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寧
“雙減”政策的落地為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通過貼近學情、形式多元的作業設計為學生“減負”“增效”,彌補學生的不足,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
一、分層設計,讓作業更有針對性
作業能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但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一刀切”的作業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精準把握學情,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相應層次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分層作業,讓學優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寫作實踐中,能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讓中等生結合所學內容完成一份思維導圖,能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梳理、關鍵詞句的把握;對于學困生讓他們識記重點記憶。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八下Unit4 A good read 的Task時,教師要求學優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習慣并寫成文章,要求中等生把Millie的閱讀習慣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而學困生只要求他們讀熟文本內容并且掌握重要的短語和句子。
二、富有趣味,讓學生樂中求知
英語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教師要設計趣味性的作業,為學生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內驅,促進他們的主動發展。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重點句型處設計作業,讓作業具有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內化知識。教師要將教學目標融入到作業之中,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鞏固。比如在教學譯林版九上Unit1 Know yourself的Integrated skills 中Speak up時,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肖和性格,看自己的性格是否和生肖中所述的內容相符,讓學生樂中求知。
三、形式多樣,提升語言綜合能力
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多樣的作業形式,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能促進他們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并能讓作業發揮應有的價值。教師除布置書面作業外,還可以布置口語交際的作業,能促進學生對重點句型的把握,能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提升。多樣的作業形式能讓學生有更多交際的空間,能保障作業的有效性,能彰顯課外作業的價值。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八上Unit4 Do it yourself 的Reading時,教師在學生熟悉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DIY的經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多樣化的作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語言交流,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