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天然具有財務報表舞弊的動機,財務報表舞弊是當前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應當在多方綜合作用下規避企業的財務報表舞弊行為。從董事會、審計人員和政府三方視角出發,深入探究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的規避途徑,提出董事會可基于獨立董事任命和董事會激勵約束機制,審計人員基于職責、獨立性和審計質量,政府基于制度設計和法律工具,均可以有效地規避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關鍵詞: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規避;董事會;審計人員;政府
中圖分類號:F2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5-0114-03
一、研究與背景
企業財務報表是企業的重要工作環節,在企業管理工作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企業通過財務報表將相關財務信息展現給管理層、利益相關者和個人,為其合理的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只有高質量的真實的財務信息才有助于相關利益者做出合理且正確的決策行為。然而,當前許多公司存在財務報表舞弊行為,虛假的財務信息不僅欺騙了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相關利益人,給企業利益相關者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防止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共識。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的規避是多方主體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將從董事會、審計人員、政府等多方視角分析規避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途徑。
二、董事會、審計人員、政府的規避作用統計
參考國外相關學者的已有研究成果,發現董事會主要通過獨立董事和激勵約束機制對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發生作用,審計人員通過職責履行、獨立性和審計質量對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發生作用,政府通過制度設計和法律工具對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發生作用。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觀點在中國本土的適應性,采取5級李克特量表進行評價,邀請17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統計調查結果見表1。
董事會層面,“獨立董事設立有助于舞弊行為規避”題項的平均值為3.41,大于5級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數3;“董事激勵約束機制有助于舞弊行為規避”題項的平均值為3.18,大于5級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數3。可見,中國企業管理者也認為董事能夠通過設計獨立董事和制定董事激勵約束機制,來規避企業的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審計人員層面,“審計人員職責有助于舞弊行為規避”題項的平均值為3.94,大于5級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數3;“審計人員獨立性有助于舞弊行為規避”題項的平均值為3.71,大于5級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數3;“審計人員審計質量有助于舞弊行為規避”題項的平均值為4.24,大于5級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數3。可見,中國企業管理者也認為審計人員能夠通過履行職責、保持獨立性和提高審計質量,來規避企業的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政府層面,“政府制度設計有助于舞弊行為規避”題項的平均值為3.88,大于5級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數3;“政府法律工具有助于舞弊行為規避”題項的平均值為3.59,大于5級李克特量表的中位數3。可見,中國企業管理者也認為政府能夠通過相關制度和法律工具,來規避企業的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三、董事會、審計人員、政府的規避作用分析
(一)董事會的作用
董事會既是企業的權力機構,也是企業的管理委員會,還是企業的經營決策機構,董事會可以通過獨立董事任命和董事激勵約束兩個方面來有效規避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1.獨立董事任命方面。發生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股權過于集中,董事會側重于大股東的利益,忽視中小股東權益。企業在制定財務報表時,常常出現大股東利用自身權力弄虛作假,從而侵犯了小股東利益。任命獨立董事能夠有效限制大股東權力,進而規避財務報表舞弊行為。首先,可以規定獨立董事應由董事會中的提名委員會來提名;其次,可以規定只有提名委員會提名的董事候選人,才能提交股東大會討論和任命;再次,應當重視獨立董事的動態認證問題,避免了獨立董事永遠獨立,有效防止獨立董事的內部化問題。通過上述規定,就能夠充分發揮獨立董事作用,有效監管企業財務報表,降低舞弊行為。
2.董事激勵約束方面。董事會職權主要包括制定年度財務預算方案、制定年度財務決算方案,制定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制定年度彌補虧損方案,從而制定企業的財務報表。一旦董事會缺乏監管責任的有效履行,或者基于特殊目的制定財務報表,則財務報表舞弊行為就易于頻發。完善對董事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則能夠促進董事認真履行職責,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進而規避財務報表舞弊行為。一方面,董事在董事會中的觀點意見可能會承受一定風險,導致部分董事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履行職責時經常消極怠工。如果制定了有效的績效激勵機制,則有助于調動董事的履責動力,做好財務報表監督。另一方面,部分董事可能會出于私人利益,違背誠信義務,履行職責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從而給股東和企業造成重大利益損失,如果制定了有效的懲罰約束機制,則會促進董事負責人積極履行職責,進而做到有效規避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二)審計人員的作用
審計人員是專門檢查企業財務報表客觀性和真實性,專門核實企業財務報表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專業人員。審計人員對企業的相關財務報表和財務報告具有基本的監督責任,審計人員可以通過職責履行、獨立性保持和審計質量提高三個方面來有效規避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審計人員職責方面。審計人員的主要職能包括證實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審核企業財務報表的客觀性,以及糾正企業財務報表錯誤,從而保證企業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相關會計報表的準確可靠。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一是審核和證明企業相關財會賬目,按照有關法律和公司章程規定制作,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二是審核企業財務年度報告中是否包含法律所規定的情報以及是否包含虛假企業事務介紹,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三是查看企業會計報表和相關賬本并向董事提出必要詢問,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之四是核實企業年度財務報告和相關財務報表的內容。
審計人員獨立性方面。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審計人員對被審單位既要保證精神上的獨立,也要保障實質上的獨立。一方面,審計人員必須做到精神上獨立,即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工作中,應當始終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應當始終自由自主地收集審計證據,按照相關規定的標準和原則,嚴格遵守相關職業道德,公正客觀地對審計證據做出評價,確保審計工作不受干擾。另一方面,審計人員必須做到實質上獨立性,即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工作中,與被審計企業之間不存在任何經濟利益關系,與被審計企業相關人員不存在直系親屬等社會關系,具有身份上的獨立性。審計人員的精神獨立和實質獨立確保了審計的公正,能夠有效監督企業財務報表的舞弊行為。
審計人員審計質量方面,審計質量就是審計人員審計工作水平的高低程度,審計質量直接決定了審計效果的好壞,審計質量具備客觀性、可靠性和準確性等特征,只有做到審計工作的客觀、可靠、準確,才能有效提高審計質量,進而有效規避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首先,審計人員需要做到客觀性,從而提高審計質量,規避舞弊行為。具體而言,審計人員既要實事求是地檢查與評價,也要使審計結論準確反映客觀實際情況。其次,審計人員需要做到可靠性,提高審計質量,規避舞弊行為。具體而言,一是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要辦理完備的手續,認真地搜集審計證據,審計證據要有可靠的來源渠道;二是要求審計結果與事實相符,不是偽造,沒有歪曲。最后,審計人員需要做到可靠性,從而提高審計質量,規避舞弊行為。具體而言,審計人員在審查過程中需要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反復核對,定量定性準確,判斷評價有根有據,同時,審計人員要確保審計結果有客觀、可靠、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撐。
(三)政府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過制度和法律等多種手段,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監管與管理,嚴格執行針對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的企業進行堅決懲罰的政策條例,就能夠從根本上預防財務報表舞弊行為。可見,政府干預對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有著重要遏制作用。政府可以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和完善的法律工具兩個方面來有效規避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1.制度設計方面。政府是制度設計的主體,為了保障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審計部門、稅務部門、財政部門和證券監管部門均對企業的財務具有監督作用,鑒于各個監管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只有政府設計良好的制度機制,才能確保各個監督部門的信息共享和協調一致,才能夠充分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做到企業財務報表的零舞弊,避免企業的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2.法律工具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法律工具進行干預,直接約束企業的財務報表舞弊行為,政府一般從法律責任主體和判斷標準兩個層面對財務舞弊行為進行約束。一方面,政府明確規定了企業財務報表舞弊中的法律責任主體,對于企業財務報表舞弊,涉及眾多法律責任主體,無論是企業有關負責人、會計機構有關負責人、會計人員,還是其他參與工作人員,都應當對舞弊行為承擔責任。只有法律上明確的界定和規定,才能夠依法追責,才能夠起到震懾作用,從而有效降低財務報表舞弊行為。另一方面,政府明確規定了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判斷標準,對于財務報告舞弊的判斷標準,不同主體有著不同的判斷,對于會計專業人員而言側重的是會計過程,而對于非會計專業人員而言突出的會計結果,難以形成統一,會計人員與非會計人員的相互爭論又有著各自的道理,這樣就容易造成分歧,給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留有余地,只有通過法律工具進行清晰的界定,制定具體的判斷標準,才能調動各方嚴格履行職責,減少鉆空子行為,徹底杜絕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總之,企業財務報表舞弊行為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在治理企業財務報表舞弊方面,董事會可以通過獨立董事任命和董事會激勵與約束機制來有效規避舞弊行為,審計員的職責、獨立性和審計質量能夠有效地約束舞弊行為,政府基于政策手段的制度設計和法律手段的工具干預能夠有效遏制舞弊行為。
參考文獻:
[1]" "馬大彪.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山西財稅,2018(4):55-56.
[2]" "王磊,胡純華,孔東民.財務舞弊、行業特征與公司投資“同伴效應”[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8,40(12):125-137.
[3]" "劉彤彤,王素梅.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審計治理:基于2010—2017財務舞弊公司經驗證據[J].當代會計,2018(2):3-4.
[4]" "趙春艷.“高存高貸”下的公司財務舞弊:以康美藥業財務舞弊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20,38(2):106-112.
[5]" "倪娟.簡析非財務信息在財務報表舞弊識別中的意義[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4):48-49.
Study on Avoiding Fraud in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Huang Junyi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Jiangmen 529000, China)
Abstract: Enterprises naturally have the motivation to engage in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is one of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current enterprises, and it should be avoid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efforts from multiple par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uditors, and the government,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ways to avoid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board of directors can effectively avoid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based on the appointment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uditors can effectively avoid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based on their responsibilities, independence, and audit quality, while the government can effectively avoid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based on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legal tools.
Key words: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s; fraud; avoidance; board of directors; auditors; government
[責任編輯" "文" "欣]