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美學主要是從哲學的角度以及藝術創作的角度對音樂進行研究,從哲學的角度來講,音樂美學是將音樂納入到美學哲學進行研究的,從藝術創作角度來講,音樂美學是從音樂的藝術形式和音樂內容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的?;诖?,本文從音樂美學含義和特征出發,闡述了音樂美學角度下的音樂藝術形式和音樂內容,分析了音樂美學與音樂形式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實際對音樂美學角度下音樂藝術形式的發展路徑進行了研究,旨在促進音樂美學與音樂藝術之間的融合,實現音樂藝術領域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音樂美學含義 "主要特征 "藝術形式 "音樂內容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1-0184-05
音樂美學是將音樂融入美學的范疇進行研究學習,每個音樂作品的創作本身就是將美學和藝術特征融合在一起,給聽眾帶來不同的聽覺感受,像是《有位先生最會笑》所代表的喜劇美、《松花江上》所代表的悲劇美、《祖國,慈祥的母親》所代表的崇高美以及《黃河大合唱》所代表的壯美等,通過不同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了不同的音樂美。為了進一步了解掌握不同的音樂作品在音樂美學角度下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促進音樂藝術的不斷發展與傳承,音樂美學開始被廣大音樂創作者和研究者所重視,成為重點研究討論的話題。
一、音樂美學的含義以及主要特征
(一)音樂美學的含義
音樂美學是一個偏向哲學的理論學科,其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音樂作品的本質、創作以及表達方式、音樂的美與美感以及客觀規律,與音樂專業的其他課程研究學習緊密相連,主要涉及音樂創作、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音樂欣賞以及音樂風格等多個方面,充分研究音樂美學,有利于推動音樂作品的創新與發展。音樂美學作為一門科學,是一個具有完整體系的整體,主要是從音樂藝術的整體高度研究音樂美學,大多數會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音樂本身的美學特征等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闡述,從哲學的角度主要研究音樂的本質和內容以及其與現實的關系,從社會學的角度主要研究音樂為社會帶來的價值以及產生的社會功能,從心理學的角度主要研究音樂帶給人的感受以及音樂的創作和欣賞的心理過程,從音樂作品本身的美學特性角度主要研究音樂作品的結構以及內在特性和藝術表現形式。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研究,音樂美學都是研究音樂藝術最基礎的內容,音樂藝術是音樂美學的實踐,音樂美學已經融于音樂藝術之中。
(二)音樂美學的主要特征
1.豐富的情感表達
音樂美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主要就是創作者通過音樂的節奏以及音樂內容將自身的思想情感呈現給觀眾,每一個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不同,音樂創作者憑借自身的音樂藝術特性,通過不同的音調、旋律以及節奏等將自身情感與音樂相融合,從而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
2.形象模糊
雖然音樂藝術能夠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但前提是能與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主要來自聽眾對音樂所要表達情感的主觀認知,聽眾在主觀上對音樂作品進行了抽象的概括與總結,可能與創作者想要呈現的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無法產生審美之間的有機統一。
3.藝術動態
音樂美學主要是通過音樂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而音樂藝術表現形式需要借助變換音調、旋律以及節奏的調整,并需要通過相互配合和協調,才能準確地表達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音樂內涵,因此,音樂美學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和敏銳性,可以通過音樂作品反映出創作者和聽眾內心深處的情感。
二、音樂美學角度下音樂藝術形式的概括
(一)基本構成要素
在一個音樂作品當中不同的旋律和節奏就代表著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同的藝術形式代表著不同的音樂內容,而不同的音樂藝術形式需要通過不同的音樂藝術語言形成。音樂藝術語言主要是指音樂作品的旋律、曲調、頻率、節奏、樂器等基本構成要素,所謂的基本要素,是將音樂呈現的基本載體,各種要素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構成不同的音樂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所以又將這些基本要素稱之為“形式要素”。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各要素通過相互結合,形成了節奏、力度、曲調、速度、織體以及和聲等常用的“形式要素”,這些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節奏、旋律以及力度等元素直接影響著音的高低強弱。其中,節奏元素經常被比喻成一個音樂作品的構成骨架,主要是指音樂中音的長短以及強弱。曲調元素就是人們常說的旋律,主要是將不同高低的樂音按照節奏有序地進行橫向組織,曲調是音樂形式的最主要表現方式之一,它的進行方向是經常變換的,主要包括從低音向高音、從高音向低音和相同音三種基本的進行方向。調式元素主要是將音樂中使用的音以一個音為中心按一定的關系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體系,比如大調式、小調式以及五聲調式等。織體元素則是將各聲部進行組合,包括縱向結合和橫向結合。力度和速度主要是指音樂中音的強弱和音樂進行的快慢。音色元素主要包括樂器的音色和人聲音色,通過對男聲、女聲、童聲以及不同樂器聲的混合運用,展現不同的音樂藝術。將這些音樂元素通過一定的組織手段組合在一起,構成不同的音樂形式主體。
(二)組織手段
音樂藝術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都是獨立的元素,音樂創作者通過不同的組織手段將其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音樂結構形式,從而構成一個音樂作品。如果沒有通過組織手段將音樂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進行有秩序的組合,就像一堆機械零件不進行組合一樣,將無法發揮其特征和優勢,由此可見,音樂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是組織手段運用的基礎,音樂形式的組織手段就是把不同的音樂元素組合起來,形成具有不同特色、風格的音樂整體,就像弦樂四重奏便由四種不同的樂器組合,通過精湛的演奏技巧充分展現出了豐富的音樂內涵。組織手段至少有兩種不同的音樂形式構成元素,比如和聲就包括和聲節奏和節奏韻律,在演奏時還需要加入音色特征和音程關系。但是,組織手段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并依據整合基本要素,這個依據就是音樂形式美的法則,通過其將基本元素和組織手段連接起來。
(三)音樂形式美的法則
人們通過探究,在不斷更新審美意識的基礎上形成了美的法則,而音樂形式美的法則主要是指基本要素組合的規律和原則,是連接音樂基本構成元素和組織手段之間的關鍵紐帶,組織元素依據美的法則將各種元素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整體的音樂結構形式。音樂形式美的法則主要運用到音樂創作和音樂表演兩個方面,對音樂藝術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1.形式美的法則在音樂創作中應用
創作者進行樂曲創作時,融入音樂美的創作是一種藝術創新實踐,整個創作過程包括感受、創意與塑形三個環節,每個創作環節都運用了形式美的法則。感受環節,主要是指作品創作的孕育階段,這個階段是創作者根據自身的審美感受和真實的生活體驗,獲得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而把握正確的形式美的法則是創作者獲取靈感的前提,創作者自身的審美水平、生活經歷以及自身修養都影響著創作靈感。音樂形式美的法則在創作靈感以及創作欲望中發揮著標桿的作用。創意環節,主要是指創作者將自身的創作欲望和靈感融入自身的感情后將其轉化成音響形成構思的環節。音樂藝術就是將現實生活體驗、思想情感以及意境等感受轉化成樂思,通過這些樂思經過創作構成音響,而音樂形式美的法則就是通過基本元素與組織手段將這些樂思貫穿和連接起來,是音樂創作必不可少的環節。塑形環節,主要是將創作者的樂思通過藝術形式美展現出來,將內容音樂化,將感人的內容通過音樂語言展現出來。一個音樂作品的創作需要經過反復的修改、推敲以及潤色,形式美的法則對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形式美的法則在音樂表演中應用
音樂需要通過演唱或者表演這個中間媒介把音樂藝術作品呈現到觀眾面前,從而實現音樂的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而音樂表演是展示音樂作品的審美價值、提高音樂審美鑒賞的必備環節,因此音樂表演必須來源于生活但又具有新穎性,采用虛實結合,充分利用美的法則,通過精湛的表演技巧將音樂作品的內涵以及神韻演繹出來。通過科學的美的法則將深情的音樂或歡快的音樂傳遞給欣賞者,和欣賞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打動聽眾的心。音樂藝術的本質就是創作者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反映自己的生活狀態,這都需要通過表演呈現給觀眾,所以創作者要利用形式美的法則去補充、修飾、完善音樂表演,讓音樂表演內容更加立體、形象,使其更加富有魅力。
三、音樂美學角度下音樂藝術內容的概括
(一)音樂性方面
從音樂藝術角度分析,音樂中表達的思想情感、音樂的表演風格以及音樂精神等都是音樂的主要內容。首先,音樂內容中想要表達的情緒是最明顯的外在表現,聽眾通過歌詞或者曲調通過感官就可以直接感受到演奏者當時的情緒,有利于把控和帶動全場的音樂氛圍。其次,音樂內容風格體系的判定,不能根據常規的理論去判定,因為每個人聆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要根據大多數聽眾的聆聽感受和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去確認其風格體系。最后,音樂精神是一首音樂的靈魂,是音樂內容的精華所在,一首音樂的創作一般與創作者生活的社會背景有關,代表著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態度以及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二)非音樂性方面
音樂美學角度下,非音樂性的內容一般是聽眾根據音樂的節奏、曲調以及旋律的不斷變換,通過聽覺感受主觀想象出來的繪畫性內容和文學性內容。一方面是繪畫性內容,聽眾根據音樂內容通過自身主觀感受等將音樂演奏或者彈唱內容轉換成一幅立體的畫面,充滿了色彩和生機,使聽眾融入了音樂世界,仿佛身臨其境。比如,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又稱田園交響曲),能使聽眾感受到鄉村間清新的大自然美景、清澈的小溪以及歡快的鳥鳴等一幅自然美景畫面。另一方面是文學性內容,主要依據聽眾的主觀感受和創作者自身的音樂表達,音樂的創作者不斷地變換音樂節奏、調整音調高低并配合文字內容的表達向觀眾展示一個時代的故事,就像著名的音樂劇《悲慘的世界》,通過情景模擬和故事情節配合音樂的變換來演繹一個時代背后的故事。
四、音樂美學角度下音樂藝術形式與內容的辯證統一
音樂藝術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形式與內容,二者辯證統一、相反相成,共同存在于音樂的藝術之美中。無論是在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還是表演過程,音樂藝術的形式與內容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創作者創作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需從出現靈感到構思再到創作者運用音樂組織手段將音樂元素構成基本樂思,在經過潤色、修改后確定音樂形式,構成音樂的基本骨架。音樂作品的藝術形式確定后,就添加音樂內容,內容是一部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沒有內容的音樂作品就沒有靈魂,反之,如果一部音樂作品只有內容,但沒有形式,那就缺少了音樂構成骨架,便不能稱之為音樂,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另一方面,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聽眾聽的是音樂形式,即音樂的節奏以及旋律等,能引起聽眾在情感上共鳴的是音樂內容,音樂內容只有在音樂形式的襯托下才能將表達的精神內涵變得更加突出,音樂形式也會因為音樂內容中豐富的情感而讓人回味。綜上所述,音樂藝術內容是對音樂藝術形式的解讀,音樂藝術形式是音樂內容表現的基礎,創作者在出現音樂靈感和構思后,要綜合音樂藝術的形式與內容,使兩者相得益彰。每種風格的音樂作品在形式和內容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音樂作品的風格也是音樂美學研究的重點內容。
一個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不僅與創作者的生活經驗、文化素質、藝術素養以及審美能力有關,音樂藝術的形式和內容也影響著音樂風格。音樂風格就是指曲風,是由多種音樂要素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音響。不同風格的音樂能夠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因為不同的創作者對各種音樂形式要素的組合以及運用的手段不同,所以一部音樂作品的旋律和節奏也不同。此外,音樂創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運用的語言內容也不相同,但通過形式與內容能夠給聽眾呈現出一部富有情感的作品,能引導聽眾融入其中、身臨其境,體會到音樂作品的美之所在。
五、音樂美學與音樂藝術之間的邏輯關系
音樂美學作為音樂藝術創作的理論基礎,從音樂藝術的高度來講主要研究分析音樂的本質和音樂創作的規律、音樂藝術所產生的社會功能和價值以及音樂創作者在創作音樂時的心理感受、聽眾欣賞音樂的心理過程等。在音樂美學角度下對音樂藝術的研究,可以明確指出創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音樂精神所在,學習音樂美學有利于提高創作者的音樂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音樂價值觀,音樂美學作為音樂藝術實踐的理論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從廣義的角度上講,音樂是將聲音作為傳播媒介的藝術形式,通過對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力度的大小等的調節來展現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音樂精神,具有一定的傳承性,能夠帶來正確積極的社會價值觀,引起聽眾的共鳴。因此,音樂藝術要注重音樂作品結構,明確音樂藝術形式的組成,通過音樂展現社會現實生活和內心情感,彰顯音樂藝術的獨特精神。從狹隘的角度上講,音樂美學在音樂藝術中的實踐應用可以給聽眾帶來美的享受,給觀眾一場聽覺盛宴。
六、音樂美學角度下音樂藝術形式的實現路徑
(一)注重音樂內容的學習
音樂藝術形式的展現方式之一就是通過音樂自身獨特的內容呈現給大眾,音樂內容是創作者通過音樂藝術內容表達自身情感以及感悟的關鍵內容,是創作者與聽眾之間的情感交流方式,創作者通過不斷地修飾、推敲音樂內容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內涵,不斷地創新音樂內容以及藝術表現形式,充分展現出音樂藝術獨特的美感。從音樂美學的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創作者不斷地創新和豐富音樂內容和藝術形式,能夠提高音樂的精神內涵和音樂作品的影響力。創作者在選擇音樂主題內容時,要先確定音樂的整體走向以及音樂的展現形式,使音樂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充分地展現出音樂內容獨有的魅力,從而進一步展現出音樂內容文化內涵。
(二)協調控制音樂作品的創作、欣賞等細節
音樂作品創作者的生活體驗以及審美感受是一部音樂作品創作的靈魂,是創作者通過樂曲記錄生活的過程,大多數的藝術創作家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構思方式,能夠將腦海中想要表達的情感融入到音樂當中,完美地呈現給觀眾。在音樂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一方面要借鑒其他作品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也要進行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樣才能保證作品的獨特性。另外,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時,聽眾會根據自身的主觀意識,整合音樂中的節奏和旋律,加深對音樂作品的藝術了解和印象,在欣賞的過程中,聽眾根據音樂的引導融入到音樂情境當中,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可以提高音樂作品的美學價值。
(三)注重審美與非審美式的融合
音樂藝術作品經過審美與非審美式的融合和處理后形成了一類有機整體,這種融合和處理在同一風格類型作品中的運用十分明顯,具有傾向性。傳統的音樂藝術展現形式像是部分情感音樂或是輕音樂等藝術作品,比較重視彰顯一部音樂作品在審美上產生的價值,而忽略了非審美方面的內容。人們審美觀的不斷改變和提高,對音樂藝術的展現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的音樂藝術展現形式融合應用了審美與非審美,實現了兩者的和諧統一,這使音樂作品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優美動聽。綜上所述,音樂美學就是依據大眾不斷更新的審美意識,將一些科學知識、道德價值觀等非審美價值要素巧妙地穿插進去,使得音樂作品本身的魅力增強、內涵更加豐富。
七、結語
通過音樂美學角度下對音樂形式的研究,我們可以充分意識到音樂美學從音樂藝術的總體高度研究音樂的本質以及內在規律性的重要性。音樂美學的研究水平直接影響著一個區域音樂的發展水平,因為音樂美學對音樂創作、音樂欣賞以及音樂批評等各方面音樂實踐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音樂美學是音樂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特殊形式,能夠將各種音樂藝術形式元素按照美的法則、通過組織手段進行整合,創作出一部部具有獨特魅力和風格的音樂作品,有利于提高創作者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美學與音樂藝術的融合發展,從而促進音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立鑫.音樂美學角度下的音樂藝術形式探討[J].戲劇之家,2022(06):63-64.
[2]程瑤.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02):100-103.
[3]侯真真.淺析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戲劇之家,2021(35):79-80.
[4]宮勇.音樂美學視角下的音樂藝術形式探討[J].時代報告(奔流),2021(11):60-61.
[5]田辰晨.音樂美學角度下的音樂藝術形式分析[J].明日風尚,2021(21):59-61.
[6]李海燕.中國古代音樂的心理美學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1年.
[7]何建蜀.從音樂美學角度論音樂藝術的形式與內容[J].藝術大觀,2021(18):11-12.
[8]陳瑞瑞.基于音樂美學角度下的音樂藝術的形式與內容分析[J].藝術大觀,2021(17):19-20.
[9]孫月.置于藝術學、美學與哲學之間的音樂美學[J].音樂研究,2021(03):61-71.
[10]姜霄燁.音樂美學角度下的音樂藝術形式分析[J].戲劇之家,2021(20):59-60.
[11]劉麗.從音樂美學角度論音樂藝術的形式與內容[J].藝術教育,2020(09):42-45.
[12]劉鳳琴.音樂美學視角下的音樂藝術形式分析[J].藝術大觀,2021(2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