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理念指引之下,高中物理授課工作的開展依托信息技術構筑高效課堂,推動學生積極學習,助力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借力微課著重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推進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貼近學生興趣特點,鼓勵學生實驗探究,同時為學生課堂合作對話提供有效指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可以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鞏固,形成連貫性學習體驗,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物理;微課;建設;實踐
“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授課工作的開展融合信息化技術,可以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訴求主動搜索、主動學習和探究。教師發揮好教學輔助作用,以生為本落實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改革工作,一定能實現教與學的協同落實,助力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一、高中物理學習特征分析
進入高中階段,物理學習的難度逐步增加,很多物理現象背后不僅蘊含了科學知識,還涉及豐富的模型,在探究過程中需要進行有效的定性分析和科學的定量計算,才能真正明白及理解。所以物理學習需要學生具備清晰的模型意識,對研究對象的多種情況科學分析,同時還要適應快節奏學習方式,不僅要學會總結概括,形成較高的抽象能力,還要不斷完善物理思維。這時單純立足課堂推進知識學習進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故此,高中物理授課要體現銜接性教學,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也需要實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動思考, 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個性化認知,以學生為主導,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二、微課應用于高中物理學習的優勢分析
(一)助力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效養成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要為學生今后進入高等院校做準備,依托有效的課前預習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避免對各個知識點生硬接收。同時要引領學生關注學科前沿知識,對一些課外知識有效學習和了解,依托微課的應用,通過短小精悍的視頻對課內知識進行有效的闡述分析,引入學科前沿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借力“互聯網+”,學生可以對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網絡檢索,落實專題探究,充分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適應信息化時代碎片化學習的特點,助力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因為微課本身短小精悍,內容質量高,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反復觀看。沒聽懂、沒理解的部分也可以及時記錄,在課堂上與教師有效溝通,在學習理解之后還可以用于課后鞏固性復習。另外,借助微課可以引出一些簡便的操作性實驗內容,讓學生在家里嘗試完成,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眼高手低的問題。同時讓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以微課的應用以生為本,能夠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知識構架,形成卓越學習體驗,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
(二)貼近學生身心特點優化物理思維
物理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貼近學生身心特點進行科學引導。在高一階段,很多學生停留于初中階段的學習模式,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以記憶為主,很少進行深層次思考。對一些物理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學習,對教師的講解依賴度較高。微課的出現可以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以外隨時聆聽教師的講解,推動學生思維理解由淺入深循序發展。結合學生思維靈活、勇于探究的特點,結合微課糾正一些錯誤的生活經驗,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的真諦。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就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假設驗證,形成科學認知,讓學生擺脫思維定式的影響,積極主動學習物理,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到了高三階段,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學習緊張、學習氣氛沉悶壓抑等問題。這一階段穩住學生的心理,進行一些基礎知識的鞏固性復習至關重要,借力微課可以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知識進行鞏固復習,結合之前所學,讓學生實現對物理內容的深刻理解。學生擺脫枯燥記憶的負擔,轉變思維層面,創造性地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學生可以結合微課對一些薄弱環節反復觀看,加深印象,對于已經熟悉的部分可以稍微略過,讓學習節奏張弛有度。
(三)設計微課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授課工作的開展,不僅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師方面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職業素養。首先,教師需要對高中物理教材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哪些內容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哪些內容理解的難度較高,教師都要有效區分,并結合學習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進行微課設計,并最終服務于學生。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相應的微課設計,微課講解中語言表達要做到簡潔、凝練,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微課設計的版式要生動直觀,配色和諧,畫面亮點突出。對于學生來講,一些比較難理解的內容,還要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類比闡述,助力學生吃透弄懂,深刻記憶。教師自身也要善于借助互聯網不斷學習,揣摩借鑒其他教師的一些有效教學方式,推進授課過程進一步完善。教師要與學生樹立共同成長意識,真正確保所教內容學生能夠聽得懂、記得住,并且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高效提取。所以教師要能熟練掌握微課設計的方式方法,熟練應用各類軟件對微課內容進行有效的編輯處理。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微課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內容針對性原則
“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已經成為學生物理學習的一個常用方式。借助微課呈現課程內容,不是簡單地將書本知識進行數字化復現,而是要體現內容本身的針對性。具體到某一節課中的某一個微小知識點,進行細致的闡述分析。微課的設計要主題突出,內容緊湊,呈現出縮微化的課程特點,從主題的引出,到內容的呈現,并輔以恰當的實驗操作、原理解說,貼合學生認知水平,通過生動直觀的方式引出知識點,必要的時候可以截取網絡上的一些電子實驗片段。與學生現有認知水平有效契合,展開科學的引導。一個簡短的微課要有引出部分、主體部分、高潮部分以及最后的匯總部分,體現內容聚焦,滿足學生學習需要。一段精品微課要能夠對學生起到有效的啟發引導作用,以內容高效聚焦,幫助學生扎實基本功。
(二)過程簡短性特點
微課內容的呈現與傳統的大課程明顯不同,需要將講解的內容集中于5~10分鐘內來完成,所以要改變冗長的教學模式,實現高效的內容聚焦,通過針對而具有集中性的講解,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高效理解。有效的微課設計需要將知識點進行有效精分,通過生動直觀情景引出知識點,結合縝密詳實的語言闡述知識點,最后進行有效的總結、概括、提煉知識點。有效的微課要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學習印象,微課中所用的語言越簡短,分析越生動,越容易成為學生記憶的亮點。在微課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多人協作,由一名教師設計完成后,及時找到其他教師進行觀看,提出修正意見進一步完善,確保所設計的微課內容聚焦、重點突出,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微課內容簡短,更考驗教師教學基本功,需要反復揣摩,多次修正,最終設計制作完成。恰當而有針對性的微課,更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三)以生為本的原則
高中物理微課的設計要體現以生為本的特點,要謹
記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聚焦化呈現學習內容,方便學生學習理解。微課的設計,其宗旨是為學生自主學習而服務,所以微課的主題內容要服務學生自主分析、學習、思考,推進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針對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且微課的情景呈現不是簡單的知識剖析,而是有效喚起學生共鳴,充分體現內容本身吸引力。同時在微課設計中,教師要從畫面感、語言講解、內容聚焦等多方面考量,從學生端獲取反饋意見,不斷修正完善。讓學生真正為微課內容所吸引,對微課講解的知識充滿興趣。
四、“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微課應用的基本步驟
(一)微課先導,助力學生課前自主預習
高中物理學習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預習可以讓學生對即將所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規劃意識,讓學生嘗試安排有效的學習過程,將易學習、易理解的部分直接記憶,不易理解的部分畫線標注,能更好地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力。預習時書本文字都能讀懂,但對其中包含的一些深刻含義、特定情景,學生未必能夠完全吃透。建立微課就可以讓學生在扁平的文字化閱讀基礎之上,更好地直觀想象、有效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引出問題模型,讓學生嘗試結合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說出自己的看法。將內容的輸入與輸出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這樣能更好地提升學生預習的針對性,也能幫助學生抓取一些核心概念、定律、定理。還有一些學生預習能力比較薄弱,對一些文字性內容難以產生深刻記憶。借力微課可以從生硬記憶向生動思考有效轉變,以更加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聚焦重難點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吸收。
以動量守恒定律這節課的微課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牛頓第二定律、動量表達式、動量定理的內容,結合學生所熟悉的內容,循序引出動量守恒定律這一概念。并引入奧運比賽中的冰壺片段,讓學生想一想兩只冰壺撞擊后,冰壺的運動狀態發生了哪些改變,產生這一改變的原因是什么?再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我們踢足球時兩球碰撞,球的運動軌跡會發生哪些變化?打臺球時兩球相撞,球的運動軌跡有沒有變化?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碰撞,進一步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概念,再結合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性,證明動量守恒定律。因為有生動直觀的案例做支撐,再加上理論的闡釋剖析,學生對這一定理的印象會變得非常深刻,同時學生也可能會提出一些反例,如兩輛自行車碰撞后,兩車都會摔倒,這又該如何解釋?有對視頻內容的吸收,更有學生自己的想象發揮,這樣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為課堂的順利推進打下了牢固基礎,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趣,物理授課的綜合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微課實驗,順利推進授課過程
在高中物理授課工作開展中,有些實驗可以在實驗室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有些實驗可以在課堂上由教師進行操作演示,還有一些實驗發生的速度較快或涉及的實驗器材難以直接獲得,這時候就可以通過電子實驗讓學生有效觀察,真正讓學生參與到物理課堂學習中來。通過電子實驗,可以將一些細節內容有效放大,發展學生科學思維力。
教師可以借助電子實驗,通過多鏡頭應用的方式進行對比展示,讓學生更好地觀察不同實驗條件下物體運動狀態有哪些不同。引領學生知識學習,可以更好地視覺對比、意義分析,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察認知,這樣實驗教學的效果會更加顯著。在一些實驗性題目解答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好地回顧實驗片段,抓住細節內容,實現對物理實驗的深刻理解。
以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這個實驗為例,單擺本身就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只有在擺角小于5°時才能看成是簡諧運動,而擺角小于5°時用肉眼來觀察現象非常細微,這就需要通過電子實驗幫助學生詳盡分析,理性判斷,更好地對振動次數進行觀察統計。先看電子實驗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嚴謹認真理解實驗的原理,思考周期公式如何在該實驗中有效應用。而且這個實驗要求計時、計數足夠準確,才能獲得正確的結論。教師可以結合微課先為學生進行實驗原理的講解,接著將實驗的細節進行有效的放大,讓學生更好地觀察。在微課觀看的前提下,教師再讓學生開展實驗過程,確定實驗的步驟,考慮實驗中可能出現的誤差,并讓學生認真想一想用哪種方式來進行完善,最后讓學生獨立進行數據的處理,學會重力加速度檢測的有效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實現對實驗內容系統掌握。
(三)建立微課,引領學生課后復習
高中物理課堂學習的節奏非常快,有些知識點學生難免囫圇吞棗,理解不夠透徹。建立微課可以引領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性復習,將課堂所學的核心知識點吃透弄懂。依托微課引領學生進行課后復習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錄制針對性微課。也可以截取課堂教學的片段,整合為課后鞏固性微課,讓學生進一步觀看鞏固。課后總結性微課還可以是其他教師教授本節內容的視頻,讓學生進行對比性觀看,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避免對教師所講解內容的枯燥記憶。課后總結性微課的設計,還可以結合思維導圖、表格,以及一些綜合性題目的分析來有效呈現,更好地實現學用結合,實現典型知識綜合記憶。在課堂上學生跟不上教師思路的一些問題可以反復觀看,或者學生有新的解題方法,也可以在線與教師開展討論。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互動優勢,讓學生在課程學習告一段落之后,及時查缺補漏,養成良好的總結梳理習慣。讓學生學習思維更加連貫,問題思考的角度也能愈加嚴謹。
(四)活用微課,推進家校聯動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進,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主性明顯加強,教師、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也常常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活用微課可以有效改善此問題。家長在孩子提出一些問題無法直接解答時,可以借助搜索功能上網檢索相關的微課代替家長的講解,讓學生對照教師講解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觀看。這既能降低家長輔導孩子的負擔,又可以保證所學內容的準確性。家長也可以就自己關心的問題與教師進行相應的對話討論,從推進家校合作育人的角度服務學生物理學習,真正將以生為本落到實處,實現課堂內外多元聯動。
五、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授課的空間得到了極大的延伸,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更加靈活。讓學生養成課前自學、課堂高效互動、課后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自身微課編輯能力,更好地服務學生學習物理,全面發展。借力微課推進家校合作,實現共同育人,讓學習變得快捷方便,助力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任軍武 甘肅省靜寧縣第二中學
參" 考" 文" 獻
[1] 陳龍彪. “互聯網+”下高中物理應用微課教學的實踐研究[J].高考,2020(10):35-36.
[2] 張云梅. 新課改下提升高中物理微課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析[J].考試周刊, 2017(90):151-152.
[3] 張雪. 微課+物理核心素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案例[J].今天,202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