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一、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全體學生
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好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我們要使每個學生樹立能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做好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根本保證。其次,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每個學生存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會反映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對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承認這種客觀差異,并以此為依據去有針對性地實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發展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由“好”和“樂”所產生的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內部動力。而興趣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教師除了展現知識本身的魅力,進行教學藝術的感染外,創設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活動也是激發興趣的關鍵所在。
三、 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數學知識傳授是培養數學素質的最基礎層面,所以,數學教學只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使學生都能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內容,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總而言之,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講解數學概念、公式、法則的提出過程,重視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散思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四、讓學生主動探索,注重合作交流
學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體性。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有效地進行自助探究、合作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五、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熟練地掌握各種解題技能,在應用中使知識得以遷移、得以完善。
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教育元素,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