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菁菁
摘要:我國以大數據為基礎開展的學生資助工作及隊伍建設,依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會對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基于此,對大數據視角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設展開研究,在簡單闡述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內涵的前提下,分析了大數據視域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別從職位分析、人員甄選、績效管理、激勵機制、培訓開發等多方面提出了解決策略,為今后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專業素質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學生資助;策略
大數據技術與社會各個行業之間的結合變得愈發緊密,導致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認知方式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在我國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學生資助工作成為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大數據技術的引入可在建立專業化工作隊伍的同時,提高資助對象的精準性以及資助工作的質量。但目前,我國大數據技術視域下的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卻存在思想認知不到位、人員結構復雜、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這對后續資助工作的發展將產生明顯影響。
一、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概述
我國開展的學生資助工作是以推動教育公平性為目標,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工作的統稱。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設,在始終遵循黨和國家相關精神指引的前提下,結合各地區的具體發展狀況,全面統籌規劃學生資助工作,解決學生在求學階段的各種實際困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二、大數據視域下建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目前,學生資助工作隊伍中存在著數量眾多的兼職人員,尤其是中小學、幼兒園的資助管理人員,基本都是身兼多職,大多將學生資助工作看成一種暫時性的崗位,缺乏對資助工作的正確認識和足夠重視,影響了工作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大數據視域下構建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可以通過為其建立職業化的發展平臺,了解工作的發展現狀,通過開展專業化培訓工作提高資助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二)有助于推動學生資助工作的順利實施
在目前我國倡導工匠精神及職業化發展的背景下,學生資助工作和大數據技術的緊密結合,要求逐步提高工作人員在專業知識、大數據技術等方面的應用能力。一支專業素質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可保障學生資助工作的順利落實。新時期下對學生資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充分保障物質支持的基礎上,提升精神幫扶力度是今后資助工作的重要課題。為保證物質和精神雙向資助的有效落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對專業化學生資助隊伍組織和建設的關注,從而為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所需的個性化服務,以此推動各地、各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有助于學生資助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學生資助工作隊伍中的工作人員是重要主體和責任直接承擔者。因此,需要培養一批掌握國家政策文件、業務知識、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的專業人員。大數據視域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激勵和培訓工作機制的不斷優化,在解決人員流動性較大問題的同時,逐步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平,真正實現在深刻理解政策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持續完善學生資助工作的各個環節。作為具備較高專業素質的學生資助工作者,不僅要解決受助學生當下的困境,更要著眼于他們未來的發展,利用大數據技術等專業手段,幫助學生分析、規劃職業發展路徑,成就他們的職業生涯,進而更好地回饋國家和社會,實現學生資助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大數據視域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構的現狀及問題
(一)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構現狀
學生資助工作隊伍作為專門從事在校學生的獎、助、貸、勤、補、免等各項資助工作的專業隊伍,在我國高度關注學生資助工作的背景下,一支規模適當、素質過硬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是資助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能進一步推進貧困生的管理、教育及服務工作。近年來,各個地區的資助工作隊伍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專的發展過程。隨著精準扶貧等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各地對學生資助工作的認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體制也在不斷健全,有關部門出臺相關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筆者所處的浙江省象山縣,在中央省市各級政策文件的指導以及財政資金經費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建立了包括縣級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校級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在內的兩級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同時配備了專職或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資助工作隊伍,機構組織發展逐年完善,人員隊伍不斷壯大,各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開展得平穩順利。盡管大數據視域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已經在組織機構、人員配置、技術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實際上,部分中小學和幼兒園學生的資助工作隊伍仍普遍存在主動性缺乏、工作熱情不高的問題,部分人員甚至必須要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督促下才能完成工作,導致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以及培訓開發機制發展滯后,工作隊伍的流動性較高,專業性相對較差,對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構的問題
1.思想認知不到位
現階段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對工作人員在政策解讀能力、專業知識、大數據技術等方面的要求逐漸提高。部分工作人員尚未在思想層面上真正意識到開展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大數據技術對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在這種錯誤思想認知的影響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組建依舊延續傳統專職和兼職工作人員混合的方法,缺乏專業人員的聘任及專業知識的培訓,嚴重影響了資助工作隊伍的高質量建設。
2.人員結構相對復雜
結合筆者所在的象山縣的實際情況,學校資助專干作為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專職負責資助工作,但絕大部分資助專干都以兼職的形式存在,人員組成結構復雜。資助專干所處的科室幾乎包括學校的德育處、總務處、教務處、辦公室、團委等在內的全部科室,擔任的職務從校長、分管校長到科室主任、副主任、團委書記不等。德育科室人員在資助專干人員中占比較高,總務科室人員占比次之。資助專干所處職位的差異,其工作重點和內容出現了明顯的傾向性,比如,在完成基本資助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德育線上的資助專干更加關注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總務線的資助專干在工作開展時更加關注與資助資金管理相關的內容。
3.工作積極性不高
即便學生資助工作的覆蓋范圍廣泛,幾乎每年的資助工作內容和步驟都相似,工作人員通常會在同一時間段內多次重復同樣的工作,長此以往,工作熱情就會逐漸消耗殆盡,并會產生較為強烈的職業倦怠感。在傳統的管理理念的影響下,校方通常將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視為一般性事務工作,并未對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設給予關注,導致負責相關人員職業生涯發展有限,再加上激勵機制的缺失以及個人未來職業規劃發展的不確定性,資助工作幾乎不與個人晉升、加薪掛鉤,導致資助人員的積極性較差。
4.崗位穩定性差
學生資助工作內容紛繁復雜,所涉及的相關政策和技能眾多,將其充分掌握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保證資助工作崗位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但現實情況是,行政管理工作崗位與政府機關的行政崗位相比,人員流動性較大。象山縣相當數量的校級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兩年左右就會進行一次大換血,甚至部分人員在工作幾個月后便會換崗。此外,工作人員由于工作需要、個人需求等轉崗,并未及時交接各項工作,這對于后續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產生影響。
5.人員缺乏專業性
學生資助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不僅要熟悉有關學生資助方面的政策和規章制度的要求,還需要掌握有關審核認定、資金管理等各方面的操作流程。不僅需要學習專業理論和業務知識,還要掌握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化技術及辦公軟件的應用。但是,絕大部分區域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尚未建立完善的專業能力體系,不僅體現在各項制度流程操作不夠熟練上,還缺乏資助育人所需的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理論知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也相對匱乏,人員專業水平不足會影響學生資助工作的質量。
四、大數據視域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構策略
(一)做好職位分析,建立甄選制度
大數據背景下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立和優化,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職位的分析。學生資助工作作為一項政策性強、事務繁雜、服務對象眾多的專業工作,在對崗位職責界定時,需要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層級的具體情況分類處理。以中小學校學生資助專干為例,其工作職責主要分為資助學生排摸認定審核上報、協助財務做好資助資金發放、資助政策和成果宣傳、資助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資助育人等,基于中小學校資助專干崗位的工作職責,勝任該崗位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很強的責任心、耐心,公正嚴謹、積極向上、樂于助人的人格特征,心理、教育、財務、檔案管理等專業知識,善于溝通、富有創意、充分把握政策精神的工作能力,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及辦公軟件的操作技能。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級的資助工作隊伍人員的勝任特征進行深刻挖掘,以此作為人員選拔和建設的重要標準。在完成大數據背景下學生資助工作崗位的職能分析后,需要結合自身的具體狀況建立工作隊伍甄選制度。
簡單而言,在選拔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成員的過程中,要針對備選人員的人格特征、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巧、現代化信息技術、軟件技術應用等進行全面考核,結合已有的人員專業能力勝任力模型和選拔模型與考核結果進行對比,確保將備選人員安排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全面發揮備選人員專業能力的優勢,組建一支專業優勢明顯的高素質學生資助工作隊伍。
(二)優化績效管理,增強激勵機制
為了有效解決學生資助工作隊伍人員流動性較高、專業性較差以及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要進一步強化對工作人員的績效管理和激勵力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通過建立資助工作人員的認證資格,確保資助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能達到要求。有關工作人員資格認證,完全可以通過業務考試、心理測評、年度培訓等方式進行。針對資助工作隊伍的考核需要相應的各級資助管理部門負責,并結合所處學校的具體測評結果給出綜合評價。必須要形成有關思想道德、工作能力、工作績效、工作態度等方面的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在突出重點內容的前提下,形成可操作性的各項考核指標,對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業績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進一步提升工作積極性。最終得到的績效考核結果需要及時反饋,并作為晉升和提拔的重要依據。有關工作人員激勵機制的強化舉措,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入手,物質方面的獎勵具體是指績效獎金的分級發放,而精神方面的獎勵則可以針對優秀的先進個人進行內部的通報表揚、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高資助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水平。
(三)加強培訓開發,構建數據思維
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設是資助工作全面落實的基礎條件。在大數據視域下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不僅需要全面了解國家、地方政府的政策,還需要擁有專業技術。在這種要求下,需要相關部門優先對工作人員進行規范的入職前選拔和培訓工作。在選拔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人員的政治素養、綜合素質、大數據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在崗前培訓階段,不僅需要對學生資助的各項業務知識進行完善的培訓,還要在政治素質、互聯網綜合應用培訓等方面不斷強化,尤其要關注大數據、模型設計等知識的系統化培訓和學習,幫助工作隊伍在不斷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樹立良好的數據思維。
五、結束語
大數據背景下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對資助工作的有效開展以及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水平的提高有著明顯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聯合進行工作隊伍的職位分析,并配合甄選制度的確立,選拔具有專業優勢的工作人員,借助績效管理、激勵機制以及培訓考核工作的實施,持續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專業能力和數據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許南.立德樹人視角下大學生資助育人體系構建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2(04):40-43.
[2]高璇.精準扶貧視域下貧困大學生資助中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2,39(01):57-61
[3]李娟.習近平總書記教育公平思想指引下高校精準資助路徑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19):72-74.
[4]張威.大數據視域下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構與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9,37(02):126-129.
[5]劉洪.新媒體視閾中的學生資助工作教師隊伍建設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9):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