體現。此外,還應引入信息技術工具,建立跨部門的數字化平臺,便于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協作,加強信息的透明度,減少信息壁壘,提高部門之間的合作效率。建立定期的反饋與溝通機制也非常必要,使各部門分享預算執行情況、問題和經驗,這有助于及時解決問題,調整預算計劃,并形成一個持續優化的預算管理循環。
(二)基于數據和市場分析設定目標
在設定預算目標時,應充分依賴實際的業務數據和市場情況,而不是憑主觀判斷。通過對歷史數據和市場趨勢的分析,更準確地預測未來的業務表現,設定更合理的預算目標。目標設定前,應進行市場調研和預測,了解市場趨勢和競爭情況,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目標設定,使之更加符合實際;設定預算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市場變化、政策調整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人力、資金、時間等資源的限制。確保目標設定在資源可用范圍內,避免過于理想化;建立敏感性分析模型,探討不同情景下的業績表現,設定更具彈性的目標;預算目標應基于可量化的業務指標,能客觀反映業務績效。
因此,應選擇與業務密切相關的關鍵績效指標(KPIs),如銷售額、市場份額等,以便更好地衡量目標的實現情況;將長期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目標,使每個階段的目標更具可實施性,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目標,確保目標設定更加切實可行;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確保預算目標的一致性,設立跨部門的預算協調機制,確保各部門的目標相互協調,可服務于整體業務發展;設定激勵機制,將預算目標與員工績效考核掛鉤,鼓勵員工為實現目標而努力,這有助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推動目標的實現;預算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定期審查和調整,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修訂預算目標,使之與企業發展保持一致。
(三)設立預算執行限額,防止預算超支
建立嚴格的預算編制和審核流程,確保預算目標合理、可行,各部門的預算編制過程透明且有監督。預算編制時,需要充分考慮市場情況、內外部環境變化等因素,以確保預算的合理性;建立預算執行的實時監控體系,可隨時追蹤和對比實際支出與預算的差異,幫助企業及早發現超支情況,及時采取措施調整和糾正;設立預算執行的監督和審核機制,確保各部門按照預算執行,避免超支現象。
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如差旅費、會議費等;建立預算超支預警機制,一旦出現預算超支的跡象,即刻觸發警報并迅速采取措施應對;為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預算管理培訓,使其更好地理解預算的重要性和執行方法;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和合作,確保各部門的支出符合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使用財務智能化工具,監控和分析預算執行情況,有助于實時了解預算執行情況。技術支持可以提高預算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建立獎懲機制,對預算執行良好的部門和個人給予獎勵,對預算超支的部門和個人進行適當的懲罰,以激勵預算的有效執行;定期對預算復審和調整,確保預算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在預算周期中,應根據實際業務情況靈活調整,避免產生不合理的超支。
(四)強化預算執行監控機制
引入財務智能化系統,實現實時數據監測。借助數據分析工具,將預算執行情況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示,及時了解實際支出與預算計劃的差異;設立預警機制,當預算執行出現異常或趨勢變化時,系統可自動發出警報,提醒相關人員注意,并及時采取措施;定期召開預算執行監控會議,各部門需匯報實際支出情況,對比預算計劃,及時解決問題,保障預算的執行質量;設定關鍵的監控指標,如預算執行進度、支出比例等,并定期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明確各部門和崗位在預算監控方面的職責,確保每個崗位的人員都能了解自身的責任,積極參與預算的監控與調整;不斷優化監控機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改進,確保監控機制與企業的發展保持同步。例如:某制造企業為了解決監控機制不足的問題,引入財務智能化系統。該系統每日自動匯總各部門的支出數據,并與預算進行對比,生成實時的支出與預算差異報告,系統還設有警戒線,當差異超過設定值時,系統自動發送警報通知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便可實時監測預算執行情況,及時調整支出,避免超支問題發生。
四、結束語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在預算管理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在預算編制階段,由于部門之間信息不暢通、預算目標的設定存在主觀性和片面性,影響了預算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在預算執行階段,由于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預算超支,影響企業的財務穩定;一些企業往往難以將短期目標與長期戰略有機結合,導致預算在戰略導向上存在不足。企業需要通過深入研究企業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以促進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提升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俊.企業財務內控中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J].質量與市場,2023,(15):49-51.
[2]何葉青.電力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原則和思路分析[J].質量與市場,2023,(15):82-84.
[3]胡迎九.當前形勢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對策探究[J].質量與市場,2023,(15):85-87.
[4]向煥妮.建筑施工企業項目全周期預算管理及信息化解決策略[J].質量與市場,2023,(15):91-93.
[5]熊彪.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財務內控中的應用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3,(1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