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勇
為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全面貫徹“減負控量,提質增效”的作業設計理念,對初中化學作業進行有效設計,更好地培養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化學知識,同時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有效作業可以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減輕課業負擔,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在“雙減”背景下,有效作業的設計決定著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是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以學生本位為基礎進行有效化學作業設計,是初中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影響。
一、課內作業限時定量、精準把控,夯實“雙基”知識
作業設計應圍繞課堂教學知識目標、學習重難點,以鞏固“雙基”知識、拓展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素養為主,作業并不是量多、時間長就好,超過了一定時間后,學生會興趣不高,學習效果得不到保障。
優化課堂作業設計,一定要追根溯源,從備課開始抓起。課時作業要想在課堂上完成,就必須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有效落實作業。想要讓學生在有效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一份作業,就需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自己備課過程,是否根據學生實際設置課堂學習的重點的,并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還要優化作業設計,緊扣課本、兼顧學情設計出緊扣“雙基”知識的課堂作業,對學生完成的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及時反饋,學生錯了及時糾正,及時分析、評講。有講有練有反饋,讓學生重視起來,認真起來,才能有效夯實“雙基”知識。
對于單元作業,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注重“著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同時要重視學生作業完成的時間,我們化學學科的單元作業,盡量在30~40分鐘以內完成為宜。作業設計可以是選編、改編或創編,形式可以豐富多樣,可以是書面習題、思維導圖、動手操作、實踐體驗等。單元作業設計增強了知識的系統性和結構性,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單元目標重點可以設計課前學案、課堂限時訓練、課后分層作業的設計。不論哪種類型的作業設計都應遵循課標、緊扣教材,要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新性。
二、關注個體差異,作業分層布置
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差異。在“雙減”教育背景下,我們的作業要盡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有效作業設計要適應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潛能生“吃得了”,因材施教,提高效率。
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有效作業設計要有梯度,避免作業的機械性重復。
三、適當開放,激發興趣,落實素養
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開放性、靈活性越強的題目,越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教師可以利用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聯系,通過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來研究貼近生活的實驗方案,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性作業布置時注重趣味性的小實驗,激發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