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婷婷
課堂教學中,“怎么教”遠比“教什么”重要。為了讓學生快樂地汲取美術知識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筆者將先行組織策略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提高新舊知識間可辨性,促進學生意義學習
先行組織策略要求教師在給學生新的學習材料之前先呈現一種引導性材料。這樣的先行材料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關知識、新學習材料都有清晰的聯系。知識結構為教師在先行材料與新知識之間提供明確的提示,使教師容易從知識點的前后關系、橫向同位關系中把握先行組織者。
二、啟發引導舊知納入,激活學生新知重建
奧蘇伯爾提出了“先行組織者”這個教學策略?!跋刃薪M織者”能根據先前的經驗抽出已經形成的認知結構,有助于同當前的學習材料形成有機的聯系,能給學習材料提供適當的聯結點,以便在學習初期與已有的知識結構相整合。
《樹的聯想》是小學美術上教版第三冊第三單元《聯想與添加》的第二課。單元的目標和重點是通過有主題的借形想象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發現和想象新奇有趣的形象,在各種聯想和添畫練習活動中感受變化產生的富有想象的形象美,而操作技能上是學習油畫棒平涂或接色的方法,表現色彩豐富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與表現能力。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認知結構的穩定性對高質量的學習和長久保持有著重要的影響。畫樹以及掌握樹的基本結構和特征,就是穩定的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認知結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畫樹的形象并不難,雖然學生對樹很熟悉,卻很少仔細觀察過樹的結構,因此學生習慣于用簡單的曲線籠統地畫樹冠,對樹枝和葉的添畫比較少。學習的主要機制就是教師啟發、引導,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或同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重建新的認知結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激活學生認識發展中的內部機制,而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先行組織策略開展教學。
穩定性有賴于概念的充分發揮。在嘗試運用環節,先行組織的穩定,教師完整示范操作技能,提供學生觀察的內容;在學生操作時,借助媒體出示學生的優秀作品,提供學生拓展思路的空間,從而促使學生充分掌握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加強了原有樹的結構特征、涂色方法等知識的穩定性,促進了新學知識的運用;在融會貫通環節,教師準備了名師的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其藝術欣賞能力,再次加強知識的穩定。
通過先行組織策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更新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的現實需要,也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深刻反思。教師對每一種教學策略的運用,都必須基于具體學情和教情,提出實施目標并創造性地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