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文精讀指導舉隅》的指導下,我注意了三件事。第一是向學生強調預習的重要,嚴格地要求他們做好預習。我在前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后,要留二三十分鐘時間,布置下一篇將要學習的課文的預習要求。要他們預先通讀課文,自己動手查查字典,寫寫筆記,自己先看看課文有哪些難點。第二是我在備課中,盡可能地注意使我的講解分析具有啟發性。不一定在課堂上提問讓學生回答,那太占時間,而是估計學生的程度,在學生思考一下就可以提出自己想法的地方提出問題,停頓幾秒鐘,再由我講下去。用這種辦法,使學生在聽課的時候也動動腦筋,從而引起興趣,注意力可以比較集中。在一節課結束前,留點思考題,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思考題出得好,常常能引起學生在課后自發地進行討論。學生爭辯不下,跑來找我,那是我最高興的事了。第三就是引導他們看跟課文密切相關的參考書,并且要求他們寫點讀書心得。此外,我一直注意課外文藝活動。演講、辯論、朗誦、壁報、演劇,都能引起學生很大的興趣。通過這些活動,密切聯系語文教學,可以漸漸達到學生自己思考、自主投入閱讀和寫作的實踐,這當然對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文修養有好處。
——摘編自向錦江《關于中學語文教員工作的回憶》(見劉國正主編《我和語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年7 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