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岳
摘要:對公信貸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獲取盈利的重要渠道,與商業銀行的自身發展有密切聯系。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呈現出減速、波動明顯、結構優化轉型等特點,銀行間同業競爭加劇。因此,必須制定一套合理的競爭戰略方案,提升商業銀行對外信貸業務能力?;诖?,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的發展狀況出發,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探討,提出加強對公信貸業務的有效對策,以推動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對公信貸;競爭
一、對公信貸業務概述
銀行一直是國家主要的外匯儲備力量,也是國際融資的主要通道,為國家發展建設和國民經濟力量提升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對公信貸業務分類標準
對公信貸業務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分為五類,一是按貨幣種類分類,二是根據資金用途劃分種類,三是根據使用期限劃分種類,四是根據資金使用領域劃分種類,五是根據貸款形式劃分種類。
(二)對公信貸業務對象
對公客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大中型公司和相關機構,包括企事業單位法人、能夠體現經營管理作用的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和其他經濟類組織;另一類是中小企業客戶。
(三)對公信貸業務
一是信貸風險。如果企業沒有按照合同規定還款或沒有能力償還,那么商業銀行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一旦客戶的信譽降低,就會出現更高的違約率,會引發信貸風險,銀行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是流動資金風險。在商業銀行運作過程中,主要的融資方式短期融資,而融資借貸有較強的流動性,體現了一定程度的長期性質。在短期資本短缺、當前債務與追加資本開支不匹配時,會產生資金流動風險,造成負債和資金之間的差額,導致流動性直接面臨更大的風險。
三是金融市場風險。金融市場有極強的波動性,當利率和匯率改變時,很容易引發信貸風險,影響信貸業務的安全與穩定。因此,要根據金融市場特點,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預防風險。
四是合規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的有效落實,有多項法律法規作為保障,可一旦對公信貸業務的執行操作不規范,存在爭議,就可能造成信貸風險。
五是操作風險。操作風險與銀行員工的自身素質密切相關,部分員工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在實踐中,未嚴格遵守對公信貸業務的操作流程,導致操作上出現風險隱患,甚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競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競爭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金融市場的發展結構也得到有效優化,我國銀行對外信貸業務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我國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增長速度減緩。盡管信貸業務新增規模有所增加,但總體增長速度依然呈下滑態勢。
二是銀行間的信用交易出現明顯波動。根據銀行貸款業務的周期性特點,商業銀行的總體貸款業務中對公信貸業務所占份額呈遞減趨勢,一些表內業務逐步被表外業務替代。
三是對公信貸業務逐漸實現結構化調整?,F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推動了行業結構轉變,金融資本更多集中在新興技術產業和稀有能源產業方面,金融資金能夠得到更有效的應用,也能充分發揮財務資源的有效性。近年來,經濟發展使制造業、農林牧漁等傳統行業的貸款比例降低,公共設施建設行業的貸款比例有所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娛樂休閑產業、商業服務業的信貸明顯增加,經濟轉型步伐加快。
總體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難以實現差異化服務,導致信貸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使銀行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為了防止銀行業出現惡意競爭行為,應提早制定有效的競爭對策,優化對公信貸業務,為客戶提供差異性服務,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做好準備。
(二)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競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發展迅速,但依舊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必須找到問題根源,并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是貸款資金發放不平衡。商業銀行之間的信用交易需要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現,貸款資金分配不公包含許多影響因素。首先,大中型城市對公信貸業務較多,而邊遠地區則幾乎沒有。大型公司屬于此類業務的重要客戶,占據較大比重,小型公司規模較小,即使有完善的手續,也很難辦理好對公信貸業務。此外,為了獲得更多利潤,銀行的服務對象也更多傾向大中型公司,這導致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差距越來越大,也容易造成不良信用現象。其次,銀行信貸資源區域性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這也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是業務營銷水平有待提升。銀行工作人員往往會忽視對公信貸業務,同時,由于缺少有效的宣傳,如果企業未自行咨詢和了解,大部分人對對公信貸業務并不關注。商業銀行的營銷部門也應跟隨時代發展,更新宣傳手段,讓更多人了解對公信貸業務。
三是缺少足夠的專業人才。當下,商業銀行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但能夠勝任對公信貸業務的高端人才稀缺,優秀人才也成為各大銀行爭搶的重要資源。
四是客戶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許多客戶遇到問題無法第一時間得到反饋,也無法及時得到銀行工作人員的關注,其中存在較大的監督漏洞。
三、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競爭策略
(一)推進銀行對中小型企業信貸業務的創新力度
針對不同的客戶,要提出不同的信貸服務計劃。需要根據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需求,優化信貸服務方案,完善針對中小型企業的信貸業務服務體系。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要想取得市場先機,應隨時隨地開展市場調查,及時根據企業信貸需要調整服務方案。針對中小型企業信貸管理部門設立單獨的機構,專門處理中小型企業的信貸需求,這樣既能做好大型公司的有效服務,也能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規范化的信貸服務。
銀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進行創新服務:一是提供無形資產抵押貸款,對缺乏實力、提出實物資產抵押貸款的中小型企業,在合法范圍內,將其擁有的專利、知識產權、品牌使用權經相關部門評估后,作為發放貸款的抵押物。產品品牌、著作權、商標權都可以作為抵押物放款。二是如果自然人要以信用作為擔保,銀行可以考慮將企業法人的個人財產作為抵押物發放貸款,實現銀行信貸風險轉移,有效加強企業法人的警惕性,督促企業法人按照標準期限還款,避免信貸風險。三是將中小企業的倉單作為抵押物,通過對中小企業倉單和土地使用權進行價值評估,作為抵押發放貸款。
經濟新常態推動行業發展,促進各行各業獲得新的轉型機會。商業銀行愈發重視消費者需求,希望能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獲取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逐步擴大對公信貸業務規模。服務質量是影響消費者印象的重要因素,商業銀行有必要加強溝通,做好消費者需求的數據統計和合理分析。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下,企業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商業銀行要盡可能提供現代化的服務,通過收集中小企業客戶的資料,制定客戶需求數據,根據客戶的反饋,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二)推進綜合型人才的培養
傳統模式下培養的人才已經難以適應當下的銀行發展環境,也難以滿足對公信貸業務崗位的具體要求。商業銀行需要做好客戶發展需求的跟蹤記錄,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能夠解決復雜問題、滿足客戶需求的綜合性人才。為了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履行銀行的資金輔助職責,要盡快推動對公信貸業務的高速發展,商業銀行應抓緊時機,從構建信貸團隊出發,培養具有專業能力和良好學習態度的信貸人員團隊,為對公信貸業務發展貢獻人才。
為了有效打造高素質的對公信貸管理團隊,需要提升人員的專業能力。從事對公信貸業務的人員,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給予人員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對該業務的敏銳性,及時預感風險,做好風險識別和風險防范。人員需要充分了解信貸市場,把握信貸市場的風向。人員還要掌握與對公信貸業務的相關法律知識,在實踐中及時針對法律問題找尋最優化的對策。同時,工作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責任態度與較強的工作熱情,在工作中更有動力,也為自身發展做好鋪墊。
實現綜合性人才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線上學習平臺,為業務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將豐富的培訓資源融合起來,便于信貸人員隨時隨地開展現場學習,積累更多知識,促進自身業務能力的發展。二是利用線下培訓,充分發揮實踐的作用,根據對公信貸業務的發展需要,定期開展專題培訓。邀請優秀的信貸人員分享個人經驗,邀請專家開展信貸業務知識的培訓講座,使業務人員有機會更加深入地積累知識,豐富個人認識,提升業務能力。三是以考代訓,盡快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己耸侨瞬排囵B的重要環節,商業銀行需要定期開展業務知識考核,考核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充分融合,為信貸業務團隊的人才培養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三)準確把控宏觀經濟政策導向
商業銀行需要準確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發展方向,要將經濟政策落到實際工作中,把握政策的重點,便于商業銀行優化設計,這對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的創新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對公信貸業務是目前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類型,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緊跟國家的發展戰略,逐步加大對重點產業的資金支持。在面對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時,應適當給予信貸補貼,對綠色環保企業和消費服務企業的信貸需求給予傾斜支持。與此同時,應提供更為廣泛的綠色金融信貸服務,豐富綠色信貸產品,為綠色金融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公信貸業務的規模擴張,將對公信貸業務做大、做強。
同時,商業銀行應充分重視對公客戶的開發工作,針對業務發展、客戶的準入與退出,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商業銀行拓展對公業務規模,針對某一企業,開展上下游產業鏈的業務拓展,根據企業類型和產業規模進行產業集群的集中管理。
此外,為了順應我國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轉型,商業銀行可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對公客戶的具體需求,調整對公信貸服務模式。傳統模式下,信貸服務手續較為復雜,流程繁瑣。而隨著時代發展,根據商業銀行的業務側重點,逐漸實現業務轉型。首先,將部分信貸業務轉向投資銀行、交易銀行等領域,促進信貸業務和投行業務的一體化發展,把握當下的市場經濟發展重心,跟上經濟市場的發展步伐,促進資本市場的業務發展,把握良好的發展機遇,促進發展轉型。其次,應更加重視精細化產業發展,逐漸將側重點轉向金融科技企業,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更加高效的信貸服務,實現信貸業務合作運營,提升資金利用率,真正讓錢用到“刀刃”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競爭策略的科學應用,可在極大程度上拓展對公信貸業務水平,為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有利于提升公客戶信貸的開發深度,極大程度上促進對公信貸業務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盧豐,崔娜.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信用風險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07):107-108.
[2]俞翔,石麗娜.試析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競爭策略[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