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重要內容,其作用越來越受重視,需要教師采取針對性的閱讀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其教學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語言技能。因此,本文進行了一系列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對于需要學習的新內容,教師通常會將其中的重要內容標注出來,整合之后進行詳細的解析。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對內容的認識和掌握,但是長時間使用一種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影響。對此,需要教師根據課本中的內容,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以主動的態度進行閱讀。比如,在學習“Hello”這一部分內容時,在一開始,教師并沒有直接講解新的內容,而是播放了歌曲Hello。教師發現,在播放時,有不少學生在跟著輕聲哼唱,他們的狀態與以往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然后,教師可以引出下一部分內容的講解,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閱讀情境
創設閱讀情境,有助于學生高效掌握英語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將其中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場景,使知識的接收過程更加輕松,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比如,在學習“In the library”時,可以模擬圖書館的場景,使學生運用相關的單詞。學生也可以任意選擇一個角色進行對話。運用這種方式,學生在表達的同時,也是應用知識、加深印象的過程,可以促進其對于知識的接受、消化。此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英語語境中學習語言,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三、掌握閱讀方法
進行閱讀教學,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為了“考”,也不是為了單純地為了“學”,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應該如何“讀”,要會“讀”。對此,對于不同題材、類型的內容,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他們知道應該從哪一方面入手,運用哪一種閱讀方式。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閱讀成效。首先,比較常用的有快速閱讀。簡單地說,需要從整體上入手,掌握大致的意思,學會抓住關鍵部分的內容,獲取更多的關鍵性信息;其次,問題驅動。對于教師而言,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根據需要掌握的內容,設計幾個與之相對應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其閱讀方向。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十分重要。對此,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個不同的層面、角度入手,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分析與解讀,選擇出最合適的閱讀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